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末有套房 > 第三四零章朔风乍起血染边墙

我在明末有套房 第三四零章朔风乍起血染边墙

作者:tx程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51:31 来源:笔趣阁

就在京城的崇祯皇帝咆哮着,要诛灭范三拔九族的时候,卢象升带着他的天雄军轻骑兵抵达了金州。

此时的金州已经大变了模样,首先道路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特别是自海州南下以来,原本坑坑洼洼的道路,已经变成平平整整。

要想富自然先修路,这是全旭的宗旨。可眼下辽南正在紧张施工,修建厂房、住房,并没有足够的人力来修建官道。

为了方便出行,也同时为了方便辽南的资源运输出来,全旭就从后世弄来了两台挖掘机,一台压路机,几台三蹦子,由二十几名工匠,组成一支修路队。

别看他们人少,由于采取了机械修路,效率可不算慢,就像官道二十余步的官道,一天可以修个三五里。

这些道路修建也极为简单,就是把官道两边沟渠里的土挖出来,放在路面上,然后拌上石灰,最后用压路机压平就齐活了。

别看只是简单的石灰路,即使下雨,路面也不会松软,更不会泥泞不堪。

街走在平整的官道上,看着道路两旁的庄稼,玉米一人多高,郁郁葱葱,让人看着心旷神怡。

玉米地里不时的有一些七八岁,十来岁的孩子,在他们的母亲或者姐姐的带领下,把玉米叶子扯下来,装在竹筐中。

他们都是属于一群没有体力劳动能力的人。

但是辽南从来没养闲人,在玉米地上把玉米叶子扯下来,再卖给全家军,他们会花钱买,当然,价格不高,人力手推车,装满大约五六百斤,送到全家军手中,他们可以得到十五文钱。

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怎么也能扯个五六车,收入不见得比成年男子低。

土豆是最省事的庄家,几乎不用管,红薯地里,不时的出现百姓过来采摘红薯秧苗,当然此时已经过了播种的季节,他们采摘红薯叶,则是为了给百姓的饭碗里增加维生素。

现在辽南施工的百姓,伙食不错,每天有三种汤,既海带汤、红薯叶汤,还有鸡蛋汤,至于白面馒头和大米饭,现在已经不能管饱了,因为,全旭很少带粮食过来,辽南的粮食消耗,基本上来自江南的采买。

百姓吃得好,所以工作热情很高,可以预见,只要到了秋后,来年再无粮食危机。

卢象升有些感慨,全旭实在是太会种地了,无论多么荒凉的土地,交给他,他就会变成良田。

凭良心说,辽南的气候和雨水,比大名府更加适合耕地,特别是全旭抵达辽南以后,根本就不用担心抗旱问题。

有的女人和孩子,拿着镰刀,开始收割着沟渠边上、路边的杂草,这些草与玉米叶子一样,可以卖钱,全家军如今拥有的骡马太多了,有青草饲料喂养,则更加方便。

卢象升渐渐感觉有些不太对劲,全旭遇刺,按说应该引起金州的混乱,可是,全家军却没有产生任何混乱,部队该训练就继续训练,丝毫没有影响。

工匠盖房子的继续盖房子。

卢象升望着前面带路的全家军将士道:“全帅现如今伤势如何?”

“卑下不知!”

卢象升看着全家军将士的表情,心里更加奇怪。

金石山脚下,是全家军近卫步兵旅的营地。全家军步兵近卫旅有六个团,其中四个团驻在山脚下,而山上则有两个团。

现如今已经形成了半永固式的军营,哨塔,壕沟、拒马。

卢象升沿着山道抵达修武伯府邸的时候,全旭正在哄着他的一对龙凤胎,景然和景阳在睡觉。

虽然景然和景阳属于早产婴儿,但是三娘的体质一直不错,又有练功的底子,两个小婴儿在多功能恒温箱中待了两天,就恢复了健康。

只是有些可惜,三娘的身体虽然不错,却没有奶水,全旭无奈只好从后世买来了奶粉,这一下就不可能收拾了。

新生婴儿吃过奶粉之后,再也不喜欢吃母乳奶水了。偏偏景然和景阳的饭量不一样,作为姐姐景然的饭量更大,而弟弟景阳却非常小。

喂奶粉的活计,自然就落在了全旭身上,当然,全旭主要是心疼三娘身体并没有完全恢复。

当卢象升来到屋里的时候,全旭嘴里叼着一个奶瓶,手里还拿着一个奶瓶不停的摇晃着。

景然和景阳小姐弟们却仿佛立体声一样,姐姐哭罢,弟弟哭,声音此起彼伏,让全旭有些手足无措,狼狈不堪。

“景然乖,奶水来了!”

