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权倾大宋 > 第一三一五章 朝野大哗

权倾大宋 第一三一五章 朝野大哗

作者:王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7:01 来源:笔趣阁

当年,由于张启元的战略失误,造成北方防线的动摇阵亡,导致北侍军三位军都指挥阵亡,这次竟然连殿前副都指挥也殉国,几乎让人难以接受,怎样公开都让人头疼。

那些家眷可不是吃闲饭的,不要说大批的抚恤,还有他们的闹事都够朝廷喝一壶了。

现在,风声隐约地传出来,不少人围住殿前司衙门,要求官方明确告诉他们真情,绝大多数都是妇孺,你打不不打,赶又不能赶,还得耐心地陪笑脸,连王渊也出来解释,被妇人们围着不依不饶,是相当的尴尬。

堂堂的殿前都指挥,当时是有话不能说,只能陪着笑脸,尽可能安抚,连死的心都有了。

王秀的态度非常坚决,公开,原原本本的公开,把真相告诉世人,在他有力的坚持下,朝廷把战况公布,引起朝野一片哗然,高平自然成为议论的焦点。

当然,几万人的覆亡,绝对是国之大事,要是放在从前的话,恐怕早就导致朝野大动,北伐也就差不多该停止了。

现在,情形也大差不离,那些家眷们带着儿女,直接在枢密院、兵部、殿前司外哭喊,有人甚至直接烧纸祭奠,让朝廷尴尬到了祭奠。

李纲刚出东华门就被围住,曾经被百姓拥戴的他,遭到有生以来最大的耻辱,被一群妇人指着鼻子大骂。

“本兵杀了我家官人。”

“我家大哥才刚刚入仕,就被本兵害死了。”

“我家就官人挣钱养家,本兵让我们孤儿寡母怎么活。”

王秀也是很无奈,战场战役打的太窝囊,造成的震撼太大了,好在还没有发展到反对北伐,他当即采取果断手腕处置,两府出奇地保持一致。

朝廷的处置是公平的,高平为图战功擅自改变战略,又轻兵冒进,造成战役初期的失败,导致两名军都指挥、三名旅镇都指挥阵亡,五个旅镇有三个取消编制,没有异议地削去官爵,却因死战到最后,并没有连累荫补子侄。

凡是战死的将士,全部从厚发给抚恤,达到了两倍的钱粮,幼年子女由当地官府按月各位钱粮供养,孤苦父老孤儿也由官府每月出钱,基本上算是安抚了人心。

人都战死了,再闹腾也活不过来,朝廷做得仁至义尽,至少让阵亡将士家眷免于流离失所,子女也能优先被选拔,又让留守将士安心许多。

最让人议论的却是封元,纠结在当时该不该出兵营救高平,斩杀镇主囚禁拱圣军都虞侯,还有就是屠杀俘兵两万余。

李光全权调查,具体操作却是兵部都虞侯刘健,他本来仕途通畅,从北侍军都虞侯成为兵部都虞侯,人生到达辉煌顶点,却又摊上了这档子事,当年在开封市陈郜,今个是封元,一个是区区的王门子弟,低等禁军将校,一个是王门九子领袖人物,正儿八经的都校级别大帅。

作为有经验的大将,他和那些都帅们都明白,以当时情形来看,封元不可能展开大规模救援,不要说金军达到十万,就是一条沁水就无法立即渡过,封元的主力坚守待援,小股出击救援的战术,是非常正确的。

没有封元的果断固守,恐怕河东行营真会全军覆没。

至于直接斩杀镇主,监押都虞侯,让他非常的嫉恨,竟然敢监押都虞侯,就算是军情需要,而且在金军压境危急时刻,这几人扣押成蛟,差点造成军情糜烂,封元有权力当机立断,也是触犯军法官权威。

最让人惊骇的事,屠杀近三万俘兵,当年西北战事的最后,十余万追随李仁孝的人,最终剩下六七万人,有证据显示是天武军和景波的部队屠杀,却不了了之。

那是针对顽固党项人的杀戮,有利于朝廷对西北的统治,大家睁只眼闭只眼,也就大差不离过去了。

此番,又是这二位爷举起屠刀,终于引起士林的非议,这可是河北河东的子民,会有多少人家对大宋行朝嫉恨?会对北伐起到多大的影响?

不少御史谏官弹劾封元,李正民更是赤膊上阵,连李纲也没有放过,让这位老伙计苦笑不已,这群疯狗果真会咬人。

士林也有重处封元的舆论,甚至某些学院派官僚也不假言辞,声言杀伐太重。

有趣的是,伴随这些鼓噪声的是,封元和景波率军节节胜利,不断攻城陷地,实在是相当讽刺。

当时,景波玩的心计,就是迫使封元减轻负担,大军好快速进发,。封元真的默默承担下来,留下俘兵只能拖延战事,他利用将士复仇心理,把两万多俘兵斩杀。

就在风头浪尖上,监察御史里行华谦上书,弹劾封元数罪,新加了一条挠斗,并直接实名当庭弹劾,更毫不给王秀颜面,狂妄到了极点。

王秀就在当场,对华谦的举动洞若观火,如同看猴戏,笑眯眯的不言不语,李正民的一条好狗,换句话说,更是某人落下的棋子。

秦桧眼珠子直转,范宗尹、蔡易、沈默脸色难看。

李纲和李光更是恼怒非常,他们认为本就是高平过错,封元能够沉着应对,最终力挽狂澜,就算稍有过失,那也都是小节,就像杀了两万余俘兵,那不是因为要轻兵袭击隆德,不可能携带大量俘兵,就地给放了,恐怕这些人还要回归金军,杀了也就杀了,没有大不了的事情。

华谦是据理力争,抓住封元手段残酷不放,倒是让人比较牙疼,毕竟是做得有点过火。

李光当即就怒斥华谦,认为御史狗拿耗子,以当时形势来判断,封元手段是必要的,战场上没有杀伐果断,只能让更多的人丧失性命。

就算是屠杀俘兵,那也仅是俘兵不是降兵,为了朝廷战略的实现,区区几万人算得了什么,难道要对敌人仁慈,让人们重新拿起武器,屠杀大宋禁军将士。

别看监国太子赵炅年幼,他的态度相当明确,就是对华谦的弹劾直接封驳,导致华谦落冠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