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权倾大宋 > 第八五零章 西征的廷议

权倾大宋 第八五零章 西征的廷议

作者:王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4:31 来源:笔趣阁

(四库书)

王秀摇了摇头,看了眼李纲,意味深长地道:“拒在门外不等于归附。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李纲眼前一亮,他是知道王秀有意西北的,在某些场合也交流过,看意思是动了打党项的心思,正是符合他本意的。

不过,还有有所顾虑,沉声道:“如今,大军正在南征,怎有余力分兵?”

“不过是侍卫水军而已,那是以战养战,西侍军打了十年下手,也该做做庄家了。不然,人家肯定有怨言。”王秀微笑看着李纲,态度颇为调侃。

这厮真不是东西,原来还是要留下钟离睿,李纲不由地翻个白眼,心里憋屈地不行。原来,一旦要有战事,作为都承旨的钟离睿,肯定不会再有别的安排,要留在枢密院。

众人也意识到王秀没说的话,对党项动手是好,自赵佶时代就对党项猛烈进攻,采取蚕食的策略,步步推进,要不是女真人南侵,凭借大宋国力硬消耗,估计党项人就坚持不住了。

对南征不太感兴趣的人,对西进却有浓厚的兴趣,因为这是丢失的领土,重新收复的意义非凡,没人不想建功立业。

秦桧心下颤悠,暗叫自己真实愚蠢,竟然忘了王秀有西进的意图,妄做了次小人,急忙道:“仅凭陕西,恐怕难以成事。”

王秀似笑非笑地看了眼秦桧,平淡地道:“西侍军不敷使用,北侍军和殿前司可以调动,也可以签发天下丁壮。”

“虏人狡诈,不可不防。”谭世绩悠悠地来了句。

“墨迹未干,他们就是再无耻,也不会撕破盟约吧?”李光有点犹豫地道。

两人说中了要害。金军在河北河东,依然保持强大的兵力,一旦西北有事,北侍军大批西调,女真人肯定又要占便宜,那时朝廷真不好应付了。

“虏人素来毫无信用,一旦我陷入西北乱局,他们必然长驱直入,到时悔之晚矣!”许翰毫不犹豫地道,惨痛的教训让他忘记,是赵佶、赵桓父子的失误,大宋诏令朝令夕改,才导致女真人有恃无恐。

吕好问白了眼许翰,他在兵柄上和许翰有不同见解,造成两位枢密大臣的不合,当下不悦地道:“朝廷用兵西北大有好处,当年太上已开拓大好局面,所幸陕西军民浴血奋战,才保住了有利地形,朝廷汇集大军,完全可以奇袭灵州。”

时隔百年,除了和党项人正式场合,大宋君臣称呼兴庆,还是用灵州代替。当然,夏建国的都城,在李元昊时代前往兴州改成兴庆,早就面目全非了。

秦桧酝酿良久,谨慎地道:“西进,有多大把握?能否迅速结束战事?”

这话算是问到点子上,能否快速结束战事,是女真人会不会南下的关键所在,没有人怀疑秦桧的问话,目光全转向王秀,希望能得到让他们满意的回答。

一旦发生旷长日久的战争,绝不符合大宋行朝的利益。

王秀被众人关注,浑身是那个不自在,他斟酌下语言道:“七成把握,为期一年左右,最迟不过两年。”

众人目光顿时黯淡,两年太长了,足够女真人做好准备,寻找借口南下,到时候进退不能。一年时间,似乎又有点太短,给人不真实的感觉。

“不过,只要兵力搭配得当,也用不了太多兵马,只需要陕西和殿前司禁军为主力,北侍军不需要大动。”王秀可不想灭了士气,那样只能让他的计划落空。

其实,精兵政策也有不足之处,面对两个到三个的战场,人员素质高不假,却很难达到一定的规模,无法保证取得战场主动权。简单地做个例子,对付两倍兵力,兵员素质和动用技术不需要高出许多,三倍兵力则需要对手付出一倍的技术优势,依次类推地递增,绝不是简单地乘法。

富有灵感的将帅,高素质的兵员,先进的战争技术是胜利的关键,却不代表人力过时,无论冷兵器时代还是热武器时代,保持一定规模的庞大军队,也是必然因素。

“诸位,这是灭国之战,时间不可能太短,动员兵力不可能太少,就算是北伐前的一次预演。如果可行的话,抽调殿前司会合西侍军,先期汇集禁军十五万,缘边签发乡军十六万,征发民夫五十万,不需要北侍军大规模西调,只需要以旅营为单位练兵。”

“兵力不算少了。”李纲看了眼王秀,他并不认为王秀高明,对党项作战运用兵力最高峰,也就是二十余万禁军。尽管那场战争以失败告终。

但是,这场战争决不能掉以轻心,十五万禁军不算太多,只能用乡军来替补人数上的差距,夏军号称五十万大军啊!

“动用人力物力太大,恐怕天下伤筋动骨,被虏人所趁。”连吕好问也犹豫了,认为动用百余万人,实在太过分。

不要认为只有三十万左右军人,五十万民夫,这些都是直接参战,或是在军事道路上转运的人力,沿途各军州都要组织人力物力,参与战事的人绝不下百万。

不要说应付金军可能的南下,就是朝廷财力也不一定能应付,一场战役下来,那就是几百万贯打了水漂。

维系一年到两年的战事,对大宋行朝的国力,绝对是巨大的考验。

王秀也不吝感慨,战争就是吞金兽,支持一场灭国战争,没有庞大的人力物力支撑,显然是不可能的,尤其是需要速战速决的灭国之战,不拿出全力绝不可能。

李纲也有点犹豫了,他是主张进取不假,却不是盲目的傻瓜,沉声道:“王大人,还需从长计议。”

王秀听着很不痛快,这些平时倡议北伐的人,到了真正征战时,一个比一个事多,简直到了令人心烦的程度。

他的决心不容更改,生硬地道:“从长计议,难道大人不明白,虏人正是强盛,朝廷没有战马,根本无法和他们对抗。我们之所以取得几次大捷,那都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但杀伤虏人本族精锐很少。”

(四库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