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权倾大宋 > 第三七八章 黄昏前的明白人

权倾大宋 第三七八章 黄昏前的明白人

作者:王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7:01 来源:笔趣阁

在王秀的建议下,种师道为同知枢密院事的身份,请下诏调南道总管勤王大军十四万,陕西制置司团练兵十二万,前往开封下寨防御,又是被唐恪、耿南仲等人拒绝,理由非常可笑,没钱养几十万大军,简直滑天下之大稽。[燃^文^书库][].[774][buy].[]笔`¥`痴`¥`中`¥`文www.bichi

再说,天下哪有那么多兵马,无外乎征发壮丁,能顶个鸟用?不外乎壮壮胆色而已。但是,他们看到了新兵战斗力不行,却忘记了这是一场背靠坚城的防御战,不仅能发挥新兵最大的潜力,还能让壮丁快速向军人转变,

聂昌甚至糊涂到让陕西、南道各军停止前进,怕引起女真人的误会,他是坚决的主战论调者,可惜为了报效赵桓知遇之恩,不惜违背初衷,迎合赵桓苟安的心思。

九月三日,坚持二百余天的太原终于陷落了,副总管王禀战死,知太原府张孝纯被俘,金军两路南下已成定局,形势越发的不稳定。

到了十月,前方局势不断恶化,种师道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病情日益恶化。

“相公,路上要注意身子。”王秀接到召种师道回京诏令,立即来看望种师道,见这位老人形同枯槁,心下很不好受,大宋西军的‘三杰’,终于要步入黄昏。

种师道半卧在卧榻上,浑浊的双目望着王秀,艰涩地摇了摇头,道:“文实,为何没尽全力?”

王秀愕然看着种师道,将军虽老智慧犹在,他苦涩一笑,道:“相公,两次决战失利是**,相公都不能阻止,在下人微言轻,只能是个看客。”

“可惜朝廷不用啊!太原张孝纯、中山陈遘、河间詹度,哎!朝廷明明有人,却弃之不用。”种师道脸色极为复杂,口气也非常的怨恨。

王秀对种师道的怨言,一点也不奇怪,人都要死了害怕个鸟啊!他嘴上安慰道:“相公放心,国事还是有希望的。”

种师道摇了摇头,苦笑道:“文实不要安慰老夫了,我知道你有不可说的话,能否给老夫坦言?”

王秀凝望种师道,摇头苦笑道:“相公,何必强人所难。”

“四月聚兵收复太原,文实就有不同言论。嗯,无外乎文人千里遥控,武将各怀心事,吏士贪婪不进。笔`¥`痴`¥`中`¥`文www.bi~chi我看你率七十八将出击,连败虏人三场,绝不在刘法之下。”

王秀摇了摇头,淡淡地道:“相公,有你坐镇开封,定然会无事,在下来日勤王,必然会听从相公节制,杀几万虏人玩玩。”

“呵呵。”种师道一阵轻笑,看着王秀玩味地道:“要能活到那时候,也好。”

“小病而已,相公宽心。”王秀心里很不好受,但善意的谎言还是要说的。

“老夫的病自己知道,文实不用再劝了,希望文实勉之!”种师道长长一叹道。

王秀淡然一笑,站起身来拱手道:“相公休息,在下再来送相公。”说罢,在种师道复杂的目光中,转身毫不犹豫地离去。

他没有骑马回去,而是漫步在街市上,一步步地走回去。蔡京死了,童贯死了,梁师成死了,大宋朝廷一片泥泞,天下都是昏沉沉地,赵恒一步步自寻死路。

不该杀人的时候杀人,该杀人的时候不杀人,该妥协的时候非得打,该打的时候坚持妥协。

现在已经是十月,金军早就扫平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两路大军正在不断推进,大宋朝廷内部还在纷争不休,种师道是最后的老将了,他几经折腾还能有命在?天不亡赵宋是无天理!他的目光逐渐坚定。

随着两河战事的日益恶化,前方消息迅速在京城传开,引起了京城官民强烈恐慌,流言四起,人心浮动,富户纷纷再次举家南逃。

大内仍然维持皇家的肃严,宫人只敢在私下里交头接耳,却不敢高声。

福宁殿中,赵桓疲惫地靠在榻上,目光柔和地望着给他喂羹汤的朱琏,身边没有内侍、女官在侧侍候,只有他们夫妻二人。随着坏消息不断传来,他面对外朝举手无措的大臣,其情绪渐渐失控,失去了往日仅有的稳重。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赵桓才能真正感到一丝安逸,完全不问外朝的是非,躲在宫中享受片刻的温情。

“有劳娘子了!”赵桓的身子本就虚弱不堪,现在越发地不撑事,几乎到了灯枯油尽的地步。

“又来了,官家操劳国事,妾无以分忧才是惭愧。”朱琏放下碗勺,一双乌亮的星眸,透出浓浓的忧郁。

赵桓长长一叹,沙哑着嗓子说道:“朕无能,以至于天下纷乱,虏人入寇,内无可用之臣,外无御悔之兵,让娘子整日为朕担惊受怕,唉!”

