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权倾大宋 > 关于书中的主角名瑕疵问题

权倾大宋 关于书中的主角名瑕疵问题

作者:王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4:31 来源:笔趣阁

耿南仲明白赵桓奋力拒绝接诏,是怕前唐武后废中宗事重演,当下会心一笑,轻声道:“陛下多虑了,今日之事,臣以为不如顺水推舟,陛下登基大赏众臣,如李相公、吴相公等拥护陛下,以国舅代高俅执掌殿前司,再寻机于虏人议和,二事即成,还有哪个还能撼动陛下。笔`¥`痴`¥`中`¥`文www.bi~chi”

赵桓低头寻思片刻,半响才道:“好,朕封卿资政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一切拜托卿家了!”

“臣谢陛下。”耿南仲嘴上很恭维,但他心中却很不满意,他的志向是宰相,签书枢密院事算个鸟?不过,他还是有意无意看了眼王秀,那股子不打压不痛快的狠劲啊!

王秀一阵牙疼,赵桓也太那啥了,对危机没有半点解决办法,封自己人大官,又是那么的大方。你封赏提拔也行,总得用点有能耐的人好不好?真不是该说什么。

“王卿家把守关防,也算劳苦功高!”赵桓面带优容地道,但他的目光并不真诚。

“臣尽本份而已。”王秀明智地划开距离,他维护赵桓上位不假,但也不想过分亲密,当着赵官家的殉葬品。笑话,老子是赚取资历的,不想改变历史让自己无所适从,只要能按照计划推进就行。

王秀和张启元双双出来,就在福宁殿殿门外,张启元忽然道:“多亏了文实,有惊无险啊!”

王秀眉头一抬,赵桓上位是历史必然,他不过是一个好奇地参与者,也是既得利益者,不免暗自揣测张启元的目地,嘴上说道:“职责所在,子初兄不用赞誉。”

张启元慢慢颔首,细声道:“耿相公性情刚率,喜欢斗闲气,文实还要多担待些。”

王秀心念一动,性情刚率,喜欢斗闲气?这九个字大有学问啊!如果是用‘直’字,那就没有任何问题,用‘率’字令人回味,斗闲气更不用说了,他冷静地笑道:“你该回去侍奉官家,不要在外面太久了。”

张启元心领神会,王秀善意地表达意思,让他的心思没有白费,对头在某个特定时刻,某个特定利益点上,未尝没有合作的可能,他真诚地道:“一切都好,放心。”

王秀淡淡地笑了,无论张启元是何目的,至少他赢得了时间,他不需要权力,唯独缺的是时间!希望自己所做的一切,能给他撑起时间的保护伞,张启元的态度,让他又增加了三分信心。笔`¥`痴`¥`中`¥`文www.bichi

阴冷的一夜慢慢过去,朱琏在女官的侍候下,更衣洗漱,叫来一对儿女早膳,她温柔地看着吃饭也不老实,嬉笑玩耍的赵谌和赵柔嘉,露出慈爱地笑。

“苍天真是待我不薄啊!”她幽幽地自言自语。

青君颇为善解人意,轻轻笑道:“二姐在说甚么?”

朱琏剜了眼青君,笑吟吟地道:“刮噪,将来你为人妇,就明白了。”

青君俏脸顿时通红,娇声道:“二姐尽拿人家开心,婢子愿侍候二姐一辈子。”

“糊涂话,难不成你真想长伴青灯,一辈子每个男人?”朱琏剜了眼青君,笑道:“哎,你也老大不小了,是时候物色如意郎君了。”

“二姐。”青君羞的面皮发烫,轻轻地跺脚。

“有什么害臊的,女儿家终究是要嫁人的。也不能委屈了自己。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在进士中为你择一佳偶。”

青君身为朱琏的女官,又是娘家陪嫁过来的丫眷,是绝对的心腹,自然知道朱琏的心事,与其说为太子担忧,不如说是为儿子忧心。都整整一夜了,宫内还没有传出什么消息,难怪朱琏有些焦躁不安,人在焦躁的时候,往往会联想很多。

同样,她亦是感到忧心重重,做为太子妃的女官,维系这家族和太子的联系。一旦太子登基,朱琏理所当然地成为皇后,那自己的家族也会水涨船高,成为新的权贵世家,她无可逃避这个责任。

一名年约三十余岁的宦官,脸色十分精彩地急匆匆进来,到了朱琏面前,急促地道:“奴臣见过太子。。见过圣人。”

