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权倾大宋 > 第四八六章 誓将报主静边尘2

权倾大宋 第四八六章 誓将报主静边尘2

作者:王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7:01 来源:笔趣阁

“什么,虏人正在秘密调动兵马,准备入侵?”孙傅当先脸色大变,

珠帘后的朱琏也黛眉紧锁,问道“相公,消息可靠?”

“对,留守司并无消息传来,王大人何处来的消息?”李纲目光炯炯,注视着王秀。[燃^文^书库][].[774][buy].[].v.Om【匕匕首发Ыqi】

王秀不曾想别人疑惑情报来源,但他绝不会透露,道“消息绝对可靠,为耳目安全,不能公开。不过,此消息乃千真万确,源自虏人都元帅府内,绝无半点可疑虑之处。”

李纲注视王秀,慢悠悠地道“王大人好能耐,虏人最高层的军事大策,竟然能探得!”

“事出偶然,耳目也是际遇偶然。”王秀并不理会李纲的质疑,淡淡地道“如今敌强我弱,虽然知道虏人要南下,却未能弄清方向,实有必要成立统一的用间衙门,以便能早做对策,当务之急是设法应对入侵。”

张叔夜若有所思地道“以王大人所言,虏人未选定陕西还是江淮,以时间算起,这会必然有了结果,但数千里防线,当从何处御敌?”

王秀也十分头痛,尽管知道女真即将大举南下,却对主要战略方向无法判断。尽管,他心已经有了几种方案,但无法保证万无一失,在场重臣关心进攻重点的话题,事关军国重事,不是随便能说的事,到了他们的层次,对错干系太大,腰围数万人、数十万人甚至数百万人负责。

“孙大人是首相,应主持大局。”王秀恼怒孙傅等人阻挠他为巩固陕西防御的努力,不温不火的把挑子,撩到了孙傅面前。

孙傅当即翻个白眼,他一介人,早没有主意,王秀在看他的笑话,他不甘心地看了眼唐格与李纲,希望他们能拿出个主意。

李纲白了眼王秀,沉声道“可惜不知虏人入侵方向,不知王大人怎样判断?”

王秀心计较,无论如何都要搏一搏,不是争闲气的时候,他调整思绪,沉声道“我料虏人之所以南下,目的很明确。向陕西六路用兵,意在迫使西李表明态度,能获取更多的战马,并解决契丹大石残部。向江淮用兵更不用说,那是打压行朝,让我们放弃对河北河东的支持,至于最后。”

他稍加沉吟,郑重地道“占据开封洛阳,拿下京东京西,然后再选择进攻重点,这是最毒辣的一招。”

众人默默无语,各自计较心事。

良久,李刚才叹道“王大人,言之有理!”

秦桧看了眼王秀,意味深长地道“王大人必有后招,还望赐教。”

唐格凝眉捻须,道“前些日子,大人建议加强陕西六路兵权,看来早胸有成竹?”

王秀淡淡地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如今,能化解为善,当东守西攻。”

张叔夜眼前一亮,捻须点头道“有道理!”

孙傅并不懂军事,他若有所思地道“东守西攻?党项如何防备?连年征战,陕西六路兵马抽调不少啊!”

李纲对孙傅很不满,道“陕西还有一战之力,据守陕州、河还是有把握的,东南是行在重地,岂能轻率。”

孙傅脸皮发热,心暗骂李纲,他认为当下稳定胜于一切,哪怕是再作让步,必须休兵养息。不想却被李纲看破。早知今天被李纲驳斥,不如当初同意王秀提议,不至于今日如此被动,连受讥讽。

王秀丝毫不理会李纲对孙傅的讥讽,道“和谈还是有希望的,不过要付出代价也不会小,朝廷承受不起。”

朱琏也挺头疼,刚刚安稳下来,又要担惊受怕,不由地道“相公,可有主意?”

王秀稍加沉吟,道“答应调离留守司,拖延时间,争取主动。以开封为东线心防御,加强京东、淮南防线。西军主力东调京兆府,严阵以待,一旦虏人西进,可主动出击,务必把他们遏制在京西。”

“这是所谓东守西攻。”张叔夜眉头微蹙道、

“正是,沿河四路防线太长,将帅良莠不齐,难以和虏人周旋,京东有失,势必震动江淮,危及行在。所以沿河以开封、济南为心组织城防,放弃其他地域,以淮河为第二道防线,长江为最后一道防线。算虏人得逞临江,也是成强弩之末,只要水军严阵以待,这帮旱鸭子有天大的能耐,也不可能飞过大江。陕西六路大军以延安府为支撑,组织沿河防御,以京兆府为心,潼关为前沿,支援京东、江淮,凭借西军强悍,足以让虏人陷入左右为难之境地。”

李纲慢慢颔首,捻须道“王大人策划,不失为持重,江淮必须加强防御,拱卫天子行在。”

王秀见李纲有限赞同,趁热打铁地道“此战干系重大,必须给将帅临阵便宜权力,各部统一节制,断不可各行其是,贻误战机。由枢密院居调度,以开封为心,由京畿路、京西北路,京东东、西路设宣抚司。”

“宗大人担任宣抚使,节制四路,陕西六路由范大人节制,河西防务由唐大人节制。宣抚司都统制可用曲端,沿河诸路宣抚司都统制可用王渊,战时临阵由都统制全权负责前方事宜,诸路由全权都统制节制,违令者立即斩杀。”

他非常重视曲端和王渊,二人太可惜了!没有大放异彩时,早早的陨落,造成兴大将崛起前,几乎没有领兵大将,他甚至在想,这两人如果活着,南宋兴四大将可能要多出几人。

李纲见王秀说来说去,总是一个目的,让武将在战场不受官节制。他不明白王秀为何如此执着,武将不受臣节制,岂不是重蹈五代之祸?诚然,他主持第二次太原解围,受尽大将不听节制,进退自如的苦果,但无法接受武人自专。

王秀却不那么想,他构想的是建立后世战区制,大将被授权只是战场指挥权。人事,军械、粮秣都掌握在官手,他也不愿脱离时代太远。

“何人为使臣?”唐格不愿纠结太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