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末有套房 > 第一四二章朕真的是太难了(一更)

我在明末有套房 第一四二章朕真的是太难了(一更)

作者:tx程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51:31 来源:笔趣阁

全旭躺在游艇里的椅子上,开始反思自己。

他策划这场叛乱的根本目的不过,全旭根本就没有想过叛变,充其量只是带着山东响马,进行有目的的洗劫。

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有两个,第一是将登州军的注意力从登州城调开,其次是消灭吴桥兵变的原凶王象春。

只不过,从开始,这场叛乱就不受控制了。

秦承祖连克六城,所洗劫的士绅大户的钱财和财物,除了一部分分发给了麾下部将,其实最大一部分,居然落进了全旭的腰包。

绸缎一万六千匹,丝绸三千三百匹。

黄金一万三千八五十两。

字画四百五十二幅。

黄金首饰一万三千余件,共计四百六十七斤。

银质首饰三万九千余件,共计六百三十六斤。

铜质器皿三千余件,合计一万三千八百余斤。

各种玉器六千余件。

不仅古玩字画的价值,仅仅是这些丝绸和黄金、首饰的价值就高达百万两,那些古玩字画,一时半会还无法统计出其中的价值。

全旭本来打算是无尝援助东江镇,然而经过秦承祖叛乱,他居然成了最大的赢家。

此时的秦承祖肯定不能再回到东江镇,就算他想回去,毛文龙也不敢接收,毛文东与袁可立可是铁杆的保皇派,无论皇帝是谁,他们只向皇帝效忠。

秦承祖麾下哪怕裁撤老弱,再精简人员,此时仍有一万三四千人马,其中,骑兵三千,装备不弱于明军正规军。

全旭不仅仅获得一百多万两银子的盈利,反而获得了获得了一万三四千余名部曲,而且是以他为信仰的部曲,更为关键的是,这是一支有战斗经验的部曲。

似乎,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不过,就在这时,全旭惊出了一身冷汗。

他突然想起,从崇祯二年元月,袁崇焕与兵部尚书王洽,联合禁海,东江军陷入了绝境,六月份,袁崇焕亲自操刀,干掉了毛文龙。

再到十月份,后金破关而入,洗劫京师。

然后,袁崇焕被杀,东江镇开始哗变,再到大凌河之战,如果有东江镇孔有德、耿仲明以及李九成等部曲的加入,大凌河之战结果如何?

就算后金会胜,也会是惨胜,毕竟东江军的战斗力是有目共睹的,在山东他们这**千残兵,在十数万朝廷大军的包围中,硬是东拼西杀,糜烂了大半个山东。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东江军三参将麾下,战斗力几乎等于十数万明军。

虽然说,李九成和孔有德并不是有意造反,可是,他们却是被逼着反的。

山东士绅不卖粮食和给养给他们,官府也不发粮食,东江军将士不能不吃饭,就算没有王象春,也会有李象春,最终他们也一样会被逼反。

从袁崇焕从一个兵部六品主事,升为朝廷二品督师,前后只有五年多,这种升官速度,简直就是坐火箭。

然后,袁崇焕掌握了权力以后,就开始了一系列的骚操作。

全旭慢慢惊骇异常,这是巧合吗?

明末所有的事情,都透着诡异。

似乎有一双无手的大手,在操控着这一切。

辽东经略这样重要的位置上,短短几年之间,居然上了好几位不知兵的纯粹文官,首先是杨镐,棒槌一个,既不能抚民,又不能带兵,一战耗尽大明所有优势。其次袁应泰,专水治水,擅长理政,带兵完全不行。

再次就是王在晋,这货基本上就是一个吉祥物,屁正事没有干。

王之臣太弱势,高第眼高手底。熊延弼这位倒是一个合格的将领,然而却不是一个合格的抚臣,更何况公私不分,王化贞战败他坐壁上观,视国事如儿戏,死得不冤,杀他死有余辜。

无论是孙承宗还是袁崇焕,都是饱受非议的人物。

如今,袁崇焕生死未知,却让全旭难以确定的是,袁崇焕是姓蒋呢,还是姓汪?

全旭不懂官场,而三娘更加不懂。

估计三娘此时根本分不清知府与巡抚的区别,不知道经略和督师的区别。

这些事情根本就没有办法与三娘商议。

不行,全旭感觉自己太被动了,他没有消息渠道。

虽然他在女人坊已经搭建了一套班子,然而,问题是,古代的正妻,口风极严,一般大家闺秀,别说人前人后议论,就连娘家人也不会说。

女人坊能得到的消息渠道,非常有限。

必须再建立一套可以了解朝廷动向的渠道。

另外,就是全旭的摊子越拉越大,自己处理问题难免有些疏漏,像后世企业里的总裁办公室,也必须成立,分担全旭的工作压力。

三娘看着全旭一脸阴晴不定,知道他在做着激烈的斗争。

“相公,你是不是太累了,要不我……”

三娘伸手在全旭的脑袋上轻轻的按起来。

全旭摇摇头:“不是,现在很多事情,你也知道了,我现在做一件大事!”

