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末有套房 > 第十七章大哥我真是服了你

我在明末有套房 第十七章大哥我真是服了你

作者:tx程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51:31 来源:笔趣阁

杨陆凯满脸堆笑道:“恭喜全公子,贺喜全公子升任粮长。”

粮长虽然是有权无职,却是一个肥缺。

要知道,粮长的辖区多者一万石,少者数千石。

然而,明朝的农税其实非常低,相当于亩收一斗,一万石,也就是相当于十万亩粮田的税中。

差不多相当于五六个乡里的区域,辖境人口也多达一两千户。

这里面的猫腻其实很多,用大斗进,小斗出,仅仅税收这方面就可以捞不少油水。

全旭哭丧着脸,他望着这张委任状,眉头拧在一起。

如果是其他知府或者委任的粮长,全旭绝对可以从中捞点油水,可是在卢象升眼皮子底下捞油水,绝对会被卢象升挂在旗杆上风干。

“贺喜个蛋!”

全旭没好气的盯着杨陆凯道:“杨知事,不是说粮长都是有富户或地主担任吗?你们我,就剩这一栋房子,家徒四壁,只有墙了,我可不是富人!”

粮长制,明洪武四年由朱元璋创立的制度,他本质是为了杜绝官吏**贪污,每纳粮一万石或数千石的地区划分为一区,每区设粮长一名,由政府指派区内田地多、纳粮多的大户担任。

粮长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本区的田粮催征、经收、解运诸事宜。

当然,不要以为这是一个好工作。

就像大名府到北京城大约一千里左右,然而运输粮食,民夫队每天只能走五十里,路上就需要二十,如果遇到刮风下雨,那么时间会更久。

粮食潮湿了,霉变了,这都是粮长的问题。

杨陆凯笑了笑,从怀中取出一叠十几张崭新的地契,他直接拍在全旭面前。

全旭还没有动这些地契,旁边的三娘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全旭不是明朝的农民,自然体会不到农民对于土地的渴望。

三娘自从离开杞县以后,沦为流民,她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看着桌子上摆着的地契,三娘的眼睛一直就挪不开了,她兴奋的问道:“几亩地?”

“几亩?”

杨陆凯得意的笑了笑:“从金堤往北开始算起,一直到王家堡乡白浪河南岸,从夹沟河以西,沿着这条官道向东,全部是全公子的了!”

“这……这!”

全旭目瞪口呆:“不是说就八千亩碱荒地吗?怎么又多了这么多?”

全旭拿着地契,默默计算了一下,除了八千亩碱荒地,还有四千四百亩淤地,五千七百余地沙地,包括三千亩上好的良田,总共就是两万一千一百余亩,这几乎是后世半个镇的所有耕地。

杨陆凯叹了口气道:“大名县原来的粮长贪污,卢大人明察秋毫,绝不姑息,于是他被抄家,这个粮长,还有他的地,都归你了!”

整个大名县,其实就是四个粮长。

全旭从无立锥之地,短短几天时间,到现在坐拥两万一千余亩土地,虽然他的地大都是碱荒地,但是从数量上来说,他确实是大名县东南较大的地主之一。

当然,哪怕田地再多,其实并不是卢象升擢升全旭为粮长的真正理由。

卢象升深知粮长这种有限无职的地方办事人员,能从征收粮食这个工作中,收获大量的好处,中饱私囊,吃拿卡要,让穷困百姓更加困苦不堪。

卢象升主要是看在全旭心底善良这一方面,他为了赈济灾民,前前后后花了几万两银子,这么一大笔钱财,放在任何一个大户身上都不算多,但是,任何一个大户,宁愿喝花酒,捧戏子,绝对不会把钱用在灾民身上。

全旭只要成了粮长,他一样会尽自己最大的可能性,去帮助那些穷困百姓,而不是像其他粮长一样,趴在穷困百姓身上敲骨吸髓。

三娘听到两万一千余亩地的消息,开心极了,她马上跑到汤邱氏屋里,去跟她分享这个好消息。

三娘也庆幸自己有先见之明,招募了那些女人和孩子,这样以来,全氏将来才有人可以开发这么多田地。

虽然全旭面对杨陆凯没有好脸色,可是三娘却非常感激杨陆凯,看着他身上单薄,从仓库取出两件军绿色棉大衣,两双解放劳保棉鞋,还有劳动布工作服,午餐肉罐头。

当然,牛肉罐头也有,三娘担心麻烦,毕竟大明朝杀牛可是要犯法的,来历不明的牛肉,少不了麻烦。

杨陆凯兴高彩烈的走了,可全旭却愁眉不展。

尽管他不是算命先生,却非常清楚,大明朝可是小冰河时期,天气干旱少雨,冬天又寒冷,明年肯定又会干旱。

他有两万余亩地,也就意味着他自己要承担着两千多石的粮税,还要负担整个大名县东南,五六个乡里,超过十万亩粮田的粮税。

可以预见,明年又是干旱,虽然不知道会不会颗粒无收,可是让他拿什么去交税?

