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权倾大宋 > 第一二零一章 战争属于顶级利益阶层

权倾大宋 第一二零一章 战争属于顶级利益阶层

作者:王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4:31 来源:笔趣阁

管家推门而入,递上一份名帖,封元接过来打开,不由地道:“哦,怎么会是这厮?”

“官人,是见还是。|每两个看言情的人当中,就有一个注册过可°乐°小°说°网的账号。。。。。。”管家见封元脸色不悦,迟疑地要去推脱。

“他在门外?”封元不经意问了句,还拿不定主意。

“他说有要事求见,生怕别人看到,我先把他引进门房等候。”管家也是人精,自然知道些许龌蹉事,绝不可能见光,也就拿捏着自己办了。

这里不能不说,管家甚至那些低等仆人,他们和主家的关系,并非是人身依附关系,反倒是雇佣关系,你出钱聘请,我来为你做事,市面上也有专门提供仆人的行当。

当然,也存在人身买卖关系,一般都是侍妾,却受到官府的严格登记,你可以赠送友人,却不得伤害,要偿命的。

所以,这些职业的仆人,有着相当的规矩,该问的问不该问的不问,很少出现出卖主家现象,否则饭碗可就砸了,还要受到官府追究,今后可没人再用你,哪怕是主家对头也不会,更重要的他们有相当的职业敏感,知道该怎么办事。

封元玩味地看了眼管家,稍加沉吟道:“请他来书房,记住,不要让府中人看到。”

“是。”管家心中凛然,急忙应诺退出去。

“夜半来访,看来还真是有趣啊!看看这厮能给我怎样惊喜。”封元撇撇嘴,背着手在书房里度步。

天逐渐地变暖,来自北方的海船逐渐到来,一批批白银或是银矿石运抵港口,皇宋银行又高调宣布,再次发行两千万贯宝钞,并准备发行一千五百万贯战争债券。

真是,有了钱就是好办事。

嗅觉敏锐的商人,隐约感到不太对劲,以往是北风来银,南风来金,朝廷不会大规模印制宝钞,今年不仅印制两千万宝钞,还一次性发千五百贯战争债券,想到前段时间军需品订购的增加,绝对是大战前的准备。

这就让人有所思了,不断汇集的海外财物,庞大的金银货币储备,能够遇见经济被战争所刺激,要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很多人放佛红眼的兔子,等着分这块大蛋糕,却还有人迟疑不决。

实际上,大宋行朝经二十年的发展,国力到非常雄厚的程度,一旦转入战事体制,不仅能对经济产生强大的推力,还能消耗大量剩余积压产品,完美摆脱经济危机。

应该说,王秀慢慢地选择战争,主要从经济方面考虑,从宝钞发行开始,大宋的经济就出现危机,那时随着灭夏战争红利,还有大量的消耗补充,不断推动经济发展,危机并没有那么强烈,经过政策性调整,把危机爆发延缓了。

随着海外掠夺不断积累,市场并没有完全形成,供求的矛盾再次要爆发,新旧矛盾积累能量惊人,要是再不释放出来,恐怕就要形成火山爆发。

征伐交趾打通陆路交通,最大的目的就是为经济考虑,让本土和海外军州建立陆路联系,建立水路并行的道路,加强对南海各国的控制,从而更多地倾销商品。

南海的征伐战争,并不拉动本土经济,那都是由侍卫水军,还有海外军州独立完成,只能说形成势力范围,才慢慢成为商品倾销地,还有原料的开采地,两者具备的话,大宋行朝经济爆发大危机,也能勉强支撑过去。

可以说,交趾不亡,大宋决不收兵,更隐晦地一步是占城,就算灭亡交趾,大宋行朝的陆路也非常薄弱,容易被占城、真腊切断,假虞灭虢势在必行。

北伐战争则是彻底解决矛盾主要手段,打通倾销商品路线,是为了长远考虑,这场对北方的战争,除了政治上的需要,那就是通过战争刺激经济,那些商贾和工坊主需要战争,他们需要给日益萎缩的经济,打上一针强心剂。

尽管,很多平民对收复故土不感兴趣,甚至在收复西北之后,人们普遍排斥西北军州,因为那些落后地区拖了他们后腿,分了他们的红利,要不是有海外大量金银的流入,平衡了东、西部的不均,恐怕人们早就闹腾了。

王卿苧恰恰是其中的核心人物,也是很低调的幕后操纵者,她拥有无以伦比的财富,除了银行的投资,海外的矿山,国内的一大摊子更是让人心惊,京东商行逐渐陷入困境,必须找出一条出路,战争就是最好的途径。

只是,她是王相公的大姐,不可能站到明面上,也不需要在前台,自然有庞大的利益阶层团结在她周围,有人为她冲锋陷阵,也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议。

那些代表平民阶层的士人,开始发出呼吁,说是富商工场主妄图更大利益,不惜发动战争,倒也引起很多附和。

可以说是,平民不希望对北战争,顶级富商却非常渴望,权力却掌握在顶层,要不是有收复故土大义存在,那些老臣还健在,恐怕会有人跳出来直接反对北伐。

此时,各军州开始清点在册丁壮,并对乡军和招箭社进行训练,选拔壮士编入禁军,驻扎各处的禁军也开始汇集,沿河各军州纷纷紧闭关防,防止金军突然性地袭击。

王卿苧近水楼台,不能公开地带头,却能私下走兄弟门路,让王秀颇为无奈的是,自家的姐王新真,竟然也喜欢上了经商,带头走他的后门起来,这可不是好现象。

王家大娘子一贯作风硬朗,十四姐又得到家中几位夫人的喜爱,自然是统一战线,让他做了不小的让步,至少说是给自家小娘子置办的嫁妆钱。

玉阳宫,作为专门为朱琏修建的行宫,经过一次扩建,绝不比大内占地小,还建成了高大的宫城。

也是,大宋行朝国力强盛,皇室的待遇自然非常丰厚,外朝也经过商议,认为皇室没有几座行宫别院,实在是体现不出央央上国的风范、

外朝主动拿出太府钱,陆续修建三座行宫,玉阳宫自然首当其冲,成为最大的行宫,被称为北宫,大内则是中宫。**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