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权倾大宋 > 第一三四六章 大国的邦交利益

权倾大宋 第一三四六章 大国的邦交利益

作者:王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4:31 来源:笔趣阁

推荐阅读:

沈默的官塘上写的明白,这位大少也是明白人,很多工坊主宁愿压低生产规模,也不更新技术扩大生产,他们更热衷于买船出海,去博取更大的利益。

那是因为大宋的侍卫水军横行海上,大宋的海外军州保护他们,他们就是南海的第一等级,只要你不胡作非为,影响到国策,就尽量地去赚取利益。

“信心,其他都可以缓缓,唯独让他们相信,收复的故土,绝不会拖了他们后腿,不会成为包袱,这些人啊!为了自家利益,他们敢和朝廷翻脸”王秀正色道。

其实,北伐最大的阻力,应该说人们消极的主要缘由之一,就是现在发展的太好,让人们生怕收复被破坏地区,安抚那些流离失所的民众,又要加重他们的负担,让他们的利益受损,简而言之就是加重赋税。

这可不是他凭空想的,而是近年来现实存在的,自从灭亡夏政权,驱逐侵入河西的金军,平添了灵夏、河西两个路,几百万的生民啊!这些人都是要吃饭,还需要发展民生,钱从哪里来?

当百姓从兴奋中冷静下来,却发现两路的恢复生产,需要取用大量钱财,封山育林更需要大量钱财,就像个无底洞,不断吸收财富。、

虽然,他尽可能让民间资本介入,王纪百货、沈家万事兴还有江右的大家族纷纷出钱,却依然需要大量的投入,就让东南的百姓逐渐厌恶,毕竟影响他们的生活,谁也不愿意为了别人的事,让自己受到委屈。

那些商人工坊主是真切体会到了,朝廷新修正山泽水草律令,明确提出保护环境重要性,在前人基础上增添条款,赋税加收千一税,营业额达一千钱收一钱,用于保护水土环境,是保护而不是建设。

你给他们一文钱,自然是皆大欢喜,从他们手里抠一文钱,那就不是个事了,总是惹人不高兴的。

道义上的支持是一回事,实际行动又是一回事,民间对北伐的实际支持,从购买战争债券,还有从事生产就能看出来,热情是有的,大道理满天飞,实际却不咋地。

就算买了,那也多是趁机博取利益,大发战争财。

怎么办?王秀对这个问题也头疼,道:“无利可图的事,很少有人去干,关键就在别空喊口号,要让人看到希望。”

宗良想想都牙疼,王秀说的是现实,别看口号喊的震天响,要是付诸行动,一个个观望不前,这也是先生卸去宰相,亲自披挂上阵的重要原因,别人恐怕是玩不转啊!

指望李纲李大相公,固然是正统士大夫的领袖,可惜有相州之败,增援太原的两次大溃,守成有余进取不足。

“这群混蛋,有利可图时你就是大爷,看不到前景就是孙子,不能再娇惯下去了,是该好好整治一番了。”王秀想着就生气,连爷孙也骂了出来。

宗良彻底无语了,他还是首次见王秀激烈骂人,骂的是那么新鲜,咬咬牙道:“先生,为今之计是破局。”

“好在我有所准备,就让这帮孙子出血,别以为能占朝廷的便宜,该让他们付出时,必须要为家国牺牲。”王秀恨恨地道。

宗良眨眨眼,自己怎么不知道?作为王秀身边的人,竟然不知反击措施,实在是让人心里没底。不过,看情形王秀真的恼了,某些人要倒霉了,他果断地决定不提高丽。

“哦,你给崔真去说,让他回去盯着,情况不对立即离开开城,前去海船上避难。”王秀思维天马行空,没来由说了句。

“哦。”宗良愕然,失声道:“先生,不看好高丽?”

“那里注定成为战场,让挞懒收拾残局妥当。”王秀稍加沉吟,又道:“把虏人部分主力拖住,未尝不是好办法。

“哦,我考虑的悲观了些,虏人要是奔袭,高丽也未尝没有一战之力,挞懒、史浩他们不是傻子,谁不会主动迎击。”

宗良才吸了口凉气,此时他才算明白,王秀精力都放在本土,解决人们的收复失地信心上,对高丽没有哪怕一点关注,注定成为战场,显然要把高丽当成鱼饵。

想明白了就很简单,无非是利用高丽,让金军抽调主力征讨,侍卫水军和挞懒联合,趁金军势如破竹之际,来个雷霆一击,让这支金军彻底陷入泥潭,迫使合剌、兀术不得不投入力量,形成了死循环,间接支援正面战场。

好毒辣,这是用一国作为棋子,削弱女真人的力量,似乎,女真人还上当了,却不知更深的谋划。

“先生,我这就去。”想明白了,自己也是朝廷大臣,宣抚处置判官,一切要以家国为重,其它,都是扯淡。

“去吧,别忘了规格要高,给崔真开国郡公的待遇,让他高高兴兴回去,不要在开封耽误时间。”

大国邦交啊!为了自己的利益,达到预期的目地,把你捧为圣人也是可能的,宗良心下叹息不已。

北方形势不断紧张,宋军偏师频频出击,一些小规模部队也屡屡越境,展开短促的袭击战。

南京江宁府却一片歌舞升平,大家该干什么干什么,前方不断加剧的形势,并没有影响人们的安闲,那是几千里外的事情,胜负不知的战事,反正有王相公撑着。

大内慈寿殿,朱琏斜躺卧榻,韩氏、赵柔嘉侍立在侧,赵炅坐于塌旁,他已经十一岁了,一年的当政让他显得沉稳许多,举止方正,幼稚逐渐脱去。

“太子,北方可有消息传来?”朱琏瞥了眼赵炅道。

赵炅恭敬地道:“北面有王公节制,料也没有大碍,娘娘病愈,还须好生调养。

“太子说的是,太医正说娘娘太过操劳,还须静养些许时日,就不要再操劳国事,朝廷有太子和两府,外面有王公。”韩氏非常放心儿子,赶紧出来帮衬。

赵柔嘉瞥了眼韩氏,淡淡地道:“有王公在,圣人都不担忧,娘娘救安心养病。”

本书来自//.html

看过《权倾大宋》的书友还喜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