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末有套房 > 第一七六章秋风萧杀建奴异动(一更)

“全先生!”

全旭有些意外,没有想到这次来到这批移民,居然还有耿仲明。

全旭望着耿仲明笑道:“耿将军!”

“全先生太见外了!”

耿仲明露出一脸憨厚的笑容:“帅爷让我向您问好!”

“好好好,一路辛苦,先进家里,好好歇歇!”

全旭有些疑惑。

与第一批辽东移民并不一样,经过全旭的充分准备,此时从东江镇抵达登州上岸的辽东百姓,就可以在补给点获得充足的补给。

换上新衣服、鞋子、然后,吃饱喝足,开始上路。

毛文龙为了获得毛承禄信中所说的装备,从东江镇搜刮了一批皮毛、人参、玉石、包括他们东江镇生产的海盐,当然还有辽东的特产海带。

在全旭之前,东江镇还真不知道这种海带能吃,他们只是偶尔没有办法的时候,让水师官兵从海里捞些海带喂马,马倒是吃这个东西。

不过东江镇的马匹太少,根本就需要不了多少。

众所周知,海带可是好东西,晒干以后,容易储存,也方便运输,更关键的是,营养价值高,可以凉拌,也可以清炖,与排骨、肉块一起炖,口感极佳。

在后世干海带每斤差不多五六块钱,全旭给毛文龙的价格自然没有那么高,而是用一斤粮食,与一斤干海带兑换。

毛文龙以及东江镇将士们,认为全旭这是怜悯东江镇士兵们,他们就动员水师,沿着海岸线搜索。

海带这个东西,比鱼还容易捕捞,随便一艘船,小半天就可以获得十几万斤。这样海带被拖运到岸上,经过十几天的晾晒,变得海带干。

这次辽东百姓向大名府迁徙,如果不是因为携带海带的话,他们船只的运输量应该可以承载四千余人。

光海带足足携带了六百多吨,用了足足八百多辆大车才装得下。

两千七百余名百姓,就是两千多人的运输队,他们推着一千多辆大车,从登州一路向大名府进发。

如果是明中期,这样规模的百姓迁徙,肯定会被官府阻止的,甚至有可能出不了登州城,就会被明军围杀一空。

可惜,明朝武官地位太低,经常被文官收拾,饿肚子是经常现象,所以,他们非常容易收买。

收买他们背叛大明,调转枪口指向大明,他们自然不敢,让他们放过一个商队,那肯定就没有问题,太简单了。

高级将领送个水晶饰品,低级军官给几两银子,比如打发叫花子一般,直接打发掉了。从登州到大名府的一千三百多里地。

这些辽东百姓用了足足二十七天,平均每天行走四五十里的样子。

虽然这样的速度慢了一些,问题是,这些辽东百姓一边休养,一边赶路,他们的身体素质非常好,甚至不比最初毛承禄他们的东江军将士差。

“袁世卿!”

“全爷请吩咐!”

“把这些货收一下,另外安排辽东兄弟们吃饭!”

“是!”

“里面请!”

“相公!”

就在这时,人群的后面出现三娘熟悉的身影。

此时的三娘带着三百余名年轻女子,朝着全旭走来。

“三娘!”

全旭这段时间可是真想三娘,毕竟,二娘有了身子,有些不便。

看到了三娘,全旭也顾不得招待耿仲明与辽东百姓了。

“刘将军,毛将军,你们请便,把这里当成自己家一样,不用客气,好酒好菜管够!”

全旭牵着三娘的手:“走,带你去见个人!”

全旭与三娘来到内院的时候,正巧看着二娘挺着大肚子,带着红尘清点货物。

“相公,这是什么东西?”

二娘并没有见过海带。

“好东西,吩咐厨房,洗几斤逮着一只老母鸡,一起炖上,味道绝佳!”

三娘看着二娘的大肚子,愣了好大一会,又高兴又是心酸。

“三娘,辛苦你了!”

这段时间,三娘带着沈良材等少年男女,训练他们,这些人的队列不如家丁兵,单打独斗都有了一定的基础。

当然,任何付出都是有代价的。

原本皮肤并不算特别白皙的三娘,此时反而有了一层小麦色。

“二娘,你先别忙了,注意身体,红尘!”

“奴婢在!”

“这些活儿交给你了!”

“是!”

全旭这才带着三娘前往后院。

“大哥,大嫂!”

