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末有套房 > 第三六一章辽南改革国中之国

我在明末有套房 第三六一章辽南改革国中之国

作者:tx程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51:31 来源:笔趣阁

钢铁是古代的战略资源,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已经很难体会到钢铁的珍贵了,估计也不会有人知道,一把三斤重的钢刀,是一件不折不扣的奢侈品,也是家庭财富的象征。

兴奋的人其实不仅仅是牛欢喜,也不仅仅是公平军将士,包括公平军麾下的百姓们,他们看着生产出来的钢铁,听着耳畔传来的悦耳的金鸣声,那些百姓不约而同的向公平王罗世明欢呼起来。

“公平万岁!”

在百姓眼中,拥有这样多的钢铁,代表着公平王的实力,平常时节还好,缺少钢铁,只是影响生产效率,比如种地的效率,在眼下的乱世里,钢铁代表着绝对的实力。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百名甲士,可以毫发无损的击败一千名不披铠甲的乱民,一千名甲士,哪怕是同等数量的蒙古骑兵,根本就占不到任何便宜。

百姓虽然没有大学问,简单的算术他们其实还会算的,这一炉钢水在工匠的手里,至少可以打造五百具铠甲,或者两千柄的钢刀。

经过一个冬天的和谐相处,这些百姓已经体会到了公平王罗世明的真正公平之处,怀远镇的管理非常原始,也非常简单,就像汉王刘邦入关中的时候一样,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

怀远镇也有民法案件,通常都是公开审理,即使没有全民参与,至少大部分百姓亲眼见证着罪犯被公开施刑。同时,公平王不会采取劳役。

在古代的徭役,百姓需要自带干粮,免费义务劳作,但是在怀远镇其实和全家庄镇一样,都是有偿劳动,干活给钱或者粮食。

跟着一个组织,能保障自己的安全,自己的切身利益,这样组织就有了向心力。

琪琪格自然是不懂自己是不懂炼铁的,不过他身边有人懂,一个跟铁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头要过一把锤子叮叮当当的把铁锭挨个敲了一遍,倾听声音,又观察颜色,半晌才抬起头来,激动得声音直发飘:“公主,好铁,都是难得的好铁啊!老夫跟铁打了一辈子的交道,还未曾见过一炉能出这么多好铁的!”

“这么多铁,值好多钱啊!”

琪琪格看着这些钱,眼睛都直了。

琪琪格走到牛欢喜身边,伸手拍了拍牛欢喜的肩膀:“大牛,你这些铁卖吗?出个价吧?”

虽然说,在与公平军合作的过程中,林丹汗获得了大量的装备,也给自己的部落勇士换了一茬装备。

然而问题是,这些钢铁装备在战斗中会损坏,平时保管不善也会生锈,特别是箭镞,损失是惊人的,无论是战斗,或者狩猎,都会损失。

他们对钢铁的需求,是没有止境的,特别在冰雪封山的时候,打劫华阳社商队的活动,基本上停止了下来,没有新的装备来源,琪琪格自然有些着急。

“哎哎!”

陈应望着琪琪格笑道:“你找错人了,这些铁是大牛炼出来的没错,卖不卖,卖什么价,他说了不算”!

“他说了不算,谁说了算?”

陈应指了指自己:“当然是,公平王!”

“王叔!”

琪琪格转而跑向罗世明。

陈应上前拍了拍牛欢喜:“小子,不错,不错,回头我见了老牛,告诉他,你这个当儿子,不比他差!”

牛欢喜乐得嘴巴合不上了。

“一炉就是一万多斤,就是一千多两银子啊!”

陈应感叹道:“咱们怀远镇终于可以赚钱了!”

“不止一万斤!”

牛欢喜道:“这一炉只是用来练手,铁砂装的不多,如果装满,至少有四五万斤!”

“那就更了不得了,一炉四五千两银子!”

陈应眯起眼睛:“不过,还是不够,应该再建两座高炉!”

牛欢喜苦笑道:“说得轻巧,工人怎么解决?这座高炉施工的都是咱们在全家庄镇带过来的老师傅,现在……”

“咱们大明最不缺的就是人!”

陈应笑道:“你的问题,你不用担心,反正一时半会儿也建不好高炉,等你把高炉建好,就该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招人还算是事吗?”

“这倒也是!”