朱琏似有不解地望着赵桓,淡淡地道:“官家,不要说见外话,倒是官家要注意龙体。”顿了顿,又道:“现在国事艰难,官家常叹宰相不知兵,何不让王秀节制京西。”

赵桓沉默无语,片刻才用怪异地目光看向朱琏,正色道:“娘子说的不错,王秀深入河东三战三捷,连种师道也在奏章中赞誉王秀,看来我还真是走眼了。只是,他并未对两河大计有任何建策。”

朱琏正色道:“他是知州,又岂敢对两府指手画脚。”

“娘子说的有道理,是真考虑不周了。”赵恒也意识到人才的匮乏,朝廷内人才济济,但他实在无人可用。

“妾本不想多说,但满朝文武不是蛮干就是妥协,没有一个人提出方略,太让人失望了。”朱琏愤愤不平,耿南仲只知道排除异己,张启元温文尔雅又有何用。

“娘子,王秀的官不算小了,就算让他回朝,也不可能让他进两府。”赵恒摇了摇头。

“张启元和王直阁同年,如今已是侍郎。”朱琏白了眼赵恒,显得很不满意。

赵桓见朱琏变色,不由地陪笑道:“娘子,明日就诏令王秀回朝重用,如何?”

“非常时,用非常策,妾认为决不能让王直阁回朝,官家用于不用,可自度之,妾不想惹人非议。”朱琏眸子深处是不屑,她真的很看不起自己名义上的丈夫。

赵恒有点糊涂,正在琢磨朱琏意思,张泉进来细声道:“官家,耿相公和张大人来了。”

“知道了,让他等会。”赵桓并没有在意,对他而言安抚朱琏才是大事,在张泉躬身退下,才笑眯眯地道:“任用节帅应该慎重,现在也没有空缺职位,娘子的话我记下了。”

朱琏白了眼赵桓,淡淡地道:“河东、河北还没有宣抚判官,再说判官并没有限制。”

赵桓稍加沉吟,犹豫地道:“宣抚司乃总方面征战,判官也是方面大员,岂能随意设置,恐大臣议论。”

“议论来议论来,议论去,虏人都打到家门口了,这群只知道读书的腐儒,能干什么正事。”朱琏不听大臣们议论还好,一听火气顿时上来,道:“妾本不愿问外朝事,但这群大措闹腾的太不像话,只知道争权夺利,说别人的不是,自己却一点经邦治国才能也没有。”

此话,明显影射耿南仲,也算是给赵桓稍留体面,没有指名点姓。

赵桓嘴角一抽,脸色很不好看,他对耿南忠有感情。

朱琏并不想闹的太僵,话音一转道:“王直阁是京西转运使副,资历也算是能担任帅臣,给他京西经络安抚大权,让他拱卫畿西也是良策。”她要尽可能为王秀争取利益,才能让自己的爱人快速升迁。

赵桓又岂能听不出道道,他心底暗自嘀咕,朱琏对王秀的看重,已经到了为对方要官的程度。不过,他也没有往别处去想,毕竟朱琏身处内宫与王秀并无交集,或许真是王词惹的祸,再说人家王秀真的有本事,一个又一个的硬仗,你不服气还真不好说。

但是,他没有老爹的气魄,从未真正信任过王秀,哪怕其真有本事,也不想真正任用。

朱琏见赵桓沉思,也不多说甚么,直直的望着赵桓。

“不过,已经设四道都总管司总领征战……也好,就用秀一回。”赵桓见朱琏不悦,还没说完就改口,道:“西道都总管司不便安置,不如那就让王秀权京西北路安抚制置使,归西道都总管司节制,娘子看如何?”赵桓做了折中,也算照顾朱琏的颜面,给了王秀一任率臣。

“京西北路安抚制置?”朱琏很失望,到了这个时候,赵桓还抱有成见,真是朽木不可雕,她失望地道:“迁朝请郎,显谟阁侍制,兼差畿西制置使,事不宜迟,官家要快点,让他火速集结兵马。”

赵桓一怔,愕然道:“太急了,还要两府议论,慎重处置为好,以免被人诟病。”

“慎重处置?”朱琏冷冷一笑,不屑地道:“议来议去,虏人到了家门口,时局不容我待,官家应乾纲独断。”

赵桓沉吟半响,才缓缓地说道:“娘子说的是,我先出去看看。”

朱琏轻轻一叹,再也不说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