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权倾大宋 > 第八五二章 任人唯贤

权倾大宋 第八五二章 任人唯贤

作者:王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4:31 来源:笔趣阁

(四库书)

“拜占庭人尤里斯、布鲁图,汉家名字王吉,字安然。 ”

众人听了,脸色各异,却不外乎很意外。

李纲脸色很不好看,难道朝廷没人了,竟然用色目人充任公事?不要小看区区公事,那可是权同总理南海各国事务公事,等同于王伦的副使,简直让人接受不了。

应该说,大宋士人的心态是包容的,用夷人为官也是无不可,却因连番遭受外族屈辱,正在慢慢地封闭,更何况是职责重大的邦交。

“王吉虽是色目人,但来往南海多年,通晓数国的文字,又对朝廷礼仪非常熟悉,是使副的上佳人选。”王秀坚持用王吉,在他看来对方是夷人不假,却也有可取之处。

大宋行朝迟早要走出大陆的,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才是正理,番邦人只要有才华特色,符合朝廷利益为何不用?

尽管,无法全然保证对方的忠诚,但一个强大的帝国本身就有吸引力,只要运用得当,还是能收取人心的,就算是本土人又能怎样?该背叛时不也一样。

“难道朝廷无人可用,竟要任用化外之人?”许翰的脸色很难看,当即出言反驳。

秦桧也是咂咂嘴,不悦地道:“朝廷是有让夷人出使先例,但大军孤悬海外,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不得不防啊!”

王秀很在意秦桧的态度,历朝历代用夷人也有,相当部分的人也能接受,看来是远离本土,万一用人不当导致外交失败,后果不是谁能担当起的。

但是,他又必须要搏一搏,去说服众位大臣接受他的意见。当然,他绝不会像唐代任用所谓遣唐使,把扶桑的间谍委以重用,所用之人都要经过甄选,不能接触核心机密。

“陛下,诸位大人,王吉是拜占庭人不假,但他多是居住国内,夷人说的丝国早就是他故乡。再说,人臣背叛没有远近而是厚薄人心,敢问各位,历朝历代不用说了,就说国朝多少人投效蛮夷?”

王秀丝毫没有客气,揭开了别人伤疤,道:“党项人之所以能称雄河西百年,士人出谋划策功不可没。远的不说,就看虏人南侵,多少士大夫投敌,又有多少将帅出卖家国,河北已经有半数生民,甘愿易服秃发。”

“人心叛顺就在一念之间,家国强盛锐意进取,谁不愿意建功立业,封妻荫子?”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秦桧仍然没被说服,还是不赞同用色目人,他的话出自本心,完全不同争权夺利。

“事关重大,还需要谨慎才是。”李纲犹豫再三,王秀说的有道理,但他仍对追逐钱财色目人不放心。

正如许翰说的,大军孤悬海外作战,岂能让夷人协助邦交?这简直拿数万大军为儿戏。

王秀不免摇头叹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黍,这儿不就是钱财利益吗?兼收天下人才,绝不是中国一隅,大宋要想延续不绝,建立海外国土,兼用夷人势不可免。

既然有些事必须去做,何不现在慢慢摸索,他稍加犹豫,双目盯着李纲,才道:“何为天下?”

“王大人有话直说。”李纲眉头微蹙,那么浅显的道理,还拿来问他,真不想回答。

“天下乃天子所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就是说拜占庭当为天朝藩属,王吉亦是大宋藩属子民,为天朝尽忠也是臣民本分。再说,此人长久生活在杭州,除了相貌,哪里不是天朝子民一般。”王秀拿出泱泱中华来反驳,倒是让人不好辩解。

赵谌脸色好看许多,王秀的话让他高兴,无论怎样说,自己是天之子,天下的帝王。至于近处纷争不断的女真、党项,还有草原、南海的部族,他自动地过滤了,不由地问道:“不知此人是否可以信任?”

“此人已经娶妻生子,在两浙路有很大的买卖。”第一点没有太大说服力,很多夷商都有妾室子女,为了权势财富抛弃妻子的事,历朝历代层出不穷。

第二点就能说点货色了,那也得看有多大的营生,大到足以让人不能割舍。

“此人有多少营生?”吕好问不失时机地问道,他也把握到问题的关键。

王秀稍加沉吟,毫不迟缓地道:“有几处茶场,还有百余倾良田,从事丝绸瓷器业,还是扩大他的工场。”

吕好问慢慢颔首,淡淡地道:“既然有利可图,此人还勉强能够信任。”他是放下两分忧虑,产业到了足以吸引人的地步,相信王吉自己有斟酌。

“难道别人不能给他巨利,像这种唯利是图的小人,岂能担当重任。”许翰发出他的疑问,确实带有普遍性。

士农工商,商人带有贬义,自周灭商开始使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商人做事情带有功利性,家国的概念极其单薄,为了丰厚的利益,甚至可以把家国待价而沽。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历朝历代屡见不鲜的故事,汉代匈奴屡屡寇边,边地回易商人功不可没,女真人击破河北,也有不良商人的功劳。

王秀也很无奈,他曾经提出三倍之利论调,三倍的利润,足以让商人践踏一切,别人怀疑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给予王吉足够的利益,这厮的向背还真好说,人家本来就是背井离乡,谋取财富的。

不过,他更关心的并非怀疑,而是对异族深深地戒备,最终发展到歇斯底里,这不是没有可能,而是现实存在的。

大宋开国局面不利,游牧民族发展到半游牧,已经有了土地意识。随着,朝廷几次扩张的失败,导致国土面积狭促,无法和汉唐相依并论,陇右都护府形同虚设,士人的格局无形中也缺乏大气,逐渐趋于保守。

契丹压了百年,然后是女真人的狂飙,打压的大宋政权喘不过气来,让士风不断变化,理学终于有了合适的生存土壤,除了还有一颗开放的心,士人的思想日趋僵化。

(四库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