“我知道,相公要给拯救贫苦百姓,给百姓一个公平!”

全旭莞尔一笑:“这个公平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

“无论多难,我都会跟你在一起!谁挡我们,我们杀了谁!”

三娘的目光变得有些坚定。

“好,我们一起!”

全旭仿佛想到了什么:“这艘船上有六十个人,你把他们叫过来,我有几件事要吩咐!”

时间不长,四十女,二十男全部登上了甲板。

“拜见全爷!”

全旭望着众人道:“你们是不幸的,家里遭了灾,需要卖了你们,家里人才能活下去。你们是幸运的,因为遇到了我,我可以让你们吃得饱,穿得暖,你们怎么回报我?”

“愿为全爷效死!”

“很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全旭望着众人道:“我会派人教你们武艺,无论男女,人人都要训练。也会派人教你们读书识字,能不能成器,那就看你们自己够不够努力!”

“是!”

“三娘!”

全旭伸手指着三娘道:“从现在开始,你们就跟着三娘学习武艺!”

“是!”

……

秦承祖自北直隶景州吴桥县起兵造反,白莲教自莱州造反,一时间连陷十余城。

然而在不过八百九里外的京师,一切如常。

京城达官显贵们继续挥金如土锦衣玉食,贩夫走卒继续为三餐一缩奔波,百姓继续为活下去而挣扎,大家仿佛像是不知道山东正在打仗,不知道山东官军一触既溃,他们的日子不受任何影响,该怎么过的还是怎么过。

只有在茶楼酒肆里,偶尔会听到一些热血青年议论一番,都是忧心忡忡的,大骂白莲教和秦承祖。

对于北京人来说,山东的战事固然很揪心,但也正因为很揪心,所以他们才不敢去过份关注,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

明军让他们失望得太久了,他们害怕过份关心会继续受伤,所以选择了冷漠,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

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上听了半天,满臣诸公不停的在破口大骂秦承祖欺君罔上,应该杀一儆百,或者弹劾北直隶和河涧府的官员,或者是弹劾山东都司。

崇祯皇帝隐隐感觉有些不对,镇压叛乱才是首要任务,怎么变成追究责任了?

争论了一天功夫,朝野双方还是谁奈何不了谁。

崇祯二年的时候,朝中还不完全是东林党的天下,魏忠贤余党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在朝中,身居要职。

明朝的党争,就是因为反对而反对,哪怕就像秦承祖叛乱这样的问题,还需要讨论吗?根本就不需要,直接派兵镇压就是了。

更何况,东林党得力干将浪里白条王象春的家被抄了,十数万石粮食被哄抢一空,二十多万亩田地被烧毁地契,十几座田庄和祖宅化为灰烬,东林党倒是喊打喊杀,火气实足。

不过,反对东林党的魏忠贤余党,则提出招抚。

按说,双方坚持不下的时候,皇帝应该出来表态。

正所谓,窥知一斑而知全豹。

可是,崇祯皇帝却像木偶一样,坐在上面听了半天,既不赞同剿灭,也不赞同招抚。偏偏双方大臣都以为皇帝支持自己,他们越吵越兴奋,越吵声音越大。

直到中午过后,众大臣吵得累了,各自散了。

崇祯满腹心事的回到御花园,不,现在应该说是菜园了。

天启帝的皇后张嫣无子,在崇祯皇帝登基之后,就把皇后大印给了周氏,自己平时在花圃里种菜种粮食,纺纱织布,打发无聊的时间。

周氏年纪小,以为这是皇家传统,就学着张嫣的样子,在御花园当起菜园。

崇祯皇帝过来的时候,周皇后正指挥一帮宫女在料理菜园呢。

这块菜园开垦出来都有一个多月了,里面种的蒜苗都长老高了,黄瓜也长起了一尺多高,还冒出了一片油菜苗,相信再过两三个月,周皇后就能吃上自己种的黄瓜、豆角、以及蒜苗了。

但不知道为什么,看到绿油油的菜地,崇祯皇帝原本烦闷的心情竟然轻松了许多。

周皇后行礼,见崇祯皱着眉头,不禁问道:“陛下,有心事?”

崇祯皇帝长长的叹了口气:“朕真的是太难了!”

PS:今天大年三十,回到农村老家,帮助家里干了点活,忙到现在,今天三更肯定来不及了,争取两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