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末有套房 > 第五四三章士绅愤慨

我在明末有套房 第五四三章士绅愤慨

作者:tx程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51:31 来源:笔趣阁

圣贤大义多好啊,而且只要高举孔圣的旗帜,就可以利用圣贤之言,排除异已,打压对手。动不动就扣一顶大帽子,一切自私自立都被孔贤之言掩盖住了。

一切卑劣的手段都被圣贤之言,祖宗之法的光环下,变得合情合理。

只要阻碍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就把对手搞臭,然后再打倒。

无论任何时代,他们这些文人都是高尚的,他们的高尚永远只停留在嘴上。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这些嘴炮们,永远不做事,就是俗话说的,站着说话不嫌腰疼。因为他们不做事,所以从来不会出错。

那些愿意为百姓,为民生,为国家社稷,为这个民族做事的人,都是千错万错加身,就像现在,脑子笨的人,愿意跟建奴去拼命。

只要去做实事,想挑他们的问题太多了,而那些聪明的人,比如东林党众君子们,基本上都躲在安全的大后方,喝喝花酒,泡泡妹子,胡吃海喝,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他们永远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对于做实事的人横挑眉毛竖挑眼,搞得那些做实事的人,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

就在现在,他们认为女人不能出去工作。

可是,他们却不考虑,女人不工作,那依靠什么生活呢?一个普通百姓的收入是有限的,女工的薪水虽然没有男人要高,可是蚊子再小,那也是肉。

只要工作,就可以赚上一两多银子,可以买差两石米,也就是一百八十四公斤。或者是一些鸡、鸭、肉食,或者油盐酱醋,来补贴家用。

事实上呢,这些东林君子们的妻女,他们有大量的田地,有免税的特权,根本就不用为一日三餐而忙碌。

因为占据了体制的好处,他们可以躺着赚钱,享受大明帝国带给他们的红利。

作为既得利益阶级,这群蛀虫们吃着锅里的饭,却干着砸锅的勾当,

将军在前线打了败仗,那就是他作战不利,那就是他贪生怕死,朝庭就是因为用了这样的无能之辈才会让局势一天天败坏至此,必须严惩,必须法办,必须要抄杀灭门……

至于说将军说的那些困难,比如军中粮草不足,军费被贪污克扣之类的,那都是狡辩!真正忠君爱国的人怎么能跟朝庭讲条件?就算没钱没粮,哪怕饿死也是要奋勇杀敌的。

将军在前线打了胜仗,好吧,这当然是好事,也应该奖励,可这样勇猛的将军,朝庭怎么能不防着一手呢?

而且他手下那些士兵都只知有他而不知有圣上,这分明就是脑后生反骨,将来必成朝庭的心腹大患啊!就算不除掉他,也必须要趁早削他的军权,或是给他派个监军什么的,再顺便把他的钱粮供应控制在手里,再分化一下他手下的将领,这样他才会老老实实的为朝庭卖命不是?

写到这里的时候,全旭的笔锋一转,开始讲历史,理学是从什么时候兴起的?这个问题,只要是读书人,都会知道。

北宋周敦颐创立理学,经程颢、程颐奠定了基础,经朱熹逐渐发扬光大,然而,真正存天理灭人欲,事实上,朱熹主张的是明理见性,人为自己的私欲所蒙蔽,所以看不到自己的真实面貌,所以不能体悟到天地之理,要想体验到、找到万事万物的共同之理,就要除去人的私欲。

结果,自然而然,就是表面上斯文,背地里男盗女娼,因为理学大兴,很自然,北宋被女真人按在地上摩擦,南宋偏安江南,却被蒙古人吊打。

全旭自然就得到一个结论,理学乃祸国殃民之道,乃弱国之道,害民之道。

随着土图炮一开,接着全旭的笔锋再转。王守仁不是理学门徒,他是心学家,所以,他可以平定江西之乱,守护一方净土。

然后,全旭开始炮轰明朝养士的制度积弊,明朝在万历初年,合计收入二千二百一十七万两银子,可惜,到了崇祯朝却只有不足五百万两,朝廷税入减少了四分之三,田地减少将近一半。

那么田地不会长腿,这些田地跑到哪里去了?

