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权倾大宋 > 第六二五章 新山长之论

权倾大宋 第六二五章 新山长之论

作者:王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4:31 来源:笔趣阁

[燃^文^书库][].[774][buy].[] 当然,所谓杂学的兴起,也为书院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讲学和学子待遇不断提高,你不服还真不行。【更多精彩小说请访问】诗赋经义学子,靠着百倾良田提供生活补助,但人家算、化等所谓杂学学生,往往看不上那点‘微薄’的口粮补助。

最让那些持批评态度人没面子的是,杂学学子一旦有了创新,不要说专利费用,单凭第一次买断的钱财,就足够人富足一生,吸引了很多士子竞相投入杂学,反倒是经义诗赋堂逐渐处于劣势,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对杂学学生‘微薄’的补助,在别人看来就是一笔丰厚的资助,中等生每月粳米二斗、钱二百文,上等生每月粳米四斗、钱四百文,就让学子竞相来报考书院。

优良的环境,优厚的待遇,也让很多名士也加盟进来,不要说执一方学问牛耳的王秀,就是叶梦得、李清照、尹、李侗、王次翁、喻樗、刘勉之、刘子翠、熊蕃、江贽等名士,足令天下书院黯然失色。

今年,书院缴纳的朝廷税赋,竟然有十六万贯,这是什么概念,几乎相当于内地一个三等县的税赋。

玉泉山研究院和杭州、温州王家合作,隆重推出了座钟,就足以让很多士人对杂学有所改观,玉泉山的数理化甚至研究院的科目,被好事者称之为“王学”。

一切,都在静悄悄地进行,似乎往好的地方潜移默化。

单说那座钟的买卖,王卿是做了妥协,王纪百货抓们成立钟表行,占整个钟表生产的一层半投资,其它是玉泉山研究院和杭州、温州王家联合投资,专门成立玉泉山制表堂,就在两个月前,数百座大小不一、价格不等的座钟投入市场,有标金镶钻奢华型的,也有古朴简单实用性的。

正应了那句一鸣惊人的话,一句亮瞎狗眼的广告词:逝者如斯夫,代表着座钟的横空出世,引爆了一颗重量级原子弹,点燃大宋工业革新的火捻。

嗯,应该说是一个引子,还远远达不到工业革命的启端,毕竟是继利国这个火星之后,又一个成功的范例。

民间在一阵沉寂后,爆发出高昂的热潮,毋庸置疑的是,商人永远走在社会发展的前列,哪怕他们成为社会进步最大的阻碍,也不妨碍他们刁钻的眼光,只要有前景就少不了他们的身影。

火爆,绝对的火爆,不到一天时间,座钟被一扫而光,两浙路尤其是杭州富人购买力,可见一览。

不要认为是几百座钟表那么简单,最便宜的座钟价格在三百贯,最贵的达到令人咂舌的八千贯,可见商人们的实力。最令人震惊的不是销售,而是很多商人下了订单,一天内达到玉泉山制表堂两年的饱和生产量,简直是造钱啊!

经过几个月的使用,座钟的实用性得到认可,成为有钱人的面子,你家里不摆台六百贯之上的座钟,那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有钱,纯粹是土鳖。

整个杭州乃至整个两浙路都疯狂了,并且不断地向外蔓延,各地的商人闻讯而来,订单不断地签订,当然少不了两层的定金,多是中高端的座钟。

王卿和王密、王升兄弟简直合不拢嘴,能不高兴吗?

他们可是知道成本的,两层的定金,简直拿这群傻帽的钱来生产座钟,价格越高的座钟连定金也用不完,运出去缴纳的余款都是纯利润,完全是喝血的暴力,超越当年王秀和何老道三倍之利的辩论。

连王卿都有点害怕了,专门捎信给王秀,问座钟会不回引起不良的影响,太暴利了,简直是抢钱行为。

王秀的回信很简单,暴利也就能维持几年,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有钱不赚那是傻子,再说都是富人的钱,不赚白不赚,不要心里不安,那就拿出部分利润投入居养院。

当然,既然有生产,必然有投机者仿制,有些商人买回去就找人研究,无一例外都以失败告终。

有些精巧的设计很难仿制,就算你仿制出来,无论是精巧度还是耐用度,都差之千里啊!花了大价钱的第一批吃螃蟹者,简直欲哭无泪。

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座钟不断推出,科学理论和技术不断深入,座钟的秘密终于被人解开,第一台非玉泉山制表堂座钟得到认可,这也是十年后的事了。

十年的时间,无论做工技术和名气,玉泉山制表堂都上升到无以伦比的高度,彻底占据高端钟表行业的产业链顶端,新崛起的制表行当不容易超越,这就是老品牌效应,人们从内心深处,还是原相信第一个品牌的,这是后话了。

却说,叶梦得捻须一笑,悠然道:“愿中时常有些失心疯,玉泉山当执天下学问牛耳,说的恰当好处,文实三年内有这番成就,实属难得。今岁赴行在应试的学子数百人,或许书院要出不少进士了。”

李侗翻个白眼,讥笑道:“中个进士又有何能耐,我教的是真正研究学问的人,不是那些混官场的酸儒。”

“道不同不相为谋。”叶梦得淡淡地笑了,李侗能言善辩,所教的学子大多出了名的辩才,自己可不是他的对手。

“好了、好了,莫要再玩笑了,王相公就要回行在述职,你们还再此调笑,当真是几个老顽童,要是让学子看到,敢情明日又上东南新闻的头条。不过,相公要赴天下大任,书院也不能没有掌舵。”李清照笑着道。

“居士说的是正理,书院山长何人可以担当?文实拿个主意才是。”尹一脸严肃神色,扫了眼默不作声的刘仁凤。

王秀若有所思地看了看尹,慢悠悠地道:“在下回京理应有一位得力接任者,不过,山长干系书院前程,断不可草率定夺,尚须细细参详。,拿出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李清照亦是深以为然,颔首道:“相公说的有理,那以相公之见,何人可为山长候选?”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