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末有套房 > 第四七九章一结婚就成富婆了

我在明末有套房 第四七九章一结婚就成富婆了

作者:tx程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51:31 来源:笔趣阁

霉气自然是不能燃烧的,但是煤气却可以。

或话说,全旭习惯了后世的那种生活,对于这个时代有着太多的不习惯,当然,他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如果条件不允许,就算十天半个月不洗一次澡,天天啃窝窝头,他也可以忍受。

如果条件允许,能坐着,他不想站着,能躺着,他就不愿意坐着。后院小厨房,是专供全旭吃饭的厨房,面积不大,全旭就从后世买了一台双灶煤气灶,十五公斤的那种煤气罐,一次性买了二十个。

在大明可是没有机会灌气的,那只能返回后世。

“公主,这样,往这边一拧,火就出来了,这个是调节火大火小的!”

红衣一边介绍着,一边熟悉取出煤气灶配套的炒锅、砂锅、蒸锅、汤锅等等。

朱微媞并不知道,全旭其实只是改造了武威侯府的一角,其实也就是后院的主屋部分,改造了一间卫生间,就连浴池都没有改动。

原本的浴池,全旭每洗一次澡,就需要中院厨房里的六十余口大铁锅,同时烧水,每一次前后需要准备半个多时辰。

当然,卫生间的部分用水量不大,非常简单,建造一座小型水塔,就足够提供给洗漱室和卫生间的用水。至于热水部分,其实是一台太阳能热水器。

尽管全旭对府里的改造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却让安庆公主感觉到自己好像成了废物,什么都不会了。

安庆公主在四大金刚的帮助下,给全旭做了一顿丰盛的早餐。

很显然,全旭是不可能那么快醒来的,直到中午过后,全旭这才打着哈欠醒来,这是全旭正式看到安庆公主的样子,接亲的时候,她可是盖着盖头,洞房的时候,他醉成一团烂泥。

初次看到安庆公主的样子,全旭只感觉安庆公主身上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气质,她的脸很干净,鹅卵脸上柳眉星眸琼鼻朱唇自自然然的搭配在一起,算不上倾国倾城,却透着一种幽然似水的恬静。

全旭只看了一眼就移不开眼睛了,心里狂叫:“正点!真正的天仙公主!”

“拜见驸马!”

朱微媞的四大金刚向全旭施礼,总算打破了尴尬,要不然,全旭真有可能一直看下去。

朱微媞的脸已经红成了红苹果,她也尴尬,被自己的驸马盯着看,躲开也不是,不躲也不是。

全旭回过神来,拍了拍自己的肚子:“有吃的没,我饿了!”

朱微媞躬身:“开饭吧!”

四大金刚,还真不是盖的,简直就是多面手,会按摩,会做菜,会煲汤,会烹饪,关键是她们四个放得特别开,不像二娘,在床上就是一个木头人,完全没有情调。

全旭是真饿了,他喝了一肚子酒,尽管不是蒸馏的高度白酒,但是,却让他感觉非常饿,所以,他是习惯性的等菜上齐,拿着筷子开吃。

这让朱微媞感觉有些无语。

俗语说,不富过三代,不会吃饭穿衣。

中国古代的贵族们,对于吃穿方面有着明确而详细的要求,就像是在后世,如果是什么都不懂,请客吃饭,反而容易得罪人。

但是,全旭不会在乎这一套,他吃饭的时候,像是在打仗,如同秋风扫落叶,急匆匆,短短几分钟结束:“我吃好了!”

安庆公主还刚刚拿起筷子,她小心翼翼的放下筷子:“驸马,我……”

“虎头!”

“侯爷!”

“让你爹过来一趟!”

时间不长,袁世卿来到后院。

“老奴拜见侯爷,拜见夫人!”

全旭望着袁世卿道:“那大泥淀的全氏山庄大管事,叫什么?”

全旭当初只是为了少让京城周围被劫杀,提前在大泥淀,也就是后世的白洋淀建了一个山庄,湿地的五座相邻的小岛大者三五百亩,小者两三百亩,经过三年多的填湖造陆,形成了现在的全家山庄。

这五座小岛就成了全旭的养殖基地,利用鱼虾以及牛羊养殖,形成了全旭的产业之一。

袁世卿躬身道:“回禀侯爷,管理大泥淀全家山庄的是何秋山!”

“嗯,那好,你让过带着山庄的账薄过来,把这些产业交给公主!”

朱微媞急忙摆手:“这不好吧!”

“我的产业,不交给你,那交给谁?”

全旭笑道:“那个山庄琐事不少,以后需要多多费心!”

