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权倾大宋 > 第四八八章 誓将报主静边尘4

权倾大宋 第四八八章 誓将报主静边尘4

作者:王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7:01 来源:笔趣阁

理由很简单,此人担负朝廷大任,秘密筹建对女真的用间机构,单是这份功劳,足以赐予他极高的出身。[燃^文^书库][].[774][buy].[]复制网址访问[匕匕]尽管,此人的身份保密,但两府重臣也没有计较,本来该如此,人家刀口舔血,总不能把名字公布出来。

在武举落下帷幕时,王秀引爆一颗重型炸弹,奏成立海兵小学校和大学校,培养水军人才。并建议海兵小学校出身,可以直接入水军担任低等将校,优秀人才可以入大学校进行培养,参照太学三舍法,直接授予出身。

他的理由非常充分,随着行朝的南迁,水军重要性日益凸显,提高水军将校素质提议程。目前,水军将帅能力而言,远远不能满足日后需要,也无法拱卫行在安全。日后,水军各船指挥使,必须由水军大学堂出身的将校才能担任,由于正逢国家多事之秋,武备显的尤为重要,水军做为行朝的最后防线,必须得到重视,将帅素质乃重之重。

当然,最深层次的话,他并没有说,因为太早了。

孙傅、李纲等人也是熟读史书,对历代东南防御身为了解,为了行在安全,必须加强水军也成为他们的共识。王秀要成立海兵大小学校,也不是不能接受的,虽然有点大题小做,但也是无不可,能培养优秀的将校还是好的。

所以,大小学校很快得到了批准,具体事宜自然由王秀负责主持。他又趁机玩了个顺手牵羊,把从商水迁到行在的商水小学校也一起给办了,改名为皇宋行朝梅花山小学校,商水小学校依然存在,改名为行朝梅花山小学校商水分校。

沿途收容的孤儿全部入学,规定有阵亡吏士遗孤,各地选送的资质甚佳的孩童可以入校。当然,海兵小学校也招收阵亡吏士遗孤和流浪孤儿。

王卿苧和沈默宣称,小学校的一切费用,都由王纪百货和万事兴承担,并联合买下城外百倾良田为耕读资本,让孩子们有个良好的环境。

当然,这仅仅是开始的开始,王秀的宏图大志还没有展开。不过,小学校的成立却是他最重视的,宗良专门组织几十名青年书生,编撰王秀多年完善的学术,成为梅花山小学校的主要课本,一切做的都很自然,引起的只是士林一片赞叹,你不赞誉不行啊!人家这是鼓励治学,你能反对?

“娘娘已然应允,枢密院成立机速司,再加兵部职方司,共同承担对外用间,机速司侧重大策,职方司侧重军事地理,不能由全部执政共知,还望李大人向各位大人说明。”都堂内只有王秀和李纲,他轻声知会李纲。

李纲一脸的自然,淡淡地道“军国重事,某明白其道理,放心。”

王秀点了点头,有几分知味地道“情非得已,知道的人少越好,希望阻力不要那么大。”

李纲看了眼王秀,疑惑地道“成立机速司和兵部职方司,是不是有些重叠?”

“李大人,如今对外用间太乱,军情参差不齐,影响两府的决断,枢密院机速司主管对外国情、民情刺探,以供两府决策参谋;兵部职方司本来掌天下图籍,现在加对四方地理和军事的刺探,两者并没有重叠,相反还能互为补充。还有,刑部要专设统管反间的衙门,打击虏人用间。它们虽然由枢密院、兵部、刑部管辖,但还是要直接对两府负责。”

王秀的意图很明显,成立国家级别的情报、军情和安全机构,把朝廷分散的用间、反间统一,达到最少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这可是一件绝对的创新。

枢密院机速司负责战略层情报,兵部职方司负责军事情报,刑部反间机构负责内部安全,并统管缉捕使臣,有点国家警察的味道。三个衙门非同小可,权力都非常大,很容易遭到重臣的反对,他已经和秦桧、沈默、蔡易商议,再征求李纲的谅解,才有可能说服其他人。

李纲何尝不明白王秀意图,更知道这些衙门成立的意义,尤其统一用间的好处。但他也有不小的顾虑,权力太大,恐怕反对声音很大,他没有进入辅政的行列,只是普通的两府大臣,王秀竟然对他寄予厚望,让人情何以堪啊!

王秀见李纲迟疑,又说道“皇城司弊端太大,有些衙门还是掌握在两府手妥当。”

皇城司乃天子耳目,专为刺探京城动静,始终抓在天子手里,让士人很不舒坦。再说,皇城司仍然有五指挥兵马,孙傅竟然奏增添皇城司力量,扩大到十指挥。

李纲诧异地看了眼王秀,不能不说王秀打动了他,说白了能消弱皇权,增加士人阶层力量,他是乐意看到的,并不和忠于朝廷相违背。

王秀见李纲心动,趁热打铁道“现在需要做的事太多,一切都要重新重来,大人认为禁军再不编练,还能战?”

“王大人所言及是,三衙糜烂到一触即溃程度。”李纲无法否认,除了西军还有点战斗力,其他部队几乎不堪一战,幸亏有王秀调教的勤王大军,开封和行在算是有可战之兵。

“无论这次会怎样,禁军必须重新整编,不求多务求精,将帅也需要系统培养,逐步减少军提拔。一些都必须加快步伐,趁着失地民心尚在,用间和练兵同时进行。”王秀语重心长地道。

李纲善意地微笑,他不否认王秀的正确性,相反也强烈认定,朝廷要进行某种程度的改变。不然,面对强悍的女真人,他真看不到希望。“两京民兵太多,不能战的人皆是,空费地方钱粮,又耽误了农时商业。百万民兵能选择七八万精锐,足可应付两京的危机,还能节省下大量劳力。”王秀并不看好汇集开封的民兵,人多当然好,但兵不能战又有何用,算你有百万大军,哪有统御百万大军的统帅?能统帅十万人,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名将了。“禁军要怎样改?”李纲很矛盾,但他仍然问了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