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末有套房 > 第二四零章我的仇从来不过夜

我在明末有套房 第二四零章我的仇从来不过夜

作者:tx程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51:31 来源:笔趣阁

全干跟着全旭进入他的东书房,直接将一个纸条递给了全旭。

“建奴进驻老哈母林!”

全旭皱起眉头:“这个老哈母林是什么地方?”

“是一条河!”

“你给我标注出来!”

全旭指着墙上的地图,这是按照大明的版图绘制的历史地图,全旭虽然没有标注后世的名字,不过却可以随时对照,知道大致的地形。

全干想了想道:“应该在这里!”

全干标注的地形,就是老哈河,老哈是契丹语,意思是“铁”,大致在河北围场县东北,距离长城大安口长城已经不足三百里,按照骑兵的速度,也就是一天功夫。

全旭想了想道:“这是几天前的消息,怎么得到的?”

“三天之前!”

全干笑了笑:“说来也是巧合,老哈母林原是林丹汗下属的喀喇沁部,这个喀喇沁部有七个鄂托克!”

全旭皱起眉头:“鄂托克是什么东西?”

“类似于咱们大兵的参将吧,管辖一千兵马以上,三千兵马以下!”

每个鄂托克都必须提供1000人上下的士兵。若干鄂托克联合在一起,构成万户。

全干介绍道:“这根钉子还是在成化年间埋下的,至今有已百余年,在也先死后,孛儿只斤·巴图孟克(明史中小王子)是当时的草原才重新出现霸主,朝廷感觉到了威胁,开始向蒙古各部派遣细作……”

14岁的达延汗开始亲政,废除了元朝遗留下来的太师、太尉、太傅、太保、少师、平章、知院等官职。而代替以成吉思汗时代的济农、诺颜。达延汗征服鄂尔多斯、土默特等部,除汗廷直接控制的部落外,还有永谢布部、蒙郭勒津部、喀尔喀部、兀良哈部、科尔沁部以及朵颜三卫。统一了蒙古本部,在后人称其为蒙古中兴之主。

“时隔百年,这样的细作还可靠吗?”

全干摇摇头:“不知道,当时安插的细作遍布察哈尔部、哈喇哈部、兀良哈部、鄂尔多斯部,土默特部、永谢布部以及大小的鄂托克,共计一千余人,我接手之后,其实就联系到七个人,其中包括这次传递消息的巴特尔,原为当时永谢部十营之一喀喇沁部落,去年,林彤汗大败喀喇沁部,喀喇沁部从土默特赵城(今呼和浩特)逃至老哈母林,其首领苏布地准备投降建奴,现在皇太极正率领部众,与其会盟!”

全旭叹了口气:“会盟现在应该结束了,皇太极获得喀喇沁部的部众,怎么也有上万人马,简直如虎添翼,只怕……”

“全爷多虑了!”

全干不以为然的笑道:“也就长城防线虽然兵备不整,不过,建奴无攻城器械,他们啃不动长城防线!”

或许这是朝廷忽视皇太极的真正的原因吧,后金强于野战,而弱于攻坚,长城防线给了大明极大的信心。

熟不知,再坚固的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攻破的。

全旭想了想道:“在城外找个地方,把一部分可靠的人集中起来,我需要他们,接收培训!”

“培训?”

“嗯!”

“你可以马上安排!”

通信是全旭最为头疼的问题,最初全旭想组建一个局域电话网络,最终经过考察以后发现,他的财力不足以实现,一个县域规模的电话网络投入的资金也需要上亿,全国……

那几乎不用想了,无法实现。

最终全旭还是在某宝上发现那种超远程的车、船载大功率对讲机,如果加装中继台、信号发放器,可以实现一百公里通话。

当然这是理论上的通话距离,可是,明末并不像后世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没有信号阻挡,通话反而会更远。

至于体型大,重量大,这就不是事了,反而这种对讲机又不会光明正大的拿出来使用,同样,解决用电问题,也可以直接配一个电池组,一个太阳能电池板,完全可以有办法实现。

不过问题是也是存在的,这需要一定的技术,也需要培训。

就在全干走了之后,全旭将采购的电台准备好。

全干刚刚走到门口,陈应过来道:“全爷,有发现!”

全干停下来望着全旭问道:“什么发现?”

陈应摆摆手,两名仆从抬着一名包裹得如同木乃伊一样的人,此人身上血迹斑驳。

“全……爷!”

“你有何发现?”

“动……动手的是建奴!”

全旭问道:“你认出来了?”

“全爷,我是辽东人,懂几句女真语,他们当时说的桂木比,就杀光的意思!”

