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末有套房 > 第一七零章站着说话永远不嫌腰疼(一更)

整跨卢象升其实只是第一步,只要卢象升调离了大名府。

对付一无官无权的全旭,那就简单多了。

全旭的钱多、地多、粮食也多,在有权有势的人手中,那就是一块大肥肉。

黄立极倒台,他的三百多万两银子的家产,马上就被大名府士绅们瓜分干净。

就在这时,陈应也跑过来:“全爷,不好了!”

“什么”

“京师有御史言官弹劾卢大人,这只是开始,上来就是几条小鱼小虾,接下来,恐怕就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陈应有些急道:“全爷,赶紧去找卢大人,让他赶紧想想办法!”

“想办法,他能有什么办法想?”

全旭不以为然的道:“那么多人被咱们的油水迷住了心窍,他们要瞒着圣上整垮大名府实在太容易了!”

“那我们怎么办?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将我们的心血毁掉不成!”

陈应掌握着全氏银行,随着银行的扩张,特别是全氏银币份量足,成色好,深受顾客的喜爱。再加上存钱有利息,这让那些小地主、富户动了心思。

现如今,经过近半年的发展,全氏银行已经铺开了十五家分店,总存款超过八十万两银子,贷款出了五十六万余两,一年利润轻松破十万两银子。

当然,这银行还比不上女人坊的盈利。可是,女人坊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每天的营业额度也就五六千两银子的样子。

除去开销,净盈利有四五千两。

可是,这个全氏银行却让陈应有了更大的野心,假以时日,全氏银行就能成为大明最大的钱庄。

“当屁股决定了脑袋,再荒唐的事情他们也能做得出来。”全旭他拍拍手,笑着说:“好了,都别哭丧着脸了,开心点!天大的事情,等集体婚礼结束后再说,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举办好这次盛会,一来庆祝咱们这里的四百多对新人结成夫妇,二来,也为咱们的发展提供一条明路!”

全干沉默了一会儿道:“全爷,你的意思是……”

“先把幕后黑手找出来!”

“可……”

全干苦笑道:“这幕后黑手藏的很深,不好找!”

“其实,并不复杂!”

全旭伸手敲击在桌案上,缓缓道:“这些当官的,关系往来,无非就是同年、同乡、亲戚、朋友,这几种。”

全旭拿出一笔水笔,拉出屏风后面的白板,在白板上画了起来。

“参与弹劾卢大人的籍贯,你给我列出来!”

“是!”

全干拿着笔写道:“目前为止,参与弹劾卢大人的共有十七人,几乎全部都是六七品小官,他们分别是侍御史(从六品)陆怀玉,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出身,松江府人士。翰林编修侯恪、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出身,归德府人士……”

“等等!”

全旭突然问道:“这个侯恪,与侯恂是什么关系?”

全干拿着资料一看,沉吟道:“侯恂之弟!”

全旭的脸上浮现了一抹笑容:“这不,目标已经出现了,这个侯恪是太常寺卿侯执蒲,兵部左侍郎侯恂之弟,东林党,接着说吧!”

“御使(不是笔误)张元芳,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松江府人士。给事中王心一,万历四十一年进士,苏州吴县人。御史蒋允仪,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江苏常州人……”

看着这些名单,全旭反而疑惑起来。

弹劾卢象升的人,几乎七成以上,都是明确的东林党。

这是怎么回事?

东林党内讧?

还是狗咬狗一嘴毛?

全旭思考好一会儿,突然目光落在了松江府上面,这十七个人弹劾卢象升的人,有一个籍贯的重合点,那就是松江府,有一个名字,进入了全旭的视线中。

松江府华亭县,现任内阁辅臣钱龙锡。

这下,全旭全部都明白了。

钱龙锡为什么要敌视卢象升,根子其实还是出在全旭身上。

全旭之前前往东江镇,给毛文龙送了一大批粮食,还有物资,东江镇熬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其实,袁崇焕杀毛文龙,提前与内阁阁老钱龙锡私晤过,并且告诉了钱龙锡他的打算,铲除毛文龙,入其门夺帅,这是钱龙锡知道的,也就是说,钱龙锡其实是默许的。

钱龙锡为什么要对付毛文龙?

