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末有套房 > 第一七三章结婚从来不是容易的事(一更)

“啪啪啪……”

在全家庄镇的富民街、民强街、松树林、滨河街的街道上,挂满了鞭炮,这些在后世已经被禁止燃放的鞭炮,被全旭以抄底的价格购买了下来。

足足上万挂鞭炮开始陆续点燃,整个全家镇都陷入了硝烟之中。

成年人、小孩、围绕着燃放的鞭炮,兴奋的得手舞足蹈。

这些鞭炮燃放了足足两刻多钟,这才慢慢停止,整个全家庄镇就陷入了红色的海洋,红色的炮皮,就像下雪一样,散布到处都是。

随着炮声停止,小孩子们就冲到炮皮堆里,到处寻找着没有爆炸的鞭炮。

卢象升隐隐有些心疼:“这得多少钱?”

用全旭的话说,其实没有多少,也就是半张床而已。

在郭富贵等三百多名木匠师傅,联手打造,耗时将近半年打造而成的金丝楠木千工拔步床,在后世以一千八百八十八万元的天价卖掉。

当然,这张床并不是用来睡的,而是被土豪用来收藏的。

随着鞭炮声结束,锣鼓声也渐渐弱了下来。

全旭再次拿起铁皮喇叭,望着众人道:“各位父老乡亲,各位宾朋,各位乡绅,各位商贾,今年全家庄镇发展得不错,比周边任何一个州县都要有活力,都要有希望,一个有活力、有希望的地方,肯定是有前途的。我们的粮食获得了丰收,我们所有人不用担心再会饿肚子,我们的窑厂产出了上千万块砖瓦,正在努力建造房屋,为我们挡风避雨,我们的铁匠工坊制造了数万台压水井,仅大名府之内就足够数让无数良田……”

直到此时,卢象升终于明白全旭花大价钱给庄户举办集体婚礼,吸引各地百姓前来观礼,又是免费酒水,又是美食,又是赏赐新衣服……

原来,全旭是在上面打广告。

全旭在台上说着全家庄镇的产业产能,以及对外销售价格,购买多少会有多少优惠之类,偏偏全旭在宣传他的广告时,不时的加夹着其中的优惠,让人一个字都不敢漏掉。

虽然没有采取扬起器,不过全旭却采取了人力接力的方式,全旭说过一句,下面跟着三百多名大嗓门的家丁兵,他们喊口号,这嗓子早已练出来了。

全旭在这场集体婚礼的投入,看似很大,其实还真不大。其中最大的一头,就间房子了,但是,无论活动板房,还是那种砖瓦房,成本其实很低。

主要是窑厂是他的,现如今窑厂的工匠们,每个月的开支是六千八百余两左右,这其中包括工匠、师傅、管事的薪水,以及工人们的吃喝拉撒。人均工资在一两三钱银子左右。

但是在明末这已经属于高薪人群了,但是窑厂每个月出产的砖瓦在六千万块左右,平均一块砖瓦的人工成本大约是一两多银子,也就是说十块砖瓦,相于一文钱。

普通农民造价同样大小的院落,光砖瓦费用成本就需要二三十两银子,但是,全旭的生产成本大约在十两左右,便宜将近一半。

至于活动板房,那个价格更加便宜。

全旭的讲话,跟工作报告差不多,就是告诉大家今年全家庄镇总共生产了多少粮食,非常庄户一个月可以赚多少钱,可以赚多少粮食,可以领几套新衣服,等等。

老百姓听不懂太过深奥的东西,但那一个个数字却是非常直观的。

全旭不仅仅是给商贾打广告,同样也在吸引高素质人才。

全家庄镇的发展,其实已经陷入了瓶颈。

他可以用辽东彪悍、擅长骑射的辽东百姓,武装成军队,可是有些问题是没有办法的,比如,金梯书院的教师力量。

当全旭宣布牛金星、孙祖望这样的教师,每个月可以拿十两银子,分一套房子,每个月还有三十斤肉、六十斤白面、五十斤大米的时候。

正在台下的那些秀才们顿时酸了。

“什么玩意,不学无术,还敢误人子弟,我去,我就他们强!”

同时,他们心中在想,要不要找全爷碰碰运气?