全旭拿着奶瓶开始喂着全景然,接着又给景阳的奶瓶试试水温和味道,两个婴儿含着奶瓶不停的喝着奶粉。

估计小景阳还是一个非常急的急性子,没有吃到嘴里的时候,哇哇大哭,吃几口奶粉,大约十几二十毫升的样子,就用舌头把奶嘴往外吐。

吐着奶泡泡,不多时就睡着了。

喂好全景然,全旭这才像松了口气,他让人将奶瓶里的剩奶粉倒掉,洗净奶瓶,然后给奶瓶消毒,准备下一次再用。

忙完这一切,全旭这才发现门口的卢象升一脸呆滞。

“卢大人来了?”

“嗯!来了!”

“你来了多久?”

“没多久!”

卢象升苦笑不得的道:“在你刚刚换尿布的时候就来了,本督实在想不出,杀得建奴闻风丧胆的修武伯,居然照顾起孩子也得心应手!”

全旭拉了一张椅子,坐了下来:“你就笑话我吧!”

“没有,没有,只是由衷的佩服,佩服!”

卢象升笑了笑道:“看到你没事,我就放心了!”

“我只是大意了,没有想到这孙子居然这么黑!”

全旭摇摇头道:“放心吧,以后他们绝对没有机会了!”

全旭其实没有必要如此做秀,现在的百姓非常朴实,他们朴实,也不代表他们傻,哪怕全旭天天做秀,其实远不如给他们的碗里加块肉。

谁是傻子?

天天灌输什么前景,理想,远远不如真金白银实惠。

“听说你抓到了活口,幕后黑手找到了吗?”

“基本可以确定,是介休范氏!”

全旭沉吟道:“介休范氏与我也就生意上的往来,我全记出品,必然精品,无底是铠甲,火炮,或者火铳、刀枪,哪怕是普通的马车、大车,就连锄头,也比其他人的耐用,断人财路,如果杀人父母,生意场上结下来的仇!”

全旭并没有给卢象升说实话,至于他屠灭晋州会馆的事情,这事他谁也不会说,当然别人说了他也不会承认。

“这事不能这么算了!”

卢象升愤愤道:“一介商贾,狗一般的人,敢以下犯上,本督定行文刑部,必须严惩!”

全旭摆摆手道:“我自己的仇,我自己报!”

……

榆林镇靖边城,这里其实是一座民间自发形成的互市。原本互市一年开放一次,每次只有三天。在这三天里,蒙汉老百姓可以带着货物到这里来,在官方的监督之下进行交易。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虽然朝廷不许开放互市,汉族老百姓倒无所谓,可蒙古老百姓熬不住,他们的生活比汉族老百姓要艰难太多了。

特别是刚到春天,缺乏粮食,就更粮狈了。

在这种背景下,沿着长城关口外,都有很多草市集,与全家庄镇一样,都是自发形成的,蒙古人有多余的牲畜可以卖掉,一头牛仅换一两石米豆,一只羊仅换一两升杂粮,没有这么多牲畜的就挑来一担柴,或者手执皮张马尾,甚至直接把身上的皮衣脱下来换东西,那困顿之形,边民看着都觉得可怜。

汉族老百姓运来杂粮、茶叶、布匹、盐、铁锅等等生活必需品,蒙古百姓则赶来牛羊马匹,运来皮毛马尾,互通有无。

这种贸易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蒙古人可以用多余的牲畜换取他们急需的生活用品,自然也就用不着为此发动战争了。

抢劫也是要成本的,如果为了抢一只脸盆而丢掉性命,那就太倒霉了;明朝边境也因此太平了好长时间,最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种手段获取大量优良的战马,为国家节省了一大笔开支。

同样的战马,明朝自己养的话,养一匹得花二三十两银子,但是在边市,花七八两银子就能买到,节省了一大半。而边市每年交换过来的战马可不是一匹两匹,是一两万匹,这样算下来,这个数字就很吓人了。

只不过,互市为各大商贾负责。比如说介休范氏,就是依靠从互市获得暴力,逐渐发家致富。

靖边城,是原来明朝对榆林边境长城的烽火屯,后来废弃以后,形成了草市集,范氏作为最大的老板,垄断经营着关外的数十部落的茶叶和各种物资。

玄鹰卫的山西舵主崔成友带着数十名化装成商队的玄鹰卫成员,带着十几大车的物资,在靖边城的角落里冷眼旁观着这一座草市集。

“得得得……”

马蹄声响起。

崔成友一脸冷笑:“终于来了!”

只见远处沙尘滚滚,往这边席卷而来,蹄声雷动,还夹杂着阵阵杀喊声。

“什么人胆敢如此放肆,这里是介休范氏……”

“咻……”

一只锋利的狼牙箭呼啸而来,一箭将那名范氏管事射成透心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