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权倾大宋 > 第六一九章 权知杭州军州事64

权倾大宋 第六一九章 权知杭州军州事64

作者:王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7:01 来源:笔趣阁

请牢记!

“新军组建到了关键时刻,亡命之徒竟公然对抗朝廷,朝廷必须做出强硬姿态,绝不姑息养奸,枢密院成为重中之重,李伯记很可能回朝领枢密院。.xinЫqi”

“会之兄举荐李伯记?嗯,李伯记的确是强势,他一回来,至少也是知枢密院事。”范宗尹意味深长地看了眼秦桧,他离执政一步之遥,心里痒痒啊!但他也有自知之明,能人很多他实力有限。

秦桧眉头一扬,淡淡地道:“难道文实入枢密院?”

钟离睿撇撇嘴,王秀入枢密院那才是扯淡,秦桧真是玩手段的高手,做事几乎滴水不漏,就算你感觉到不对味,也拿不住他任何把柄。

范宗尹很不乐意,不悦地道:“李伯记担任本兵,对会子兄心存举荐感念。”

何为差点笑了出来,没有人是傻瓜,岂能听不出范宗尹的牢骚,这伙计野心不小,等的也不耐烦了,又笑秦桧用小心思,你用也就用了,人不可能没有私心,但两头都想取巧,这玩的就不太地道了!

其实,钟离睿早就和他交流几句,秦桧利用刺杀蔡易案,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表面上大公无私地举荐李纲,实际断了李纲如中书门下的路子,却又在枢密院扎了根钉子,还借着机会举荐自己人,占据尚书有司两个郎中,不能不说为人老道。

“沿河不太平,两浙路欣欣向荣,有明叔通判杭州,却还要一位得力大臣才行。”范宗尹有点心动,他是差一步进两府的人,他想分一杯羹却不可能了,在自己资历上增添浓重一笔,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秦桧眼皮子一跳,诡异地笑道:“觉民问的好,但率臣任用,岂是我能揣测的?”

范宗尹一阵牙疼,秦桧这厮明显尼玛打擦边球,真不是个好鸟。说句实在话,持节总理南海各国事务衙门,专门针对海外个蛮夷,地位明显高于两大宣抚司,要是说没心思,他自己也不信,权知杭州军州事,也是一块大大的肥差,只要是明白人,绝对会流哈喇子。

“咱们一厢情愿,不知大人是怎样打算的,杭州是欣欣向荣,但两浙路和南海还没有完全展开。”钟离睿似笑非笑,他已经算通判杭州,若知州能是自己人,一些事就好办多了。

对啊!钟离睿说的不错,大家都认为王秀回朝势在必行,却没有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

王秀寄予厚望的新政改良,不惜蛰伏五年,离开朝廷去亲自施行,还没有完全的展现出效果,就要回归朝廷,留下一颗大大的桃子。

如果有可能的话,延长一年任期最好,也能从容布置各项事宜,做一些保护措施,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秦桧暗自摇头,王秀留任一年是有可能,但回朝局面几乎不可逆转。这些年来,他是有小动作不假,但那又能怎样?如今他是尚书左丞,再上一步就是宰相,岂能没有自己的班底?至少他自己不认为某些手段不对。

想想,自己面对王秀,应该也没有任何恐惧,也不打算和王秀决裂,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之常情。

范宗尹暗自盘算,王秀的回朝所引起朝局的连锁反应,自己是不是该把矛头直对孙傅、唐格或是谭世绩、朱胜非等人,或许对王秀是一大助力,就算暂时无法入两府,也能外放知杭州事,要能把持节总理南海各国事务拿到手,到时候通往两府必是金光坦途,心有所动,忍不住想笑了。

何为也是满肚子心思,他藏拙是不假,但以朝廷升迁的潜规则,他也该请郡了,否则很难再有上升空间,没看到钟离秋都外放了,谁不想进入两府啊!

此时,已经升迁权试刑部侍郎的赵鼎和侍御史张浚,神色忧虑地坐在一起,尤其是赵鼎实在难受,作为主管缉捕的刑部侍郎,刺杀蔡易的案子让他焦头烂额。

两年多,他颇得孙傅和唐格的赏识,朱琏似乎对他亦是青眼有加,再加上他本人也是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办事,仕途一片大好。从侍御史一路高升,三个月前刚权试刑部侍郎,主管筹建刑部都巡检司的筹备,是被看好的少壮派官吏。

正当一帆风顺时,哪知道蔡易遇刺,这群没脑子的武人,一点都不让人省心。

张浚的仕途也算是顺利,重和元年至今十五年,外放一任知青州,成为御史台的副长官,却没有原本历史上风光了。

“德远,官塘是不是证实了?”赵鼎一副忧心忡忡模样。

张浚点了点头,正色道:“刘建是河北禁军出身,原先就是从虞候升迁的副将,经过兵部讲武院培训的首批高等军法官,现在担任军都虞侯,在沿河诸军中颇有消息,我料应该不会错,定然是那群贼厮鸟。”

“如此说来,最有可能的主谋是京东关胜、王德、郦琼、张宗颜等人,以德远之见又能是哪个?”赵鼎目光中闪出兴奋的光芒,一旦证实那就是大功劳啊!

张浚淡淡一笑,沉声道:“王文实也真是的,新军制看是平稳,但实则暗潮涌动,大家都升官当然是好事。试问哪位都校没有子弟从军,就算是子弟争气,那拐弯抹角的亲戚和部下呢?牵一发而动全身。”

“宣抚司有二十余万大军,整编北侍军保留十二军,要裁撤十万人,岂能没有怨恨?再说,王德、张俊、刘、何藓等人地位并不高,竟然得到军副都指挥使护帅印,那些资历深的将帅岂能没有心思?蔡易之的事不过是一个信号。”

赵鼎咂咂嘴,王秀也不知犯了哪门子风,大力举荐中低等将帅,甚至不设军都指挥使,也让这批人上位,这不是自己制造矛盾吗?

“王文实用心很深,手段也很高明,但他忽略了人心不足。”张浚幽幽地来了句。

赵鼎好点的心情,一下子落了下来,道:“看来还真不好甄别。”

“其实,这也不难。”

一直在为提高阅读体验而努力,喜欢请与好友分享!(教育123文学网)《权倾大宋》仅代表作者王风的观点,如发现其内容有违国家法律相抵触的内容,请作删除处理,的立场仅致力于提供健康绿色的阅读平台。

【】,谢谢大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