三娘并不知道全旭的苦恼,她开心得手舞足蹈,她拿起那些地契,不时的亲吻着,显得特别兴奋。

全旭不解的望着三娘:“你怎么这么开心?”

“当然开心了啊,相公成了地主,我当然开心!”

“可是,明年咱们要交很多税啊!”

“这怕什么,咱们这么多地,全部种上,只要收了粮食,咱们两万多亩地,那就是两万多石,就算撑破肚皮也吃不完!”

三娘仿佛想到了什么,她急忙爬起来,冲着丫丫道:“丫丫,去把罗管事和袁管事叫来!”

丫丫迈着小碎步,朝着外面跑去。

不多时,须发皆白的罗世明与袁世卿来到主屋内。

“老板,有何吩咐!”

三娘笑道:“袁管事,这里是咱们家里的地契,你去打听一下,还有多少佃户,要租咱们的地,没人租的地统计一下!”

袁世卿看着这些地契,目瞪口呆。

三娘又望着罗世明道:“罗管事,你去问问外面的那些灾民,问问他们,愿不愿意成为全氏的佃户,咱们的租子,每亩……”

三娘望着全旭道:“相公,你觉得咱们的租子收多少好?”

“别人都收多少?”

全旭可没有种过地,当他长大成人的时候,后世已经是全面机械化,而且当他时在上学,不知不觉中,农忙和秋收已经过去。

“这个……!”

三娘想了想道:“每个地主都不一样,有的收三四斗,有的收五六斗!”

“那咱们就收三斗吧!”

全旭想了想,反正这事容不得他反悔。

再说了,旱灾虽然严重,能严重过缺少雨水的西北地区?他记得无论再干旱,西北地区的农民也没有影响产量,大不了灌溉就是了?

河北地区虽然有些干旱,然而问题是,这里地下水却非常丰富,打井的话也不费劲。

当然,就算明代打井费劲,可是后世打井能有多大点事?

了不起倒腾几部打井的机械,那种柴油机的抽水机,好像值不了多少钱,就像普通拖拉机带动的抽水机,一天完全可以浇灌二三十亩地。

想到这里,全旭的心情好了一些。

碱荒地对于明末的农民来说,简直就是无解的难题。

可是在后世,中国却有丰富的经验。

碱荒地在中国属于大规模性的普遍现象,内蒙古河套地区碱荒地区,黄淮海平原碱荒地区、新疆盐碱地,黄河故道盐碱地,中国现有耕地十八亿亩,其中受盐碱影响的耕地超过三亿亩。

经过四十年的努力,盐碱地对中国耕地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弱,也可以说中国取得治理盐碱地方面的极大成就。

相信大家都多少了解一下人民的好干部《***》,不吹不黑,***在担任兰考县县高官期间,针对兰考县的风沙、缺水、盐碱治理,取得较大的成果。

兰考这个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大县,创造了三百多亿的GDp,可关键是兰考县人少,总共八十多万人,从全国有名的贫困县到了中等规模的经济强县,兰考人民打了一个翻身仗。

想到这里,全旭拥有了强大的自信,自己拥有强大后世科技支持,还害怕个屁,别人种不出来粮食的盐碱地,自己一定可以种出粮食。

“罗世明!”

“东家有何吩咐?”

“这样啊,你现在通知下去,咱们以后暂时不建房子了!”

“不建房子?那……”

全旭想明白了,人力资源是宝贵的,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现在虽然是寒冬,距离开春还早,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准备抗旱。

房子的问题,其实非常好解决。

后世拥有廉价的活动板房,既漂亮又保暖,关键是非常便宜,一平方几十块而已,一百多人买个几千平方完全够用,这才几万块的投入而已。

“木匠准备打造大车,多多益善!”

在安排好灾民工作方向转型以后,全旭与三娘交代一番,让他派人盯着后院那片空地,禁止任何人进入。

于是,全旭趁着夜色笼罩,启动穿越,回到现代。

刚刚来到现代,他的手机就响起一片,滴滴……

直到十几分钟以后,这才停了下来。

全旭拿起手机,看着洪海洋的电话,他发了足足四十多条微信信息。

“喂……”

“全大爷,你老人家终于露面了,再不出现我就报警了!”

“报警,报个屁啊!”

“你以为我不知道啊,我昨天晚上看到你与谢琳一起走的,小心死在她肚皮上!”

“谢琳是谁?”

“我草!大哥,你真牛逼,连名都不知道是谁,你居然也搞上了?”

“什么?”全旭有些莫名奇妙。

“打开手机,看看热搜!”

全旭望着手机,目瞪口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