三娘见到汤宝和与乔氏,一家人团聚,又是一顿痛哭。

搞得全旭有些感慨。

汤邱氏给了班主十两银子的谢仪,感谢他这段时间收留汤宝和夫妇。

此时的班主还一阵唏嘘,幸亏没有苛待汤宝的夫妇,要不然,以他们现在的权势,要想离开全家庄镇可就困难了。

不过,总是皆大欢喜的局面。

全旭在东暖阁与汤宝和夫妻、汤邱氏、汤四喜、以及二娘、三娘,辛月他们一起吃了一顿饭。

席间,全旭望着众人道:“现在已经完成秋收,过段时间,咱们可以种上麦子,家里也就没了什么要紧的事情,我就要动身前往京师!”

“前往京师?”

三娘疑惑的问道:“相公去京师做什么?”

二娘替全旭回答了:“相公被袁公举荐,前往京师国子监读书,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好事,可惜,我这身子太重,不方便,三娘你就跟着相公进京吧!”

三娘点点头:“好!”

汤邱氏鼓起勇气:“全爷,我家大郎现在也回来了,乔氏可以跟我打量足衣店,他还有膀子力气,不能让他在家里吃闲饭!”

全旭自然明白汤邱氏是想让自己提携一下大舅哥。

他想了想道:“大郎准备做什么?要不这样,你去铁匠工坊!”

全旭不是不知道汤大郎的身手不错,当家丁兵其实是最好去处。

可关键是,全旭虽然不是将军,他的家丁兵也是准备着打仗的,只要是战争就会有人伤亡,汤宝和死里逃生,全旭也不想让三娘与汤大郎他们生死别离。

“我又不会打铁,能干什么?”

“要不,跟着袁世卿打理庄院吧!”

汤宝和有些局促的道:“我不识字,有把子力气!”

“这个……”

全旭眼睛突然一亮,顿时有了主意:“全家庄镇巡检司已经建立,你去当一个副巡检,虽然是这个从九品的小官,这个官却可以世袭!”

世袭,其实没有什么意义了。

全旭心中非常清楚,汤宝和现在没有儿子,将来就算有了儿子,也没有机会世袭大明朝的官了。

汤宝和有些紧张:“我能成吗?”

“我看行!”

全旭笑道:“我说你行,你就行!”

巡检司就是地方武装部队,其实明朝的地方巡检司,一直掌握在地方大族手中。

卢象升让全旭掌握全家庄镇巡检司,其实也是为了制衡大名府的士绅们。

毕竟,全旭在大名府的府衙各级官吏里并没有什么人手,给他一个巡检司,也是可以自保。

区区五百没有铠甲,只装备轻武器的巡检兵,可没有造反的实力。

全旭肯定是以家丁兵直接调入巡检司,这样以来,以五百巡检、外加一百城管大队,六百人足以维持全家庄镇的治安问题。

一顿饭吃完,二娘非常识趣,把空间留给了三娘与全旭。

正所谓,小别胜新婚。

全旭与三娘正是**的年龄,一夜酣战,最终再次证明一件事。

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地。

翌日清晨,三娘倒是神采奕奕,全旭却萎靡不振,腿脚发软。

在看见耿仲明、毛承禄、刘兴祚的时候,全旭此地无银三百两,赶紧解释:“昨天晚了,全某为了安置这些辽东百姓思考了一夜……”

这个道理倒是说得通,可关键是,怎么有些不对劲呢?

全旭咳嗽一声道:“刘将军、毛将军也给耿将军说明了吧?”

“嗯!”

“我们全家庄镇,以量才适用,人尽其能,待遇最好还是家丁兵、其次是工匠,庄户最差!”

全旭道:“耿将军以为如何?”

“看他们大家的自主选择吧!”

全旭点点头道:“袁世卿!”

“在!”

“你吩咐罗世明、杜亮、牛结实、郭富贵,让各级管事过来选人,咱们童叟无欺,公平交易,告诉他们每个职业,薪水多少,需要做什么,待遇如何,让大家自己选择!”

“是!”

刘兴祚躬身道:“全先生,最近建奴调动频繁,毛帅认为,建奴肯定有大动作,所以,我与毛将军,这次会与耿将军一起回去!”

全旭恍然大悟。

后金在历史上,虽然是崇祯二年的十月二十七号开始攻破大安口,可是他从十月二日就开始从沈阳出发了。

算算时间,确实是到了皇太极动作的时候了。

“应该的!”

全旭笑道:“非常感谢诸位的付出,除了应该拿的银子,我再送给诸位一份礼物!”

经过宣传,在大部分辽东百姓选择了给全旭当家丁兵,当然,罗世明经过挑选,选出一千二百余人充当家丁兵,其他人员,则被补充到各个工坊里面。

与东江军交易的军火,也第一次启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