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权倾大宋 > 第七二五章 谋划河东的好事

权倾大宋 第七二五章 谋划河东的好事

作者:王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7:01 来源:笔趣阁

幸亏,战前把绝大部分长辈物资转移到转运船上,让水军各船仍然保持旺盛的战斗力,不至于在船上望岸生叹。品书网Vodtw新匕匕·奇·中·文·蛧·首·发网.百度搜索暖色

三佛齐的军队仍然对长墙试探性进攻,离海港不远处的水军海船上,不断向东西长墙外的敌军发射砲石。

由于惧怕大宋侍卫水军海船的砲石,三佛齐的士卒不敢过分迫近远程抛石机的杀伤范围。

在吃了不少次大亏后,他们也变得精明了,不再以人数优势冲击,只能三五成群地跃进,长墙上的守军以弓弩,不慌不忙地精确射击,效果却是极佳。

城墙上防御的压力徒增,让敌人不断靠近城垣,伤亡开始加大。

正在胡思乱想,昏昏欲睡之间,北面传来阵阵喊杀声,

高堪仿佛被人踹了一脚,一个激冷站起身来,高声喊道:“来人,怎么回事?”

正在一旁打盹的吏士赶紧爬了起来,纷纷走到自己的战位上。

“传令,全都起来,全部起来,戒备蛮兵偷袭。”

高堪转身快步登上已经残破的望乡楼城楼上,看到远处三佛齐的军队正在调动,并没有要大举进攻的事态。

“大人,大人。”一名效用气喘吁吁地跑了上来,身后跟着一名他急脚子。

“慌什么,慢慢说。”高堪瞪了眼效用,目光落在急脚子身上。

急脚子显得尤为镇定,沉声道:“大人,三佛齐蛮兵阵中出现上百台箭楼和数十座轻抛石机,正在徐徐部署,按照脚力明天就能抵达南城。”

高堪脸色变得很难看,嘴唇一阵阵颤抖。

这可不是好消息,甚至可以说非常坏,宋军之所以能坚守不动,依靠的就是甲仗精良,还有坚固的城池防线。

以三佛齐的装备水准,是绝不可能有精良攻城器械的,但也不排除几年来的偷师,任何秘密之所以成为秘密,就在于往往会泄密,博望军就发生过泄密,巡逻吏士捕获几名探子,搜出了轻型抛石机的图纸。

抛石机这种精良装备,在南海诸国很少,就算是有的话,射程威力都无法和宋军相提并论,一下子来了数十部,很显然敌人可能掌握制作技术,更准确的判断是,三佛齐王室赤膊上阵了。

南海的这场突然发生的战事,还没有传到朝廷,茫茫大海中的船队还不知在何处,占城和交趾商人的消息也没那么快,对于大宋行朝来说,当下最重要的还是内政。

成都府路准备实行丁亩法和丁银法,王秀的关注也被吸引过去,对他来说太重要了。

欧阳澈却坐在王秀面前,脸色平淡地看着王秀,四平八稳地道:“相公,成都府试行两银法颇为顺利,预计中那些阻力很小,看来相公增减条例的法子是对的,全路实施势在必行,不能再延误了。”

王秀对两银法顺利实施很满意,但仍不能让他满意,为了实施中减少阻力,他做出了很大让步,但关键的因素却保留下来,待新法彻底实施再逐渐完善,可以说是删减版本。

先行在成都府推行,效果是让人满意的,至少没有引起多大波折,人们都能平静地接受,主要是成都人多地少,商业发达,相对吧税赋折入土地,人们的观念上还能接受。

不过,欧阳澈诚恳的干事态度,让他又是一阵欣慰,自从欧阳澈倒向他以来,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支持新政实施,完全没有当年的书生意气。

这就对了嘛!家国富强在于实干,你光叽叽喳喳能有何用,整天的动嘴皮子,折腾来折腾去,最终还是误人误己。

“好啊!德明有话尽管讲。”他听出欧阳澈未尽之言。

欧阳澈稍加犹豫,又道:“相公,丁银法打破人口赋,生民人口必然暴涨,成都府路本身就人多地少,不知相公如何处置?”

“这个并不要操心,朝廷正在开拓南海,我们可以逐步南迁人口,最终达到殖民南海的目的。”王秀并不担心人口膨胀,殖民首先要承受高死亡率,两地往返爆发疫病可能性极大,没有相对充足的人口,怎么能支撑下去?

欧阳澈点了点头,他也是赞成开拓海外的,沿海已经有部分地区爆发疫病了,还在可以控制范围内。

至于王秀的殖民论,他也是赞同的,至少他认为天下没有不付出代价的成果,北人南迁不也是累累尸骨吗?南海站稳脚跟,大片土地成为汉家所有,对后世的非常有利的,至于民众的付出能让他接受,认为这是必然的付出。

对于君子来说,能达到匡扶天下的目地,生民的牺牲在所难免,他们并不过分计较。

“德明,有没有考虑过出知成都府?”王秀看着欧阳澈,脸色非常的严肃。

欧阳澈一怔,完全被王秀的话惊呆了,也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自朝廷南迁,行朝大规模裁撤府治,兴仁、开德、颍昌等府都降为州,天下仅保留江宁、河南、开封、成都、京兆、应天六府,知府事全部是正四品京官,地位明显在知州上面,一般都是加直学士或学士担任。

王秀的意思明确无误,不是通判也不是推官,而是真正的知府事,哪怕不带馆职或路节帅,也是相当于升迁,他怕自己区区小官惹起了非议,也非常开往得到。

王秀似乎看出欧阳澈的喜色和忧虑,不由地笑道:“德明大才,换成别人我是不放心,你去主持成都府路才好。”

欧阳澈又是一阵心惊,主持成都府路?比他想象的要好,知成都府不过是去守住两银法成果,主持一路政务,那就是让他去主持两银法的推行,一个天一个地。

看来王秀真要大用他了,几年的蛰伏终于得到了回报,一外放就是节臣。可想而知,新政改良已然到了关键时期,王秀的众多亲信几乎都撒出去了,无不是有目的地坐镇一方,只有户部侍郎沈默稳坐钓鱼台,总算轮到他了。

“相公,新政实施掌舵不假,但河北也不得不照顾一二。”他思虑良久,还是说出自己的忧虑。

王秀点了点头,慢腾腾地道:“我明白,德明放心就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