答案是大明的士绅。

全旭的观点,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剧烈的地震。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潜在的行为和规则,一个圈子里的人,可以竟争,也可以相到攻击,但是不能想互揭短。

比如影视行业,因为范冰冰事件,阴阳合同事件被揭发出来,引发了行业大地震,还有就是三鹿事件,整个行业同样地震。

现在全旭充当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推手,他直接揭露朝廷税收降低,官府收不上来税收的直接原因。

其实,明朝崇祯朝税收收不上来,原因是多方面的,士绅逃税,侵吞土地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因为农民叛乱,整个西北被打成了赤地千里,可以说,陕西、山西,几乎没有一个府是可以独善其身。

北直隶、河南大部,还有一部分山东,大明的两京十三省,超过三分之一的范围都引发了叛乱,上哪儿收税去?

全旭没有写这些原因,只专门针对士绅阶级。

明朝的士绅阶级,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独特的阶级,与清朝的士绅还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些士绅阶级可能没有官职但是手中也有权,而官僚体制中的大部分人都来自于士绅阶级。

作为士绅阶级,这些人很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世袭。寒门难出贵子,因为没有读书学习的成本和环境。

这样的阶级掌握着舆论,可以轻而易举左右民间的舆论和百姓的行为,比如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某个官员到达某个地方,他明明不想与当地的士绅为伍,要想做一番实事,马上就被士绅以各种污蔑的罪名。

像什么欺男霸女,逼良为娼之类,掌握着舆论的最大的好处就是黑的可以说成白的,就像历史上的杨广,提起他,就是荒淫无度,然而,他只有三子两女。

李世民是千古圣君,他却有十四个儿子,二十一个女儿,其中他的十四个儿子中,除了李治、以及庸碌无能的李福,以及早夭的三个儿子之外,其他九个儿子都死于政治斗争。

士绅掌握着舆论,所有人士绅都会维系自己的表面形象,比如说修修桥,铺铺路,偶尔设个粥棚之类的,从而获得乐善好施的美名。

事实上呢,他们才是农民失去土地的元凶,也是那些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人伦惨绝的幕后推手。

作为一个既得利益阶级,他们自然不会向外说明自己的圈子里的潜规则,不是这个圈子里的人,自然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样的生活方式,以及核心内幕。进入这个圈子的人,自然会体会到其中的妙处。

就像后世常常说的一句话,有钱人真正快乐吗?有钱人的快乐你根本就体会不到。

从来没有人敢公开这个圈子的内幕,否则,那就是千夫所指,无疾而终。

文人的春秋笔法,可以说毁掉了无数英豪,像隋朝的杨广、唐朝的苏烈苏定方,三国时期的曹操、周瑜、还有商朝的纣王帝辛,自然还有北宋的潘仁美等等。

真想重要吗?

只要掌握着舆论,死的也可以说成活的,黑的可以写成白的,反正,老百姓是盲目的,是相信的。

全旭哪里是在骂人,他这是在砸锅。

士绅用了几百年的时间,建立起来的美好人设,直接被全旭一下子扯开了他们的伪装,关键是,全旭写的内容并不是空口白话,而是有着真实的证据。

其实,他一直在砸士绅的锅,平时只是在全家军内部,这一套理论早已成熟,就算随便找一名一年以上的全家军士兵,他也可以说上三四五六。

后来,这个理论又开始在金梯书院详细流传,同时,修补理论上的漏洞,逐步完善。

他这一下,简直就是砸了士绅所有人的锅。

随着文章送到总编王微的手中,那名送审的员工吓得瑟瑟发抖:“天要塌了,这文章绝对不能刊登!”

“这文章要是刊登了,他们还不怕的报社给掀个底朝天?”

“他们谁干?”

王微一脸轻松的笑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更何况他们没理!”

“事,就不是那个事!要不,你去跟侯爷说?”

王微叹了口气道:“不许更改一字,如实刊登,而且加印记五千份!”

“这……”

王微郑重的望着身边的编辑们道:“你们应该清楚,你们是吃的谁的饭!”

“可我们也是士绅!”

“士绅重要,还是社稷重要?一家哭,总好过一路哭!”

崇祯六年八月二十日辽东工商时报以头版头条,逐字逐句的刊登了全旭文章。

作为辽东议事府的议长,也是辽东方面的最高领导层核心成员,沈明泽在很久之前就养成了看报的习惯。

他每天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报纸,今天他刚刚看到报纸上的内容,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急忙起身,抓起报纸道:“今天这些报纸停止发往外地,等候我的命令!”

沈明泽急忙朝着外面跑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