其实,说穿了还是因为利益。

明末时期,各种利益团体,粉墨登场。其中名声最大的就是以东林书院,形成的东林党,这些人代表了东南官商地主和资本家的利益。

东林党的名声大,其实他们的势力一直不大。

作为一个派系其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明神宗万历后期,短暂的光宗泰昌一朝和熹宗天启初年,至于崇祯一朝,其实自孙承宗于崇祯四年离开中枢之后,“东林党”对朝廷的影响力便几乎为零,根本无法与天启初年“众正盈朝”的大好形势相提并论。

崇祯年间换内阁辅臣更换之频繁如走马灯一般,但“东林党”人却再也无缘于权力的游戏,几个比较大影响力的人物全部在南京陪都坐冷板凳,处于半下野状态。

钱龙锡作为东林党大佬,他为什么要敌视毛文龙?要一心铲除东江镇?

说穿了,毛文龙并没有把钱龙锡的孩子扔不井里,也没有挖钱龙锡家的祖坟,他们的矛盾和冲突,说穿了,还是因为利益。

作为东林党为首的江南集团,其实就是一个官、商、匪各方利益勾结的走私集团,他们走私的渠道,偏偏在福建、广州这一块插不进手,唯有从登州、皮岛到日本,以及华亭这两条水路。

东江镇不听话,只能换一个听话的人。

全旭想到了这里,反而松了口气。

钱龙锡的倒台已经没有几个月了,他也蹦跶不了几天。

全旭是没有办法在朝廷方面扳倒一个内阁次辅,不过,他却可以制造一些意外。

全旭想到这里,望着全干道:“你之前在京师,应该也有一些旧识吧?能不能派上用场?”

全旭不是君子,也不是官员,他不会用官场的那一套来斗钱龙锡,只能用见不得光的手段。

“是有一些,不过都是一些鸡鸣狗盗之街,只怕派不上大用场!”

“这样的人正好!”

全旭想了想道:“你稍等我一会!”

历朝历代,改革都会受过莫大的阻力,崇祯当皇帝的第二年,其实也在廷议淘汰冗官,这个负责人就是钱龙锡。

准确的说,这是对于大明朝的好事。

可是呢,钱龙锡偏偏是站在读书人的立场上,支持崇祯淘汰了驿站系统,结果,身为驿卒的李自成丢了工作,只能造反。

全旭进入自己的末日堡垒内部,他将电脑和打印机、复印机打开。

“廷议汰冗官,帝谓学官尤冗。龙锡言:学官旧用岁贡生,近因举人乞恩选贡,纂修占缺者多,岁贡积至二千六百有奇,皓首以殁,良可悯。且祖宗设官,于此稍宽者,以师儒造士需老成故也。”

帝亦纳之。言官邹毓祚、韩一良、章允儒、刘斯琜获谴,并为申救。御史高捷、史褷既罢。

当然,这一段是钱龙锡干的事,也是为了他倒台埋了下因子。

全旭就掐头去尾,断章取义。

帝谓京官冗何解,龙锡言:“致治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当以省官为首,何也?易于选择,上不至于失人;俸禄易供,下不忧于厚敛;权任专一,无避事苟免之患;员数不多,无纷更生事之忧宗亲以及勋旧无行能者,终不任之,年老及耄或积病智昏,久妨贤路,以行黜陟……

全旭直接将这一段话用电脑打印机打印出来,然后放在复印机里进行复印。

短短半个小时,复印一千余份。

全旭将一千余份复印件放在全干面前:“五日之内,我要让大街小巷,全部知道!”

其实,任何事情都怕上纲上线。

就像所谓的环境保护主义者,整个炮轰,这个污染,那个污染,结果,大量重工业企业被迫关停。

他们还不放过,继续炮轰,现在连洗浴中心都不让烧锅炉,农民也不让烧柴火做饭,非得把灶台封上。

问题是,他们从来不会去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考虑,烧燃烧做饭,一个月怎么也要七八十块,可是农民在农村,随便可以找到柴火,一年下来就可以节省上千块钱。

至于更加可悲的就是摩托车的上班族,被利益团体封禁,被迫骑电动车或者骑自行车。

全旭现在也是学着站着说话不腰疼,虽然说,崇祯皇帝的改革初衷是好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惜,跑错了方向。

裁撤驿站才能节省几个钱?

罢几个有名无穷的学官才能省几个钱?

真正需要动的就是士绅免税群体。

谣言的精髓,那就是真真假假。

钱龙锡向崇祯皇帝谏言淘汰学官是属史,但是至于其他冗官,别说是他,就连头铁的王安石都不敢碰,更何况是钱龙锡。

谁碰谁倒霉。

但是,全旭让钱龙锡动了冗官,还有勋贵,宗亲,官员为了自己的利益,肯定会马上炮轰钱龙锡。

钱龙锡能不能从这个漩涡里脱身,那就看他自己的了。

PS:这一章写的有点卡文,憋了一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