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末有套房 > 第三二零章临走不忘撬孙承宗的墙角

我在明末有套房 第三二零章临走不忘撬孙承宗的墙角

作者:tx程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51:31 来源:笔趣阁

把一介布衣提拔为一镇总兵官,那确实是非常需要勇气,现在的崇祯皇帝就像一个输急眼的赌徒,谁不听招呼,他就直接换人。

崇祯既位以来,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内,光内阁首辅就换了四个,施凤来干了三个月,李国干了两个月,来宗道满打满算一个月,周道登做了半年,最后到韩爌算是更长一段时间,他干一年,直接崇祯三年元月,这才把韩爌换了下去。

至于内阁大臣,更是一言不合就换人。特别是崇祯二年的十二月份,命成基命,周延儒、何如宠、钱象坤入阁,把原来的钱龙锡、刘鸿训、杨景辰、全部换掉,原来的内阁大臣,只剩下李标一个人。

众臣此时明白过来,谁敢阻止崇祯,崇祯就直接换人。

这个时候,政治投机份子温体仁获得了最佳机会,他顶着在朝议上支持崇祯任命全旭担任辽东总兵,以卢象升担任辽东巡抚。

崇祯以温体仁以礼部尚书兼任东阁大学士,正式入阁。

谁也无法阻止崇祯,同样朝廷大臣也明白,全旭连胡子都没长,一个年仅二十六岁的小年轻,跑到辽东那个地方,恐怕连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崇祯没想那么多,甚至连皇太极刚刚跑到永平还没有退出关外的时候,全旭就被委任辽东总兵官,需要走马上任了。

全旭再次返回京师,面见崇祯皇帝。

“陛下,咱们不是说好的金州、海州、盖州、复州四卫吗?怎么变成辽东总兵官了?”

崇祯微微一笑道:“这是朕和朝廷对你的信任!”

“信任,辽东的局势您又不是不知道有多复杂,那里已经几乎变成了建奴的老窝,匪乱如火,这不是逮着活宝往死里坑吗?”

崇祯皇帝还没有说话,王承恩板着脸道:“修武伯,你怎么能这么说呢,这是陛下对你给予厚望,你该感激泣德,誓死报答圣上隆恩……”

全旭心中一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

感恩戴德,感恩戴德你妹啊。

我把你扔到建奴窝里,看你会不会对我感恩戴德?

不过话又说回来,以辽东将门那些尿性,别说封全旭一个总兵官,就算给他封一个左都督,他一样调不动那些军队。

特别是关宁军,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全旭跑到辽东云,那不是要他的命吗?

在全旭毫无掩饰的怨念中,他勉强接受平辽将军印,以及辽东总兵官大印:“陛下,臣有三个条件!若是陛下可以答应,臣定能三年平辽!”

“但说无妨!”

“第一,臣要便宜行事之权,是如何打,怎么打,从哪儿打,不能由文臣节制,需要臣独断!”

“朕依你!”

这其实也是袁崇焕的要求,虽然有些过份,但是崇祯心中只有平辽的念头,这点他倒是不怕。

他已经通过周皇后,向老朱家那些藩王透了口风,修武伯年少有为,至今尚未婚配,有意速来。

“第二件事,臣要尚方宝剑,辽东将领谁敢临阵逃跑,或是出工不出力,给臣磨洋功,臣不管他是什么品阶,一剑斩之。”

“可!”

这事同样在崇祯的预料之内,尚方宝剑这个玩意在崇祯朝不值钱,至少赵率教、满桂、甚至何可纲、包括张春手中都有。

“臣此去辽东,定然遭人攻讦,他日若有人污蔑臣投敌叛国,或卖官鬻爵,盗卖甲械军资……或是伪造臣大败……”

全旭望着崇祯道:“陛下可愿意信臣?”

崇祯起身道:“卿不负朕,朕不负卿!”

