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权倾大宋 > 第一四五六章 王秀对赵家底蕴的打击

权倾大宋 第一四五六章 王秀对赵家底蕴的打击

作者:王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4:31 来源:笔趣阁

行在江宁府

朝廷就兵变很快做出了裁决,连陈年往事也被扒出来,首恶赵构居心叵测,先是和张启元狼狈为奸,挑起伪福国大长公主陷害王秀不成,又秘密勾结万俟卨等无耻之徒,迷惑赵柔嘉、李正民王公贵戚,竟敢劫持太上发动兵变,险些害了当今的官家,以藩王谋夺大位,实在是罪不可恕。{我们不写小说,我们只是网络文字搬运工。-

两府议罪是剥夺亲王爵位,参与叛乱的赵旉夺长子郡公爵位,按照平民礼仪安葬,其他妻妾子女罢爵位,永远禁锢,皇侄全部清理出宗正玉牒。

不过,赵炅却站了出来,说是赵构虽然意图不轨,却也是为行朝出过力的老人,又是大宋行朝硕果仅存的藩王,应该给予宽大处理,不应该祸及不知情的家眷子女。

两府并没有驳斥天子面子,甚至发出天子仁厚的赞叹,其实大家严厉处置,也是给赵炅发挥的余地,让他树立贤德仁慈君主的形象,并非是没有半点回旋余地。

最终,只是剥夺赵构、赵旉爵位,开出宗人寺下玉牒,仅以庶人礼仪下葬,妻妾子女保留爵位,却不得擅自出京,两位郡公却要住在大内,由殿中省看管。

当然,作为叛逆主要人物的万俟卨、薛归义、李综、康履、苗傅等人,全部处于极刑,直系家眷皆为处斩,三族流放海外军州编管,永世不得回归。

这也算是很重的处罚了,大宋朝廷几乎没有处死文官,也很少文官谋反,这也是第一次对文官的公开杀戮。

薛归义被天武军斩杀,尸体也被悬挂示众,就算是死也不那么爽利。

万俟卨、李综、康履被明正典刑。尤其是李综,那是哭着喊着从赵谌那里被拿下,当时赵谌脸都青了,要不是太后韩氏劝慰,估计就晕过去了,当时宫人传出太上悲呼:“书生害我。”

无论是说哪个,都没有人去真正关心,这场血腥的宫廷风暴过后,必然会权力大洗牌,大家都心知肚明,赵谌不过是有太上身份才能保命,已经不具备让人畏惧的可能。

虽然,在王秀的操纵下由钟离睿把持,这场兵变株连没有扩大化,却也是血淋淋的场面,足足杀了数百人,流放了三万余人,让朝野为之震撼不已,影响相当的深远,被史书记载为开国至今首创,恐为后世所诟病。

当王家天下逐渐展现世人眼前,史家又是另一种说法,民间却私下流传,大中建炎二十二年的“江宁之变”,是王家取代赵家关键性的事件,彻底消灭了赵家最有力的藩王,把赵家宗室力量连根拔起。

人数何其之多?就在于班直侍卫和皇城司军,忠于赵家的皇室亲兵。

这场兵变,赵谌方面的主力是班直和皇城司,必然导致对这两支力量的清洗,也是王秀必须要清洗的。

行在的守卫力量,最核心是三千班直侍卫,其次是五营五千人的皇城司军,外围才是殿前司六军。

从表象上来说,这两支部队多数听从赵谌圣谕,参加了兵变,时势造英雄也早就悲剧,当赵谌、赵构失败时,他们的命运已经铸成。

除了那些首恶的将校被处斩,其它的将士都被判成从逆流放,对于缺少人口的海外军州,这些将士和家眷是及时的,更是必要的人力资源。

对于朝廷来说,不可能一次性杀了那么多人,流放这些人不仅能充实海外的实力,还能彰显朝廷的仁厚,至少不会大肆杀戮,又给了某些人告诫。

不过,这几万人的迁徙不是小事,又适逢侍卫水军南北征战,根本无力运送他们,枢密院和枢密都参军司,紧急做出了兵要,让这支罪人组成的军队南下,加入南侍军征战交趾。

还是钟离睿提出人性化的设想,剩余六千班直和皇城司军先行,直接加入南侍军作战序列,打乱编制参战,到达站区再发放甲仗,其余的家眷在后慢慢行进,沿途各军州好生照料,提供饮食住宿和医药汤水,减少路途中的疫病劳累死亡。

这就让那些罪军放心作战,用自己的本事减轻罪责,也增添了南侍军的战斗力。不能不承认,班直侍卫和皇城司军战斗力强悍,毕竟是天子卫率,拿出去都是响当当的,打乱编制也防范他们作乱,家眷慢慢行进更是控制他们。

同时规定,要是吏士战死沙场,家眷可以免罪就地安置,当地官府给予土地和抚恤,一切都按照禁军成例,无疑激发了这些罪军的战斗热情,自己战死沙场,至少能让家眷免罪,不用跟随自己去远涉重洋。

要是能够立功也好,至少能保证在海外分到土地,有一份支撑的家业,免得老小陷入冻饿边缘。

至于赵构的子女成年安排,郡主自然不用说,那些郡公则被宣布,朝廷设置海外方国,两位郡公成年要就藩,这就引起了士民的议论,不是为了几位郡公的前途,而是他们看到朝廷设置海外封藩的意图。

其实,这就是摧毁赵家宗室的谋划,到了王家浮出水面,世人才恍然大悟。不过,还是有人不能理解,发出了质疑声。

为此,刘仁凤找到了钟离睿,恰好张陵、赵非偕同费苏也来拜访,却是为了几款需要枢密院批准的成果投入生产。

朝廷有定制,凡是邦国利器投入生产,必须经过枢密院准许,设有三个等级的许可制度,最高等级必须枢密会议决定,也就是说要经过两府执政同意,次一等是要经过枢密院、兵部和工部允许,第三等级是经过枢密直学士和兵部侍郎同意,才可以投入生产,他们才来找钟离睿,希望能尽快推行,也就是第三等级的批准。

却哪里料到刚坐下,刘仁凤就来了,还来不及见礼就道:“朝廷在海外分封,可是先生的主张?”

钟离睿并没在意刘仁凤的无礼,态度温和地道:“海外藩国是大人的主张,还要设立王、公、候三等藩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