全旭同时在台上宣布,全家庄镇的金梯书院将会在接下来扩张,成立拥有二十六个班级,学生超过八百人的时候,台下又开始沸腾了。

从各种工匠、大师傅、小师傅、学徒工每个月可以拿多少钱,还有多少粮食,这下再加上那些新婚夫妇的现身说法。

前来参加观礼的人们,心思不约而同的活络起来。

全旭把修了多少路,给多少孤寡老人发了钱。拿这些钱办了多少好事一说,老百姓无不放声欢呼,掌声跟潮水一样,把全旭的讲话给打断了好几次。

站在台下的卢象升微微有些感慨,这些老百姓对全旭是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

“明年也许会更加艰难,也许天灾会降临到我们头上,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再大的困难也是可以战胜的!”

全旭接着说道:“下面开始集体婚礼第三项!跨马游街!”

集体没有办法展显什么迎亲,接亲的习俗。不过,每个新娘坐花轿的,新郎骑马,为了这个集体婚礼,全旭可是把整个大名府包括周围的花轿都租了过来。

新郎骑马,新娘坐轿,一对新一对新人开始游街。

众百姓围着这支庞大的队伍欢呼雀跃着。

随着众新人从民强街最东面的婚礼现场开始,一路南向西,进入民强街与富民街交岔口,然后向南,沿着富民街走到滨河街,从滨河街走转到婚礼现场。

全旭则从台上跑下来,来到卢象升身边:“卢大人,怎么样,热闹吧!”

卢象升缓缓点点头:“非常热闹!”

“对了,税粮我明天准备启运,一共麦子一万八千石,额完成任务!”

按照规定,全旭只需要交纳一万五千石粮食就足够了。可是卢象升却要玉米和土豆,全旭真亏心啊。

玉米晒干,至少要亏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水分,至于土豆,那就更多了。

卢象升望着全旭道:“你准备种冬小麦?”

“是啊!”

卢象升最终叹了口气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现在大名府其他地方还很穷,这可不行,你得想想办法。”

全旭望着卢象升身后的王玉郎、李善、赵德有、刘得发等大名府的保长们,顿时明白过来:“卢大人的意思是,办集体农庄?”

“是,有这个想法!”

在以前,全旭刚刚抵达大名府的时候,王玉郎他们还看不起全旭这个外乡人,短短一年未到,全旭需要他们所有大名本地人仰望了。

“这个……”

全旭道:“今天先办婚礼,大家吃好,喝好,回头咱们再详谈,这话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的事!”

“好好,好应该的!”

“下面进入弓箭礼!”

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农民六艺,会种地,会施肥,会挖渠、会盖陵墓,会修城池,会打仗。

其实,不要吹什么大毛是战斗民族,汉人才是真正的战斗民族。

新郎拿着弓箭,当然箭镞是没有的,要不然会出人命。

“第一箭射天,感谢天赐良缘,祈求上天保佑新人幸福平安,第二箭射地,祝福新人地幸福美满,地久天长!第三箭射轿,祝福新人肝胆相照,长相死守,永结同心!”

什么事情就怕多。

当四百多对新人,跨马游街归来,拿着包裹着红绸的弓箭,开始挽弓射箭。

当然,在这个环节也闹了不少笑话,也有的用力过猛,直接把花轿射穿。

有也的射到其他人的花轿上。众观礼百姓哄然大笑。

在弓箭礼之后。

像走米袋,寓意代代相传。

跨火盆,新娘从炭火盆上跨过去,表示洗去进门前的晦气和不祥,新婚日子红红火火。

跨马鞍,代表婚后平平安安。

事实上这套婚礼流程,在后世几乎简化干净了,估计很多人连什么是弓箭礼、什么是走米袋,什么是跨鞍都不知道。

最终集体婚礼进入了最关键的环节。

有请双方父母以及长辈亲人上场,当然,卢象升这个父母官也被请上台去。

开始准备拜堂的环节。

不过,在这个时代,台上台下,却哭声一片。

能参加全旭这个集体婚礼的人,几乎九成九都是因为穷,自己置办不起婚礼。

结婚好像已经不简单单只是两个人相爱就可以了。

今天的人结婚之前女孩子就要求男方得有车有房,彩礼二三十万。

这样的婚礼对于一般人来说还是挺“奢侈”的。很多年轻人会吐糟后世聘礼金又多贵,其实在古代也是一样,结婚之前一定要有六礼,就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过程一样都不能少。

到了宋代,这人们就更加注重彩礼了,因为彩礼越多,说明男方背景越雄厚,那样对女儿来说后半生无忧,对娘家来说也是给自己找到了靠山。

以宋代普通百姓纳采,就是纯礼金,大约在十千左右,就是一万枚铜钱,按照宋朝的购买力,相当于人民币十五万左右。

结婚从来不是容易的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