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权倾大宋 > 第一二六二章 血色骄阳之冒进

权倾大宋 第一二六二章 血色骄阳之冒进

作者:王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7:01 来源:笔趣阁

王卿苧是听到了,不免白了眼王秀,神色显得尤为鄙夷。一副不是好东西的表情。

王秀也是听到了,苦笑摇头,给王卿苧个可怜的目光,目送一群女人进了内厅,心情总算松了下来。

“爹爹,这位娘子是谁?”就剩下爷俩,王新真眨了眨秀美的大眼睛,古怪地看着王秀,只是美丽的眸子里,闪过一道狡黠光芒。

王秀面对女儿的质问,不免大为心虚,谨慎地道:“是你四姐姐,今后要礼数有加,断不可失去礼数。”

正妾地位还是很高的,绝无侍妾可以奉送的卑贱,她们在府邸享受少主人的礼遇,不会比正室诰命低多少要是能生了庶子,地位就更高了。

王新真眼巴巴看着王秀,透着几分的玩味,忽然笑道:“孩子怎么觉得,爹爹今个心虚?”

“胡说,我怎么心虚了?”王秀眼皮子一跳,甩了甩袖子,狠狠地瞪了眼王新真。

“难道不是,没看到娘亲和几位姐姐,她们对爹爹很不满?恐怕家里要热闹一阵子了。”王新真古怪地笑着,她可是知道的,别看老爹在外面很有名望,家中的地位可不怎样,尤其是大姑姑在场,更是让爹爹每每吃瘪。

“小丫头懂个什么,还不去读书,整天无所事事。”王秀无言以对,只能恶恨恨地低吼一声,转身就向门外逃去,被女儿说的太难堪了。

“爹爹可真是,不就是玩笑,至于那么匆忙跑了?”王新真目睹王秀狼狈而去,撇撇小嘴嘀咕。

王秀隐约听到声音,身形晃动间,差点崴了脚。

且不说这些琐事,随着一切进入正轨,北伐的再次被渲染而起,那些躲在阴暗里的人,似乎也偃旗息鼓。

两府再次做了调整,王秀是不动如山,李纲却出人意料,罢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去接任枢密使,李光担任枢密副使。

原本,枢密院都是知院事或签书院事,地位比较低,此时换成了枢密使,两位老臣执掌枢密院,无形中提高枢密院地位。两位坚决主战的老臣把持枢密院,又传递出一个信号,朝廷要打仗了。

秦桧仍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管邦国经济,蔡易也升迁中书门下平章事,显然是照顾性质,却也那么恰如其分,沈默如愿以偿,成为了参知政事,范宗尹也成为参知政事。

中书门下完全是三相两参,还是和往常一样,有利于庙算的稳定。

只是,秦桧的日子相当的不好受,他是负责邦国经济、民生户口,只是沈默主管海外贸易,包含了一切的对外经济,蔡易也掌控农业工商,这就直接把他给架空了,让他隐隐察觉,王秀有目地的剥夺他的权力。

也是没有办法,谁让他越行越远,还和赵构勾勾搭搭,脚踩两条船。

范宗尹也算媳妇熬成婆,原本历史中,他三十余就成为宰相,如今晚了那么多年,也算是聊胜有无了。

当然,从参知政事下来的赵鼎,却被任命为西京留守大臣,兼知河南府事。

就在两府调整的当天,封元火速北上,就任殿前司河东行营副都统制,作为殿前副指挥使的高平,早就在孟州设立行营,各部大军汇集待发。

既然东府有三相两参的格局,那西府自然是一正一副,两府七位宰执共掌邦国重柄。

赵鼎以宣和殿学士身份,外放出知河南府,陈东迁户部侍郎兼差开封府,他们早就在宣布之日北上,提前一步去稳定地方,为大军汇集做最后准备。

凡是大军征战,后方的稳定尤为重要,河南、开封两府的重要性凸显,赵鼎、陈东的北上并非贬斥,反而是委以重用。当战争爆发时,他们要稳定大镇秩序,调拨各地签军,征收汇集粮草种种事宜。

消息灵通者传出,两府商议再次成立北方宣抚处置司,由王秀再次出任宣抚处置大使,全权节制两大侍军司。

这个消息顿时引起争论,很多人不愿看到王秀再次领兵,要知道倾国之战,对于声誉而言何等重要。

届时,王秀的功绩已经到了封无可封,赏无可赏的地位,怎么办?赐死,或许是一种选择,再不就是黄袍加身。

有些人是真不愿看到赏无可赏,唯有赐死的结局,尹焞、李侗、王次翁、喻樗、刘勉之、刘子翠、熊蕃、江贽这样闻名天下的大儒,他们不太赞同王秀挂帅,并非是别样心思,而是真正在意王秀,希望他能够保住晚节,或不至于有悲剧。

不过,刘仁凤的观点很明确,那就是王秀不应该北上节制北伐,而是应该端坐庙堂,让别人去节制这场战争。

各大小报推波助澜,那些论调你来我去,谁也说服不了谁,大家各据一词,辩论相当激烈,甚至发展到对个人品行的攻击,越发地热闹起来。

就在此事当口,御史中丞李正民忽然发难,奏当庭请当此北伐前夕,天子康复应主持政务,不应由十岁的太子承担监国重任,差点让王秀俯首待罪。

为何?御史中丞为御史台实际长官,平时并不负责弹劾,宰相并不在乎侍御史的弹劾,却不能不在意御史中丞。要是御史中丞当庭弹劾,被弹劾的两府必须跪地待罪,无论你有没有罪,必须得先伏地称罪。

好在,王秀没有按照制度来,虽说又被殿中侍御史弹劾失去礼仪,却依旧没有下跪,岂不知中丞弹劾宰相俯首的制度,被他无形中改变,的确增强了两府的地位。

此事,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比北伐还要吸引人的眼球,矛盾的焦点汇集到王秀身上。

李正民的言辞恳切,非常有说服力,让人们觉得,既然天子已经康复,为何还要太子监国主政,此时的环境抛开养在深宫的天子,那是和周少主时代何其的相似。

士林和民间风向顿时大变,不少官员上书请天子复出,也有士人和百姓,通过银台司上奏,一切对王秀似乎很不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