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末有套房 > 第二四七章给他一

我在明末有套房 第二四七章给他一

作者:tx程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51:31 来源:笔趣阁

魏忠贤醒悟的太晚了。

作为宦官,岂会不知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臣的道理。

他的权势,地位,荣耀,还有爵位,恩宠,等等一切都是天启皇帝给的,别说是弟弟,就算是天启皇帝的儿子,也不一定会这么对他。

在天启大爆炸的时候,魏忠贤只以为是意外,没有在意。

当天启皇帝在他眼皮子底下落水,他就明白过来,当时他可是下了狠心,连续弄死了他三个干儿子,更换了所有的御前太监,近卫,锦衣卫,可是,却最终中了计。

换上来的人,才是真正的杀手。

天启病危,魏忠贤就意识到了危机,他开始反击,那个时候,他才发现,看似乎密不透风的皇宫,对于华阳社来说,简直就是后花园。

他们虽然无法插手后宫的人事任命,升迁,可惜,内书院就是翰林学士负责培养的,他们与文官本来就是师徒关系。

未必全部都是因为钱财,其实,很多太监还是有理想的,明朝也不是所有的太监都是刘谨,事实上,就算是站在宦官的立场上,刘谨未必错了。

刘谨与魏忠贤一样,都是夜路子宦官,在文官眼中,他们才是异类。

刘侨自然不会向朱敬轩说这些事,他是亲自向骆养性说明这一笔生意的事情,这件事太大,也绕不开骆指挥使。

刘侨与骆养性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正准备进入正题,一阵惶急的脚步声传来。

看着朱敬轩满脸焦急的样子,刘侨微微皱起眉头:“怎么回事?”

……

“你说什么?锦衣卫北镇抚使司衙门大火?”

当全旭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有些难以置信。

“正是!”

全干有些幸灾乐祸:“这场火起得突然,当时北镇抚使刘侨正在指挥使骆养性的府邸中议事,等他赶到北镇抚使司衙门,大火已经无法熄灭,所储存的各种文牍,被大火焚烧一空,数十人被烧死,二十余人失踪!”

“什么人的胆子这么大?敢烧锦衣卫北镇抚使司衙门?”

全旭心中一动?

难道是华阳社动的手?

恐怕也只有华阳社有这么大的能量。

可是,又不对,自己明明屠杀了晋州会馆近千人,难道华阳社一点表示都没有?

难道说华阳社与晋商不是一伙的?

事实上,并非不是一伙的,只是,华阳社只是在全旭这个层面了解不深,可是作为一个两百多年的大组织,怎么可能没有敌人?

范永斗私自动手,利用了鲍承先身边的后金甲士,原本这事根本就没有上报。

可以这么说,如今全旭还没有引起华阳社的注意。

“具体情况,恐怕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全干冷笑道:“这下刘侨应该倒霉了,不过,最先倒霉的还不是他,而是王洽!”

“王洽?”

王洽是门神,就是因为崇祯见其仪表堂堂,升其为兵部尚书。

其实这个传言,全旭倒不认为是真实,估计也是为了抹黑崇祯无能。

事实上,王洽的升职,基本上属于正常升迁,并没有太多邪乎的事情。他在崇祯元年就是工部右侍郎,主持工部事宜,这就相当于后世副总长主持工作,后来在兵部尚书王在晋罢官之后,升为兵部尚书,属于吏部正常手续。

副职主持工作过后,升为正职这太正常了。

当然,要说王洽干了一年多的兵部尚书没有任何作为,其实也说不过去,至少他上疏军事十事,崇祯是非常满意的。

他针对的问题就是士绅侵占军田,军队疏忽训练等问题,也算是一针见血,至少不算是庸碌之官。

要说私心,事实上,明朝哪个官员没有私心?

孙承宗还是一言不和就辞官呢。

不过,从王洽的事情,也看出崇祯的天真。

周延儒弹劾王洽:“御寇无策、守备不严!”

这是一个国防部长应该承担的责任,也不算污蔑,不过诛心的是,这是嘉靖年间兵部尚书、都督团练丁汝夔的罪名。

果不其然,项煜继之,且曰:“世宗斩一丁汝夔,将士震悚,强敌宵遁。”

崇祯信了。

要说崇祯读书多吧,景帝斩晁错,但是七国之兵,还是依旧没退,朝廷在这方面没有担当,反而把前线将士士气低落,若非周亚夫,汉景帝就玩完了。

结果,崇祯听到这话,先把兵部尚书王洽下狱,梁延栋上位。

“另外,消息传来,遵化城陷,是因内奸纵火开门!”