全旭愣了一愣:“光凭一句话,也不说明什么?”

“不,还有,箭法,太快了!”

“你慢慢休息,好好养伤!”

全旭冷冷的笑道:“只要是他们,我保证,一定把他们留下来肥地!”

随着这名家丁兵被抬走,全旭望着陈应道:“你知道是谁了吗?”

“可以猜测得到了!”

陈应眯起眼睛:“就是那帮晋商,晋商在京师十号票号,至少八家都是属于他们,咱们银行比他们有优势,可以收到利息,虽然不高,却也吸纳了六十多万两银子的存款,咱们的利息又低,他们竞争不过咱们,黑手段没少使!”

虽然衙门大门朝南开,没钱别进来。

陈应在开设银行,也使用了行贿的方式上下打点,虽然不求让他们偏向,可以正常竟争,他们根本就竟争不过。

陈应麾下的一个掌柜被对方收买,已经被灭口,也问不出什么。

全旭笑道:“全干,晋商在京城和京满的商铺,这些年来,他们露出来的,你应该都知道吧?”

全干苦笑:“全爷,京城动手……恐怕不好收场!”

“京城的先不动,京南的可以动一动!”

全旭郑重的道:“重点放在良乡、房山,这里一定有他们的秘密据点,找到后,准备推平他们,我的仇从来不过夜!”

位于良乡王佐村有一座庞大的庄园内,这座庄园占地一百多亩,分为八个大院,二十四座跨院,建筑考究,砖瓦磨合,精工细做,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石木雕,工艺精湛。

如果拿后世的乔家大院相比,在这座庄园面前就是一个弟弟。

最显眼的处石户着一对楹联,上书:“寄语往来人,莫为功名抛骨肉;伤心丘垄地,得归桑梓即蓬莱。”

这座庄院其实并非私人的府邸,而是顺天府晋州会馆分馆,题楹联的人,就是三朝内阁首辅叶向高。

要说可以媲美,恐怕也只有登州的紫琅福地可以相比,不过依旧要弱上三分。

在整个会馆最高的眺阁中,晋商大佬范永斗跪在地上被训斥的得体无完肤。

这次袭击全旭的押送车队,尽管他们做了充分的准备,提前获得了路线,以及押运人数,同时也准确的知道是哪一辆马车运输着银子。

可是动手的时候,才发现有些扎手。如果不是提前埋下了炸炮。

也就是地雷。

后世有一个非常突出的论点,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却用来制造烟花。

事实上,中国古代,最早的地雷1130年(南宋高宗建炎四年),金军攻打陕州,宋军使用埋设于地面的“火药炮”(即铁壳地雷),给金军以重大杀伤而取胜。

而到了明朝初年(公元14世纪),我国就出现了真正意义上采用机械发火装置的地雷。

据1413年(明永乐十一年)焦玉所著《火龙经》一收所载:

“炸炮制以生铁铸,空腹,放药杵实,入小竹筒,穿火线于内,外用长线穿火槽,择寇必由之路,连连数十埋入坑中,药槽通接钢轮,土掩,使贼不知,踏动发机,震起,铁块如飞,火焰冲天。”

如果不是两枚地雷把全氏的押送家丁兵炸蒙了,这场战斗,他们损失可就不止现在的情况了。

虽然死亡的人数比全氏家丁兵要氏,只有五个,但是受伤的却多达二十七个,其中八个人重伤,十三个残疾。

表面上看,他们是占了便宜。

可是,他毕竟不是女真人,这让鲍承先非常愤怒,他带进关内的甲士总共才五十个人,一下子折了近半。

别看他现在是后金参将,可以统领八名备御(既牛录),事实上,他是汉人,随便一个备御,或者说牛录额真就敢给他甩脸子,他还得听着、忍着。

范永斗连忙赔罪:“鲍大人息怒,没想到全氏手底下还有一帮硬茬子,这是永斗的罪过,这次所得六万两银子,永斗分文不取,全送给鲍大人,你看如何?”

“哼!”

鲍承先愤愤道:“银子,银子,银子再好,能平息大汗的怒火吗?”

范永斗表面上,满脸堆笑,心中却大骂鲍承先不是东西,六万两银子还不满足,就你死人了,我难道没有?

范永斗为了抢回阵亡后金的尸体,可是搭进去十几条人命。

当然,他的奴才可没有后金武勇的命值钱。

“这个……鲍大人,看看能不能平息大汗的怒火?”

范永斗拍拍手,眺阁里出现两名模样俊俏的扬州瘦马,鲍承先的眼睛瞬间就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