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权倾大宋 > 第一二二九章 偷

权倾大宋 第一二二九章 偷

作者:王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4:31 来源:笔趣阁

王秀透过熙熙人流看去,隐约看到几位衣着华贵的年轻人,不由地笑道:“那不是范家二哥,哦,竟然还有吴季叔这厮,他们也露天而坐,似乎有几分不雅道,呵呵。”

“看来美食吸引力不小,可以照例在城中开设,士庶可以就近享用美食,多半会呼朋引类,携家带口,增加朝廷收益。”费苏坏笑道,他举一反三,开始勾画城中的美食街道,商业税赋远超农桑,一个行在能带来多少?整个江右各大郡呢?想想都让人笑了。

王秀对看到世家子弟吃喝不以为意,又不是理学禁锢时代,这个时代是相当市民化的,除了重臣正式出行,就算是达官显贵出行游玩,也没有让平民回避的道理。

只是,他却知道赵柔嘉来了,范离没有陪同公主,竟然和吴宣他们来吃喝,小两口似乎矛盾很深啊!不过,费苏的话让他眉头微蹙,道:“不可。”

“哦,为何不可?”费苏非常疑惑地道。

“办多了,就不吸引人了。”王秀没有说明原因,只是悠悠来了句。

费苏不愧是经年的老手,立即明白过来,你要是城里办美食街,城外的贸易区怎么办?就算城内有了固定的美食街,更会引起恶性竞争,最终非但发展不起来,还会导致市政规划的不合理,造成行政干预时常,引发不可估量的后果。

这不是不可能发生的,而是只要做绝对发生的,万国博览贸易区属于批发市场或高档购物中心结合,城内你可办级商业饮食为一体的商贸中心,却不能强行规划街区。

“不过,你的法子稍加改动,倒也可以在南城实施。”王秀眼珠子一转,似乎想到了什么。

说到南城也就是外城,是因随着人口增多,城外商业区也大大增加,朝廷决定把江宁向南扩张。

原先的外城和内城合并,称之为内城,城池向南扩张,南北延伸城墙十五里,东西延伸二十五里,把江宁府建成江右大城,成为名副其实的南京。当然城区县城也不能一个江宁县了,而是设置玄武、江宁、上元三县。

外城添设个商业中心,也是蛮不错的,费苏心下盘算着,却兴致勃勃地道:“还望山长指教。”

“谈不上,外城城区的设置,居民区留出些许小型街道,由官府出钱盖店面,搞一些地方特色的美食物品街道,既方便百姓购物生活,也能弥补到达城北的不便利。”王秀把小型美食街主张拿出来。

虽说,大街小巷有酒肆美食铺子,却不影响规划几条小街道,还能够形成资源上的互补。

“山长设想大善,如此,北部形成统一的贸易区,南部是零散特色商业区,朝廷又能收入颇斐。”费苏呵呵地笑了。

“先生设想是好,只是六个带回的种子,我看还是不要官府强制推广。”宗良眼前一亮,立即想到了玉米种子推广,感觉官府推广弊大于利。

“如今,各地民田多种米麦桑麻,若要令百姓大量种植玉米、甘薯和土豆,恐怕会引起民怨。先生可曾记得,真宗皇帝取三万斛占城稻种,饬令士民改种,至今尚未在江右、荆湖各部推广,也是民间的阻力。”

“近年来,朝廷推广甘蔗种植,也是成效不大,并非农户不愿种植,而是地方官的缘故。”

王秀立即警觉,宗良说的很不错,就像某些技术应用,往往是商人推行开来的效果,远远高于朝廷推行,因为商人会殚精竭虑让利益最大化,自然会不遗余力地宣传,朝廷却不可能做到这点,地方官为了省事往往摊派,为了尽快赚到政绩,还用行政权力强行推广,引发抵触情绪。

就像玉米不可能种植到南方,你要真让官府推行,南方各军州不翻了天?地瓜也是,种在山地的甘甜美味,你放在江南水乡试试,农户不跟你拼命才怪。

“大哥说的有道理,差点忘了这茬,是不应该官府来推行,定要交给商人来办。”

“先生,琉求还有崖州气候湿润,完全可以鼓励当地居民种植,不用强求江右福建生民种植。”薄章发表了建议。

王秀一阵难堪,那么多年来,自己竟然没有看出来,恍然道:“好啊!说的不错,琉求土人稀少,福建渔民经常来往,可以让他们带去,命琉求巡检司派员散播,相信海商必然会蜂拥而至,白糖可是有大利的,可交给兵部、司农寺定下条陈厘款。”

宗良看了眼王秀,又道:“朝廷殖民南海,又向南州迁移,琉求却不得不充实。此处和南海不同,荒年流民可以迁徙到岛上,逐步取代土人,又能解决厢军靡费。”

果然是三人行必有我师,能和当代精英探讨问题,王秀认为收获是巨大的,朝廷遇到灾荒就流民青壮编练成军,解决了大半流民问题,逐渐形成惯例,只是军队数目增加了,战斗力却减弱了,他也没有好办法,除了鼓励海外殖民,依然把流民编成厢军。

只是,愿意去海外的流民并不算多,有愿意铤而走险的,更有蜗居家园的,厢军依然非常庞大,占用相当数量军费,根本就不能打仗,就算遇到签发的校阅乡军,也是一触即溃。

琉求,也就是后世的台湾,面积并不小,距离大陆也不远,应该会有不愿去南海的流民愿意去,能够安置灾民,又能发展经济作物,官府再给予一定补偿,相信愿去的人不少。

对,消灭当地土著换成流民,政策和南海固然大差不离,也显得尤为残酷,却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三代人口之后,将会是客家人居民,对本土的向心力会很强,不在会出现本岛和外籍人士的争论,无论大陆政权怎样变迁,独立是不太可能了,一举三得啊!

哦,还有个北方的倭国问题,这可是个老大难题,经济上不断地入侵,等彻底解决北方问题,就应该把倭国提上议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