全旭看了看天色道:“昨天我约了唐王世子,有事商议,我先去了忙了,家里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全旭干净利落的离开。

安庆公主虽然听说过全旭很有钱,产业众多,当然,全旭交给她的山庄,只是他众多产业之一。

袁世卿安排何秋山过来给安庆公主转交账薄,直到半个时辰之后,何秋山带着七八名账房,以及两大车的账薄,来到武威侯府。

“老奴何秋山,拜见夫人!”

安庆公主有两种称谓,随她陪嫁的红衣、绿衣等四大金刚,包括宫娥、宦官等一千四百多人,都叫他公主,而全旭府上的管事或仆从,亲兵都叫他夫人。

“辛苦何大管事了!”

安庆公主朝着身边那名年长的宫娥微微点点头,那名年长的宫娥,已经算是宫娥里的头头,原本在皇宫的时候,是正六品掌令。

看着只有三十多岁,其实已经快要五十岁的人了。

安庆公主笑了笑道:“何管事,全家山庄的情况,你给本宫介绍一下!”

“好的!”

何秋山想了想道:“全家山庄下面有大小三个养牛场,共有牛四千五百零七头,其中小牛三千九百零二头,余者皆为壮牛!”

安庆公主听到有四千五百多头牛的时候,一脸震惊。她虽然不知道一头牛多少钱,但是知道大部分普通百姓家里没有一头牛。

没有全旭在场,红衣显得有些活泼:“这么多牛,拿什么喂的?”

“是苜蓿、紫云英、玉米秸、豆秸以及麦秸、还有一部分杂草!”

何秋山道:“全家山庄与周围的百姓签订的协议,雇佣他们割草,反正草料不缺,如果不是这次府上办事,杀了三百头牛……除了这些牛,还有羊,现在羊有十一万两千多只,猪七千多头!”

安庆公主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形容她内心里的震骇了,深受小农经济熏陶的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出几千头猪十几万只羊养在一起是什么场面,肯定很壮观吧?

安庆并不知道,全记现如今已经是京城最大的肉食供应商之一,每个月都往京城里卖十几万只羊,数千或上万只羊,以及数百上千头猪。

至于鱼,则更多。

别看全家山庄占地面积不大,加上前前后后买来的地,不过两万余亩,但是水塘却有足足二十万亩。

全旭采取循环经济养殖的方式,以种植、购买的方式,获得大量的苜蓿、紫云英、麦秸、豆秸以及玉米秸等喂牛,牛的粪便则加上盐,煮熟以后,用来喂猪、猪粪则喂养鸡鸭,鸡鸭的粪便则用来养鱼。

简单就是这么说,那具体的流程就是牛棚养在湖边,猪圈则是建在水塘上,鸡鸭则采取笼式圈养的方式。

池塘每年到秋冬季节,大泥淀的水位都会下降,很多地方都会有露出淤泥,这些被猪粪、鸡粪滋养的淤泥,则是最好的肥料。

用来肥地,可以起到差不多化肥的功效,大泥淀的农田虽然不多,但是产量却不低,麦子可以达到七八百斤每亩,玉米也有一千五百斤左右。

这样的成本相对没有散养的家禽要高,唯一的麻烦就是一旦出了鸡瘟、那就非常麻烦,事实上,全旭也不是对全家山庄没有支持。

他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无论是猪圈、牛棚都保持着良好的通风,而且定时清理卫生。

在何秋山的介绍下,安庆公主终于知道了她现在需要掌握着一个拥有四千五百余头牛的养殖场,一个十数万只羊的养殖场,同时,还有七千余头猪,上百万只鸡,至于鱼则更多了。

仅仅鸡蛋,鸭蛋每天的产出就是六十多万枚,就算一个吃一个,足够京城一半以上的人吃上鸡蛋。

看着崇祯四年的产出记录,全家山庄拥有四万余人口,两轮马车六千三百余辆,以及上万名车夫,三千余名护院。

更是刷新了安庆公主的三观。

等到何秋山与众账房先生走后,红衣一脸呆滞的道:“公主,驸马原来这么有钱?”

安庆公主也是非常震骇,太吓人了,仅仅崇祯四年的盈利,就多达四十万余银子,相当于国库收入的十分之一。

当然,安庆公主并不知道,明朝的税收那就是一个笑话。

北宋的版图,远远没有大明大,但是人家北宋财政收入多达一亿六千万贯,哪怕到了南宋时期,仅剩半壁江山,一样有过亿的财政收入。

如果以大明仅仅四百万两银子的财政收入来说,全旭确实是富可敌国,而且是数倍,事实上,不仅仅是全旭,就像晋商中的曹氏,资产过千万两银子。

不过,安庆公主此时满眼都是小星星:“发财了”!

她还不知道,全家山庄只是全旭众多产业之中的一个小产业,也是全旭拿来给她练手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