全旭布局塞上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吸引走头无路的边军,或是流民,从而稀释李自成部的战斗力,当然也是尽可能的保存足够的人口,完成工业化。

自从高炉的出现,怀远镇的工业开始呈现萌芽状态的发展,随着又兴建起了几座平炉,用平炉炼钢,这是全家庄镇工匠们最擅长的东西。

把冷却的铁锭重新融化,加入一些别的矿粉才能炼成理想的钢材。加入锰矿砂可以炼出他最爱的锰钢,用锰钢铸成的横刀巨斧无坚不摧;加入碳粉的话,根据碳粉比例的不同,可以炼出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低碳钢较软,容易加工,可以用来做螺栓,中碳钢可以用来做各种机器零件,高碳钢可以用来铸造兵器。

往铁水里加上一定比例的锡就成了马口铁,这玩意可以用来做罐头盒。

在寒风呼啸的塞上,已经热火朝天的施工、开始兴建自己的家园。

……

辽南一座庞大的工厂正在开始施工,这座工厂的厂房与后世的钢结构工厂的厂房如出一辙。厂房里摆着一台台纺织机,几千名女工在这里紧张的工作着,她们把羊毛纺织成羊毛线。

这个工序其实是非常繁琐的,首先要将羊毛进行洗涤,然后进行物理脱脂,去草炭化,然后把羊毛进行烘干。

这时的羊毛非常松散,也非常干净,将净毛梳成条状的羊毛条,梳毛机将毛中的草杂再梳下来一些,将洗净毛梳理成网状将毛拉长拉细,同时加捻(将线拧起来),通过这样的工序,线从条开始越来越细,通过加捻越来越结实。

最后才是纺成羊毛线,用羊毛线进行织布。

全旭从一名女工手中接过一块刚刚纺织好的羊毛布,拿在手中,这种羊毛布非常厚实。

“还不错!”

三娘有些得意的道:“那当然,我这些小姐妹们可是非常努力,她们很多人都瘦了好多,不过这种羊毛布造价可不便宜,比麻布要贵一些,只怕百姓买不起!”

羊毛虽然不值钱,可是羊毛的处理却非常复杂,现在又不像后世,完全可以依靠机器取代人工。

全旭摇摇头:“比棉布便宜就行,这样的布做成衣服,保暖性不错,可御寒,又轻便,虽然比麻布贵一些,咱们辽南的军民,应该可以穿得起!”

沈明泽道:“主上所言极是,辽南三十余万军民,别说穿这种衣服,就算是人人穿棉衣也没有压力!”

“压力还是有的!”

全旭苦笑道:“这样一件衣服成本价格至少需要二两银子,你觉得百姓花了两个月赚一件衣服,合适吗?”

不算是奢侈品牌,普通服装,后世的工薪阶层,一个月工资,怎么也可以买上几件甚至十几件衣服。

现在辽南百姓的收入,还不够合理。至于大明的其他地方,那就不是合理或不合理的问题,简直是毫无人性。

牛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每天都会上演。

羊吃人的战略,全旭慢慢开始实施。

不过,问题依旧非常严重。

全旭想了想道:“召开会议吧,全体军民工商会议,各级代表与半个月后在金石山议事大厅开会!”

崇祯四年已经来了,如果按照历史上的进程,皇太极会发动大凌河之战,然后大明再打一次败仗。

全旭不确实皇太极会不会像历史上一样发动大凌河之战,不过,他要提前做好准备。

崇祯四年的二月二十六日,金石山会议正式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全家军代表,也就是少校以上军官,同时,也有辽南各镇的镇长、副镇长、各工厂的厂长,以及商贾代表。

在全旭驻进辽南之后,成功收复南四州。

朝廷吏部也给辽南派来了四名知州,以及十五个县令。

这些朝廷命官,分管县、州,全旭认为按照现在这套僵化得可怕的体制来处理辽南的大小事务,他完全没有参与的意义,还不如关起门来自己玩。

开门见山,全旭望着众人道:“去年,本帅前来辽东的时候,向诸将士承诺,每人发一百亩田,直到今天,这件事情一直没有落实下来。今天就是本帅兑现承诺的时候了,一百亩地,一分亩都不准少,全家军目前在册兵员共计四万三千五百人,军田预留五百万亩,各县把所在辖区的田契造好,这件事,限时三月底完成!”

众官员面面相视。

他们是朝廷命官,全旭只是辽东总兵,不是辽东总督。

盖州知府朱寻望着全旭道:“全帅,这不合规矩吧?卫所军田……”

不等朱寻说完,全旭粗暴的打断道:“这不是商量,只是命令,你们愿意执行,也要执行,不愿意执行,也要执行!”

朱寻还想说什么,海州知府郭洛甫急忙给他使着眼色。

全旭接着道:“本帅计划在金州城建立一座议会大楼,每年定期召集各州各县的官员、代表举行会议,辽南四州十五县的大小事务大家商量着办,根据实际情况统一配置资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