全旭已经无力吐槽了,无论是洪山口、还是大安口包括龙井关,没有内奸开门,不是看不起皇太极,他们根本就打不下来。

两年后的大凌河之战,祖大寿守一个仅修了半个月的大凌河城,皇太极用了五万兵力,在七月二十七围城,直到十月二十八日,大凌河城才被祖大寿打开城门投降,他守了三个多月,已经到了人人相食的地步。

十月十六日,皇太极率兵自遵化城南下,在蓟州城城东十八公里的马伸桥,遇到孙承宗麾下从山东而来的蓟辽军前锋、山海关副将麻登云打了一仗。

规模冲锋,双方伤亡不过百人。

随后,麻登云麾下斥侯探清见后金兵兵马莫约五六万人,随后撤往蓟州城。

全旭此时是在考虑,他是以幕僚的身份前往蓟州……

不过,孙承宗麾下如今将校云集,用不着他。

卢象升那边在原本的历史上,虽然募集上万军队,不过他抵达北京城的时候,并没有遇到大规模战事,只是与后金军队试探性的接触,也没有取得什么耀眼的战绩。

全旭决定返回大名府,这一趟几乎等于白来。

十月十七日,全旭踏上南下的归途。

沿着北京到大名府的官道,全旭吩咐全记商号,沿途建立货栈,就像当初从辽东迁徙移民一样,每个货栈存上一部分粮食,和补给,既可以赚钱,也可以接应大名府的军队。

……

大名府的全家庄镇,此时的全家庄镇的大管事袁世卿、罗世明、包括书院的山长牛金星人都坐在前院的暖阁里,坐立不安。

这事其实,与他们无关。

但是,又和他们有关。

二娘要临产期到了,也就意味着全旭的第一个孩子将要出生。

没办法,中国人最重传承。

袁世卿非常清楚,全旭在这个世界上可谓举目无亲,他有很多钱,也有很多田地,很多工厂,数万人跟着全旭吃饭。

全旭的事业在起步,最大的问题是他没有继承人,这让众人心中都没有底。

万一,全旭遇到什么意外?

他们该怎么办?

现在好了,全旭马上就要有孩子了,他的血脉将延续下去,他的事业也有了继承人,他们也不用踹踹不安了。

袁世卿跪在地上,虔诚向万家诸佛祈求保佑。

袁世卿的举动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并没有人说什么。

全旭虽然没有成婚,虽然二娘只是妾,不是妻,就算生下来的孩子只是庶子,可是,在没有嫡子的时候,庶子也可以继承全旭的事业。

“哇哇……”

响亮的哭泣声,从后院传出来。

袁世卿三步并作两步走出暖阁,赶紧上前问着稳婆:“男孩还是女孩!”

稳婆没有说话,气呼呼的走了。

大明的重男轻女之风,可真不是闹着玩的。

稳婆就是后世的接生婆,无论是穷家还是富家,一旦生了儿子,肯定会有重赏,只不过,一旦生了女儿,她们连喜钱都不会要。

就在门口,汤邱氏一把拉住稳婆,从怀里掏出七八枚银币:“弄瓦之喜也是喜,沾个喜气,欢喜欢喜!”

《诗经·小雅·斯干》中记载: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弄璋之喜就是生了儿子,弄瓦之喜就是生了女儿。

璋是美玉,瓦就是瓦,重男轻女可见一般。

汤邱氏是真正的开心的人,她不知道三娘和全旭是什么问题,不过,三娘明明在二娘之前,偏偏让二娘占了先。

幸好二娘生的不是儿子,否则那就亏大了。

汤邱氏开了头,袁世卿硬着头皮开始向家中的仆从、工人、佣人散喜钱。

整个全家庄镇开始变得阴阳怪气。

孙文莺原本都准备离开了全家庄镇,可是在退房,乘坐马车的时候,她看到小冉拿着一包红皮鸡蛋,气呼呼的走过来。

“小冉,你不是不喜欢吃鸡子吗?”

“小姐,这不是我买的,是店家送的,说是全家庄主弄瓦之喜。”

孙文莺的脸色阴沉了下来:“我们走!”

声音中,带着她浓浓的怒气!

本来这一趟来大名府,她自己喜欢上了这个繁华热闹的地方,比高阳可热闹多了。

光采买的东西,就装了十几车,丝绸,首饰,家具,首饰盒,梳妆镜,化妆品,还有羞羞的胸衣。

小冉道:“小姐,咱们最好不忙走,我听说那个全旭回来了,要不要让明月给他一剑?”

孙文莺其实并没有听到小冉说什么。

她脑子里一团乱麻,眼泪忍不住的留下来。

她讨厌联姻,讨厌被安排,更讨厌男人未婚先育,妻妾成群……

小冉以为孙文莺已经同意了,她去安排了。

小冉也不是好杀之人,她就是想吓唬吓唬全旭,万一胳膊拧不过大腿。

PS:又长一岁,非常无奈,厚着脸皮求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