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末有套房 > 第五一九章发展的代价(二更求订阅)

是金子总会发光。

这一句是没错的,不过,金并不会发光,事实上这句隐喻代表两个先觉条件,那就是发挥的舞台。

李信到最后,也没有考上崇祯朝的进士,或者说他对考试不太擅长,不代表他不是一个人才。

辽东本来就是一片文化的荒漠,识字的人不多,不少议员都是目不识丁。

为了解决文盲问题,全旭当时在全家军内部开设识字班,在工业党内部开设夜校。

利用工作之余,培训工业党成员,学习文化知识。

当然,又不是考进士,只需要能读、能写就成,在这种情况下,李信作为一名举人,自然被高薪聘请为了夜校的老师。

在担任夜校老师期间,李信慢慢了解工业党,在这个时期的工业党,只是一个朦胧的理念,唯一的一句口号就是工业至上。

但是,工业党的口号喊得空洞而浅白,可是做出的事,却惠及千家万户。

工业党努力开办一座座工厂,解决大量的百姓就业,通过集中规模化生产,一步步削减生产成本,提高利润。

这样以来,辽东就成了大同社会,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在极短的时间内,辽东完成了大明三百年没有完成的壮举。

那就是消除贫困,实现小康社会。

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辽东移民从无到有,几乎人人都有成了百姓厌恶的地主老财。哪怕不用开垦荒地,在工厂里做工,满足一家人吃喝拉萨,一年也可以省下十两银子。

在大明这种情况是非常罕见的,也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李信亲眼见证了他的邻居,一个普通的铁匠从赤贫,变成富裕的小康之家。

这名铁匠的技术不错,成为一家徽州商人名下的铁器厂领班大师傅,包吃包住,包穿衣服,一个月可以拿三两四钱银子。

像李信邻居这样的人非常多,在工业党的治世理念中,虽然他们有太多的资本家,包括全旭就是最大的资本家。

然而问题是,全旭没有刻意去追求所谓的利润,他采取的则是相对温和,这才符合儒家的中庸理念。

李信在一边学习,一边成长,对于工业党的理念梳理、对外宣传、思教教育培训工作,他都非常熟练。

在工业党内部,全旭是党魁,但基本上不管内部事务,以沈明泽为副总裁的身份,统领全党。

工业党,党内事务庞杂,在党魁、副总裁之下,还有十三堂主,分为兵堂、工堂、商堂、礼堂、刑堂、士堂、法堂、香堂、财堂、坐管、管堂、过堂等十三个堂主。

李信担任的党内职务就是香堂堂主,这个香堂并不是负责上香拜祭的香堂,而是专门负责发展新工业党成员的堂口。

现在的工业党已经渡过了草台班子初建时期的野蛮发展阶段,在这个时候的成员,想成为工业党成员,必须学习工业党理念,经过考核合格,才能成为预备党员,经过一年考察期,才能成为正式成员。

“李信,很好,我知道你!”

全旭望着李信身后的十三名工业党成员:“诸位同仁,你们知道我看到了什么吗?我看到了你们的朝气,你们的无畏,也看到了你们为了工业党付出和牺牲,你们是真正的勇士,我为你们感觉自豪!”

全旭已经慢慢变成了他曾经讨厌的样子,作为官员,那就必须擅长作秀。

没错,全旭也学成了这个样子,虽然他是在作秀,可是在工业党成员心中,全旭的话却非常有感染力,让在场的每一个工业党成员都感觉到自己正在做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于是他们还会继续这么做,不畏生死。

全旭走到李信身前,望着李信道:“党派出你过来,是对你的极大信任,希望你不要辜负党的信任!”

“保证完成任务!”

“对于吕宋的接下来工作,你准备从何处着手!”

李信想了想道:“我计划是,针对吕宋有两套行事预案,第一个针对吕宋议事府,进行培训,让他们先行了解工业党,吸纳吕宋华人加入工业党,当然,如果是不配合,或者是顽固的保皇党,那就把他们调离目前的关键工作岗位,换成咱们自己的人。第二个预案,就是在第一个预案不顺利的时候,针对吕宋各级学堂,进行培训,发展新党员,以新代老,完成顺利交接!”

“很好,很好!”

全旭拍了拍李信的肩膀:“你的脑子是工业党最大的财富,这里不比国内,我们不仅仅要面对敌视我们的土著,也要面对,荷兰人、或者西班牙人卷土重来,好好保护好你自己,以后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会的,侯爷!”

