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权倾大宋 > 第七一八章 钟离睿和费苏的话

权倾大宋 第七一八章 钟离睿和费苏的话

作者:王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4:31 来源:笔趣阁

既然天下一片大好,王秀所谓的改良新政,不过是温风细雨,还有什么可安心的,大家还是好好过日子得了。

就算那些所谓的杂学,能够为他们带来巨大的利益,在对外大加驳斥的时候,暗中给于无形的支持,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嘛!义愤填膺骂是骂,那是读人不务杂的本分,私下有钱挣又是一码事,两者没有任何的矛盾。

议论是公,私下结交是私,名利双收两不误才是君子!随着大宋水军不断南下,争议也好非议也好,既然有源源不断的巨大利益,大家也心照不宣地把辩论限定在义利上,而不是非要闹到不可开交的程度。

真要是把打嘴仗放到行动了,也不是没有,那些都是所谓的傻瓜,没有本事的好处的人。

杭州

“哈哈,快来看这位名家评论,当真是笑话。”钟离睿笑着点了点手中报,吃吃地发笑,神色间破位的不屑。

费苏正在茶,他的生活味很高,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切都非常讲究。放下精细的官瓷彩陶,接过报扫了眼,淡淡地道:“何事让明叔兄兴高采烈?”

钟离睿眉头一挑,淡淡地笑道:“看看评论版,一位夫子评价蔡易之的段子,相当精辟啊!”

“哦,那倒是要好好拜读。”费苏含笑看着报纸,脸色逐渐沉凝,玩味地道:“这不是尹先生的大论嘛!哎,似乎还有几位老大学的观点,怎么把矛头都对准了蔡世叔。看看,给夷人以国人待遇,授夷人差遣,言利而不将教化,恐怕蔡世叔焦头烂额了。”

钟离睿地笑了,道:“这些老儒,平日里之乎者也,不知农桑四时,整天里嘀咕别人,也就是大人真正的宰相胸怀,容纳百川各家之学,那些螳臂之言还不入他耳中,只不过刘三哥任由他们评论朝廷,恐非存身立命之道。”

费苏放下报,饶有兴致地看了眼钟离睿,玩味地道:“尹先生谈的不无道理,三哥身为玉泉山院山长,也要为士林表率,明叔多虑了!”

钟离睿眉头一挑,心中却不以为然,呵呵地笑道:“解斋的也是,却是我浅薄了。”

费苏认真看了眼钟离睿,似乎发觉不太对劲,又道:“尹先生是持平至论,他们和蔡世叔看法不同,那些老儒们是发牢骚一身的酸,尹先生却直中蔡世叔要害,不可同日而论。”

“有几分道理。”钟离睿端起茶慢慢地味,心里早就翻了几百回,看来自己要融入王门子弟中,还是不太可能,像费苏这种王秀重视的经济之才,也难免有门户之见。

他是王秀的心腹不假,甚至可以和宗良为王秀左膀右臂,但在那些商水学校出身的王门子弟眼中,始终是远一层的外人,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费苏眼珠子转了两转,飚起二郎腿,似笑非笑地道:“明叔下任知杭州节南海,能否比蔡世叔走得更远?”

钟离睿一怔,他不想费苏倒打一耙,这可是问到了点子上。蔡易虽是王秀倚重之人,但他也确实秉承祖风,对言利这一套轻车熟路,上任一年来几次大的动作,比王秀当年知杭州时还要彻底,光是他请奏夷商出资办理实业,授予散官阶这一项,就足以惊世骇俗、引起士林的惊讶。

当年,王秀只是提议,却没有迈出这一步,最多只是给予夷人种种经济上的优惠。

尹焞在报纸上尖刻的指出,蔡易与王秀施政冒似雷同实则大异,白了就是王秀还顾及士人的颜面,在对待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面前,处置较为圆滑谨慎。

蔡易没有这么多的顾及,尹焞下的蔡易并不是真正的儒者,甚至他对待利字要远远超过蔡京,为了赚钱不择手段,实在是有辱士大夫脸面。

费苏见钟离睿不语,冷笑道:“不过,明叔兄的也有道理,玉泉山院乃先生寄予厚望之所在。”

钟离睿不置可否,他不敢对王秀理念了如指掌,却认为略知一二,王秀最寄予希望的并非是玉泉山院,但他并不十分的确定,只好笑道:“解斋高论。”

费苏没有察觉钟离睿神色游离,他的思维海阔天空,道:“明叔兄,虏人在边地倒是安定,不知你有何看法?”

钟离睿懒散地笑了,道:“有意思,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还是多想想远在南海的高八哥吧!人家的通判当得好好的,入朝就能有馆阁荣耀,这会就被派到了烟瘴之地,想想也怪难为人的。”

“八哥?他那里是九死一生的,记得他曾经过,不如三哥武不如四哥,不如奋起一搏,算算风向和时辰,二哥的船队也该到了。”费苏似乎对高堪不感兴趣,人总有自己的喜好,他对相对沉寂的高堪、薄章等人,没有太多的关注。

钟离睿摆了摆手,淡淡地道:“单凭奋起一搏的胆色豪情,就让天下豪杰为之丧气,要知道这几年来,多少人一去不归,能在外面站住脚的,哪个不是响当当的汉子。”

费苏可是两浙路海事局最高官长,自然知道南下的人来人往,就听回来的人,也知道南海不是人呆的地方,几次跟随船队南下的破落户,十人死去五六人,还是医药及时跟上的情况下,不然会死的更多。

他也赞成开拓南海,但在方式方法上有自己的想法,王秀的办法极为粗暴,那就是放开人口,以人命去填口子,优胜劣汰下让人口逐渐适应,并来往两岸最终形成整体。

那要造成多少人的死亡?他很不赞成王秀的无情,认为中原和东南也经过几百年才慢慢融合,形成今天的繁华,岭南仍然没有完全融合,南海要放在岭南之后,制定几代人的计划慢慢地去融合,而不是强行殖民。

他就针对李长昇率军出征,带了几万讨生活的平民上奏弹劾,简直拿人命不当一回事,数万人最终能生存几人?难道朝廷诸公没有想过。

手机阅读本站:

本书地址: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