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末有套房 > 第三七九章工业党

我在明末有套房 第三七九章工业党

作者:tx程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51:31 来源:笔趣阁

卢象升在担任大名知府的时候,都知道拉拢大名府的青壮们,利用周边的土匪、强盗,依靠连续的出战,不仅改善了大名府百姓的生活水平,同时也拉拢了一支嫡系心腹部曲,如今的天雄军。

在朝廷的诸公眼中,就是卢象升在一夜之间拉起来的,然而问题是,这支军队不可复制,从天启六年到崇祯二年,卢象升土匪给大名府青壮们练手,他们可是打了足足四年的时间。

全旭现如今拥有着已经将近五万人马的部队,比卢象升的活动空间更大,他周围有建奴、有朝鲜、也有倭寇,到处都是可以用兵的地方。

当然,现在又有了荷兰人,将来还会有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以及英国人。

“将来的辽东水师第一舰队,将包括八艘八千料海沙鲨级战舰,待这八艘海鲨战舰完毕之后,本帅计划再建八艘一万料的虎鲨级战舰!”

全旭指着眼前的海鲨模型道:“海鲨级战船分为上、中、下三级甲板,前、后、两侧共布置六十四门火炮,前期以一百三十毫米二十八倍口径的滑膛炮为主,配备二十四架,十五联装的神火二型火箭炮,一舰战舰的火力,将堪比两个炮兵团!”

茅元仪起身道谢。在见识了海鲨装备之后,他早就将自己那个可怜炮舰抛到了脑后,只想领着这样一支舰队东征西讨,东渡扶桑……

现在,他的梦想要实现了!

“只是这样以来,咱们的水手和水师官兵就远远不够了!”

全旭的话音刚刚落,茅元仪麾下水师参将杨延梁起身道:“全帅,家父与海沙帮帮主孙传福关系莫逆,现如今海沙帮生意越来越难做,几万海沙帮帮众生计没有着落,他们的帮众都是优秀的水手,只要下官修书一封过去,他们马上就会应声而来,加入水师!如果不够,还可以到江浙渔民里招,反正缺什么都不会缺水手的!”

全旭点点头道:“本帅还真怕有船没人呢,这样吧,从现在开始成立全家军水师训练基地,以旅顺口为训练基地,基地的级别为旅级,你从现在开始晋升海军上校!”

杨延梁成为了茅元仪麾下第一个获得全家军内部军衔的军官。

“谢大帅!”

“第一舰队下辖两个海军陆战旅,按照一万五千人编制!”

全旭望着杨延梁道:“丑话先说到前头,本帅可不是什么歪瓜裂枣都要,过来的人,必须经过全家军的严格审核,不能吃苦,或者说身体素质不达标的,坚持不要,我们全家军向来走精兵路线。”

沈明泽听到一万五千人马的编制,又开始苦恼起来。

自从投靠全旭以来,在全旭的影响下,他开始对全旭所说的工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是全旭带着工匠,把一堆黑乎乎的煤炭,代替了两三千年以来,用柴火取暖、做饭的历史,亲眼见正着全旭和他的工业机械的非凡成就。

辽南现如今拥有五座一炉可产二十万斤钢铁的高炉,十二座平炉,把原本死贵死贵的钢铁打成了白菜价,不仅满足了全家军的消耗,更是以廉价的钢铁,惠及千家万户。

现如今的辽南百姓,家家户户都不止一把刀,什么锄头、犁、耙子、当然还有铡刀、柴刀,甚至,不少百姓家门都安装了铁门,铁窗户,甚至铁烟囱。

除了钢铁的产能增加以来,最大的改变就是铁制的工具、机械,比如说畜力脱粒机,可以又快又轻松把玉米、麦子、大豆的颗粒脱下来,还有那种削红薯片的机器,只要把红薯片削成片,放在田地里晒干,那种红薯干就方便储存,还可以磨成粉。

至于土豆粉的机器,太多太多了。

一堆不起眼的石头往工业机器过一下便变成了哺育万民的肥料,工业所能产生的生产力几乎是无穷无尽的,他们已经把一只脚迈进门槛了,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都不能再缩回来,否则他们这辈子就白活了。

沈明泽在遵化时拉拢了一批读过书的读书人,不过这些人和他不一样,他们没有经过大明的科举考试,没有经过官场的污染。在沈明泽这个领导人的组织下,一个以工业至尚为理念的党派朦胧的出现了。

没错,这就是大明的工业党。

别看这些读书人没有经过大明的官场污染,有些东西是一脉相承的,比如朝廷送来的四州十五县三四十名朝廷命官。

结果,仅仅大半年的功夫,工业党已经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和能力,要么把朝廷命官变成自己人,要么排除在核心圈子之外。

沈明泽能在千军万马的独木桥上杀出来,自然不是笨蛋,他已经意识到了,只要他坚持走下去,必将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他将是这个时代的先行者,这是何等的光荣!