全旭心中叹了口气,但是你能说到做到,你若是对我有仁义,你的儿子、闺女,我给你保住他们的命。

一个辽东,加上满朝蛀虫,活活耗死了大明。

全旭有些惋惜。

辽东那是多好的地方啊,有作为工业基地的一切资源,钢铁、煤炭、石油等等,大明的历任辽东总兵官和辽东巡抚,就是端着金饭碗要饭。

正月二十四日,全旭将全家军控制的遵化城、洪山口、大安口、龙井关等十二座关隘,向朝廷移交,同时移交的还有全旭解救下来的百姓,共计十三万余人。

事实上,全旭总共解救下来的百姓多达十五六万人,其中三万青壮变成了全家军正兵两万余人,七千余预备军。

还有三娘麾下的娘子军四千五余人,这些无家可归的妇女,自然愿意跟着全旭走,同时不愿意回归的,还有被全旭养肥的工匠们,特别是神火飞鸦等七个项目组,莫约三千余工匠。

朝廷巴不得少要一些人呢,反正人没了,田地就成了无主之物。

全家军战兵加上辅兵,娘子军共计三万七千余人马,于正月二十七日抵达京师,由于全家军都是民兵义勇,并没有军籍。

这些人马,需要造册入军籍,这个时代的效率,算上非常坑爹,办了足足十天,依旧没有办完。

二月初九,崇祯还亲自校阅全家军。

为了满足崇祯的恶趣味,兵部和户部赶紧给全家军分发了三万余件鸳鸯战衫,崭新的戎装。

全家军站如松,行如走,队形整齐,给了崇祯极大的信心。

崇祯可以给全旭的东西其实非常有限,户部也没有什么钱粮,朝廷其他大军也需要军粮,好在全旭从建奴手中抢到的粮食,他把粗粮和陈粮交出去,留下了三万余石粮食作为军粮。

崇祯三年二月十日,全旭辞别崇祯,带着全家军离开京师东进。

就在全旭离开京师的同时,孙承宗的捷报传至京师。

二月初八,孙承宗指挥祖大寿、满桂、秦承祖、卢象升等明军猛攻永平,特别是侯恂给祖大寿等关宁军从全旭手中购买的大炮六十门,孙承宗以茅元仪铸造的飞雷炮二百余门,对着永平城外的建奴大军一阵猛轰。

特别是飞雷炮,虽然射程近,但是架不住威力大,把后金军队炸得灵魂出窍,卢象升也没有再跟在孙承宗后面观战,他一马当先冲入敌阵,那把大刀抡得跟龙卷风似的,挨着就死,擦着就亡,砍翻了二十几名红巴牙喇兵,在后金大军中生生劈出一条血胡同,直冲阿巴泰的将旗。

阿巴泰也算是一员身经百战的老将了,但是看到卢象升浑身浴血的朝自己冲来,仍然为之胆寒,他失去了迎战的勇气,打马便逃,跑得稍慢一点,卢象升从后面一刀砍来,砍飞了他金盔上的红缨,这位贝勒吓得亡魂直冒,甚至没有勇气回头去看一眼这个可怕的敌人。

幸亏两名白甲兵迎上去舍命相搏,才挡住了这个天煞星,等卢象升将这两名白甲兵砍翻之后,阿巴泰也跑远了。

当然,永平也随即陷落,此役,孙承宗麾下斩首六千余级,取得明军历年来最大的胜利,可惜,这场战役水份很大,皇太极不想打了,已经率领后金大军逃关外。

这场史称“己巳之变”。在这场战争中,无辜百姓被杀戮,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包括赵率教、朱国彦在内的几位总兵阵亡,明朝元气大伤。

当然,由于全旭这个异世蝴蝶的出现,后金并没有取得历史上那样辉煌的战果,也没有取得历史上那些丰厚的战绩。

皇太极从九月三十日破关而入,二月初十,后金军队全部退出关外,在这长达四个多月的战斗中,后金的损失是相当惨重的。

特别是镶红旗、镶蓝旗、镶白旗、镶黄旗,非常巧合,四镶旗全部被打残了,全军覆没的牛录多达五十二个,超过一万五千八旗精锐阵亡或失踪,伤者近万。

至于汉军和蒙古仆从军的损失,两万余蒙古仆从军跟着入关,出关的只剩不到五千人马,可以说是元气大伤。

当然,明军也不是没有损失,先后十数城被攻克,数十万百姓死难,被劫掠的财物多达千万两。

皇太极非常亏,他的一半缴获,都被全旭截胡了。

全旭压根没有向崇祯汇报,当然,却送了崇祯上万匹丝绸,价值三十余万两银子,只是全旭所得财物的一部分。

二月中旬的河北,仍然很冷,干冷的风没完没了的刮,柳树杨树那光秃秃的枝条摇曳不定,看不到一丝绿意。

不过枝头上已经冒出了无数个小小的芽头,只等天气稍稍暖和一点,便吐出新绿,招展风情,让这片苦难深重的土地恢复生机。

河北人已经从遭逢巨变的惊恐中恢复过来,或回到已经沦为废墟的家园尝试着重建加园,或拖家带口在各州县间流浪,出卖力气换饭吃,能过一天算一天。

商铺也重新开业了,虽然很多尸体还没有下葬,很多城镇中的瓦砾也没有清理干净,但是人们无暇顾及这些,他们选择性的忘记了那段噩梦般的经历,为自己的明天奔波。

永平城外,还没有正式上任的全旭,赶到孙承宗麾下,拜见孙承宗这个顶头上司,同时,全旭决定挖孙承宗的墙角。

他知道没有孙承宗的庇护,茅元仪肯定会被别人坑死,还不如跟着他担任武器研究工作。

“末将全旭,拜见孙督师!”

孙承宗望着全旭一脸复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