全旭望着李信道:“我们在吕宋的政策,要坚持一百年不动摇,首先,本侯规定的语言税,必须交纳,同时,西洋人进入吕宋,也要缴纳语言税,所有合同条款,必须用汉字签订,任何语言的文字,不能在吕宋出现!”

游牧民族的战争是毁地留人,他们不需要那么多土地,只想要人口,而汉族……留地不留人。

所谓的民族大融合是怎么回事?简单的说就是杀光他们的男人,抢光他们的女人,然后两个民族就融合了。

李信似乎明白了全旭的策略,事实上,全旭此时的政策,也代表着大明的价值观。

对于吕宋岛的教育,则是工作的重心,重中之中。

无论是官方统一的教科书,还是私家传记,统一思想,自古以来,吕宋就是中国的领地,神圣不可分割。

土著都是坏蛋,他们在某年某月,屠戮了多少汉人,毁掉多少村庄……为了捍卫我们祖宗留下的土地,所有吕宋人必须团结起来,反抗土著侵略。

在这个大思想背景下,李信先着手修改吕宋的历史教科书,然后开始接手吕宋议事府。

随着李信等工业党成员抵达吕宋,像林凤等人终于松了口气,作为半辈子仰仗着洋人鼻息的林凤,实在是缺乏独挡一面的魄力和勇气。

结果,全旭在这段时间以来,几乎天天收到林凤的汇报,让他身陷俗务,无暇分身。

全旭终于可以解脱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有一桩历史需要他去见证。

全旭爱折腾是出了名的,当然,更重要的是,他是对于科研投入了巨大的资金,没有人可以聘请。

反正,几乎所有人都挖大明的墙角,全旭自然也不例外。

送给崇祯的大米白面,还有各种罐头,又是牛,又是羊,还猪……这些东西也不是那么好吃的。

当然,也有人的命运因为全旭而改变,比如说明朝现代科学领军人物,现在的大明礼部尚书徐光启。

他的弟子孙元化热衷西学,按照原本的时空,他应该早在崇祯二年借四洋大炮之威,驻防的八城、二十四堡从而进入崇祯皇帝的视野,这位举人出身的大臣,成为登州巡抚……

只是非常可惜,全旭的横空出世,让他暗淡无光,特别是随着全旭出镇辽东,孙元化就看到了辽东的科技发展,这位***,前往辽东,化名孙初阳,就慢慢成了辽东枪炮局的一级大师傅、项目经理。

如果是从无到有,要发展蒸汽机,那是非常困难的,可是,全旭从后世带回了成套的理论书籍,将原理的机械构造摆在了实处。

这样以来,从崇祯三年五年月开始立项,前后投入了七十余万两银子,蒸汽机终于制造出来了。

不过,现在还没有试验,需要全旭这个大佬见证。

为了防备西班牙人的反扑,驻守在吕宋附近的全家军主力战船则没有跟随全旭回辽东,事实上,不仅仅是主力战船,就连四艘猎潜艇也没有回来。

全旭乘坐着海伦娜的旗舰,钻石号驶向辽东。

崇祯六年四月十五日,全旭时隔半年多,再次回到辽东。

短短半年,辽东的发展又繁华了许多,不算整个辽东,仅仅金州一个州,人口就突破了两百万人大关。

近现代色彩的楼房比比皆是,那大街小巷都是一条条川流不息的人流、车流。

自从钢筋水泥出现以后,越来越多富人放弃了用木材盖房子,相对冰冷的水泥,确实是不如木质房屋居住着舒服。

可问题是,再怎么舒服,好没有钢筋水泥坚固,耐用,特别是木质建筑,一枚手雷弹扔进去,大部分房屋都会坍塌,只有钢筋水泥建成的楼房,纹丝不动。

现在可以看出全旭对于金州不建城墙的先见之明,城池确实是影响城市的发展,像辽东这样,每天都有多量的移民涌入,土地问题变得越来越尖锐了。

全旭抬头望着天空,天空不再湛蓝,不再纯净,似乎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没错,不可避免的,辽东的发展让蓝天白云失去了原本的色彩。

只怕不久的将来,金州就会变成超过伦敦,成为真正的雾都。

不过,全旭也没有太好的办法,环境问题就是发展的代价。

先吃上饭,再谈环境治理。

海伦娜踏上金州,她就开始目瞪口呆了:“为什么这么多人?”

全旭耸耸肩:“只能说,这是大明特色,我们什么都不多,就是人多。辽东的人口其实并不算多,更多的人还在中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