工业派,或者工业党,将成为一个学派,一个比肩心学的学派,至少在辽东,工业派的地位无可地遥。

全旭关于军事问题介绍得差不多了,会议主持之权,就被全旭交给了沈明泽手上,他从一个没有后台的进士,原本没有机会成为一县掌印,偏偏成为工业党的党魁,辽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沈明泽的目光变得犀利起来,他冷冷的望着众代表们:“方才修武伯、全帅已经说得非常详细,他的计划非常全面,从军备到工业发展,环环相扣,循环渐进,这一切如果能够实现,辽东将如泰山之安,辽河平原千里沃土将成为大明真正的粮仓,大明的百姓也可以歇一口气了。我想强调的是,我们能发展到现在这一步很不容易,想要继续发展下去更不容易,在座的每一个人,包括将接替你们职位的人,都必须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要受外界的影响,按着自己选定的路继续走下去,否则将前功尽弃!”

随着辽南的发展,这些官员的收益也是成倍增加,全旭奉行的不是无私奉献,要在明末讲奉献精神,这是非常不现实的。

毕竟,人都是自私的。在辽南的地方税收中,有一部分用来作为管理费用,虽然只是一部分,可是这一部分工业产值,远比数万亩良田的田税多得太多了。

比如现在,辽南议会的议长沈明泽,他的薪水等级就是比陈应更高,高出一倍多,每个月约合两百多两银子,当然,这一部分俸禄,与大明的朝廷一样,并不是全部发放银子,而是折合一部分物资。

比如说盐、粮食、肉,罐头、蔬菜、水果,布帛,等等,以沈明泽的合法收入为例,他的收入比正二品文官的合法收入还要高,基本上与从一品文官的俸禄稍低一点,至于那些副议长,合法收入与太子少保正二品相当。

“议长所言极是!”

众代表们纷纷表态。

辽南的官员收入确实是比大明高,毕竟,税收更高,虽然全旭不向朝廷缴纳,可是该收的时候一样要收。

“辽东的情况大家都清楚,我就不多说了。修武伯可是提出了目标,要将辽东的粮食产量明年提高三倍!”

沈明泽望着众代表道:“首先得分田到户,确保家家户户都有田耕,这项工作虽然已经在做了,我们要做的,只是干得更彻底一点而已。其次是确保农民能得到足够的肥料,我们在凤城(今天丹东),发现了一座巨型磷矿!”

说到这里,沈明泽望着全旭道:“修武伯,这座必须在我们的控制之下!”

“没问题!”

全旭点点头道:“秋后完毕,大雪封山之前,一定可以拿下凤城!”

沈明泽接着道:“在化肥不足的时候,我们需要用骨粉、牛粪来弥补这个缺口,但是远远不够,东江镇给我们供应的海鸟粪……还是数量不足,我希望海鸟粪可以增加到每个月两万石以上!”

所有代表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每个月两万石,那就是一千多吨,这数字也太吓人了!

沈明泽沉声道:“你们觉得很多吗?你们有没有算过辽东有多少农民需要肥料?你们有没有算过辽东有多少耕地?两万石已经是底线了,低于这个产量,它的价格便会变得很昂贵,大多数农民都买不起的,还有什么意义?”

生产、工业发展、规划之类的事情,一旦开会商议,马上就会引起激烈的讨论,各种热情的问候开始蓬勃而出。

全旭在会议的第二天就退出了会议,过程不重要,他只需要看看结果就成了。

工业发展,离不开钱和人力,当然,急赶着想给全旭送钱的人太多了。

辽南的盐厂,产能已经突破五十万石每月,当然,由于天气原因,一年之中,不可能十二个月三百六十五天天天生产,事实上盐厂每年只能生产六到七个月,也就是说实际上的年产能在三百万石左右。

辽南的咸鱼,直接当盐价在卖,反而成了最紧俏的商品之一,现在的徽州商人集团,已经瞄上了辽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