“张泉,胡说什么,你这是?”朱琏脸色一变,声音有些颤抖。

“官家继承大位,要在垂拱殿接受大臣的拜贺。”张泉脸色极为激动,他在东宫任中黄门近十年,太子荣登大宝,出头的日子也就到了,来的时候几乎控制不了脚步,摔了两个跟头。

“恭贺圣人,千岁、千岁、千千岁。”青君乖巧地向朱琏道喜。

朱琏长长舒了口气,压抑着激动的心情,美眸光彩四射,平静地道:“张泉,再去探听消息。”

赵桓已经下定决心,但还是卖力表演一番,但和昨夜相比含蓄了许多,大臣们哪个不是猴精,揣着明白装糊涂,无不卖力地劝解,博取赵恒的唤醒。在众位大臣苦口婆心劝解下,他不太情愿地穿上龙袍,一步三犹豫,最终不得已接受了百官的朝贺。

新皇即位,理所当然地宣布大赦天下,除谋逆大罪外,其余囚徒罪减一等,释放关押轻犯。

同日,赵佶通过三省、枢密院,向天下臣民发布最后一道诏书,表示他除教门事务外,一概不过问国事,居于后宫颐养天年。

吴敏宣旨朝廷一系列变动,最令朝野震动的是三项事宜。以皇子不得担任实职为借口,罢免赵楷提领皇城司一行事,完全失去实权,又以皇子担任太傅,乱了人伦纲常,连太傅的虚名也罢了,打击的彻彻底底。

如果说后来的肃王赵枢、景王赵杞、济王赵栩,甚至康王赵构,还曾奉命出使女真人的营寨,郓王赵楷则从此退出政坛,变为“性懦体弱”之人,连大好的才华也废了九层。

赵桓的舅父,翊卫大夫、眉州防御使王宗濋,取代高俅管干殿前都指挥司公事。最为震动的朝野的是,诏旨太上皇帝赵佶和郑太后立即迁出禁中,杜绝赵佶干预朝政。

王黼简直被吓死了,他可是把赵桓往死里得罪啊!从昨夜赵楷狼狈不堪地回来,他就意识到全完了!这个寒夜对他而言,同样是难以煎熬。

第二天一大早,他立即换上官服,备车前往大内觐见天子。他不是被罢官了吗?怎么还有官服,能去觐见天子?他和当初王秀一样,被罢的只是职官而不是阶官。

现在,他仍然是开府仪同三司,最顶级的文散官,绝对有资格参加朝廷的大庆,但已经没有了职掌实权。

当他到了宫门,却被班直侍卫挡住了,赵官家不见他,想当年跺一脚,开封府地面也要震三天的碧眼相公,如今沦落到跪在宫门口苦苦哀求,人家却不搭理的程度,真可怜啊!

王秀看在了眼里,心里很不是滋味,脱了毛的凤凰不如鸡,王黼可恨却也可怜,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不过,他对王黼彻底没了兴趣,一个早就过了保质期的烂肉,看到了感叹一下可以,太关注了浪费宝贵时间。

值得他关注的是,赵桓初登大宝的这几项措施,开启了一个父子不合,君臣不睦的局面,后世史学界颇为玩味。

数十年后,王门中出现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号称王门十五子之一的宇文成及,担任《续资政通鉴》总撰时,评述这段历史,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赵桓的太子地位没有动摇并最终即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深入人心的长嫡子继承制度,有力地支持着赵桓;他本人一贯低调,乃至善于伪装;竭力拥立赵楷的王黼罢相,暗中支持赵桓的李邦彦拜相;还有是王秀在那天夜里,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言以蔽之,赵桓继位实属必然中的侥幸,然而皇位继承权之争只不过是赵佶、赵桓父子内讧的前奏而已,赵桓即位并不标志着问题的化解,反倒意味着矛盾的深化。

如果说,此前赵佶尚处于较为超脱的地位,表面上还只是赵桓、赵楷兄弟之争,那么此后则是赵佶、赵桓父子之间的直接碰撞,对大宋帝国是灾难性的!

赵桓感念李邦彦对他的庇护之恩,以李邦彦为太宰,张邦昌为少宰,吴敏为枢密院使,耿南仲才当了几天的签书枢密院事,就升迁为尚书左丞。

宇文虚中也得到了好处,凭借他的声望,被任命为河北、河东路宣谕使,前去陕西路宣谕姚古、种师道救援东京。

他还做了一项算是让人眼前一亮,却无碍大局的事,朱琏在当天被册封皇后,下诏放宫女六千人,罢去内外官府司局百余处,精简宫苑和道宫官吏,自然得到朝野的称赞。

王秀在赵桓几位第四天,入宫觐见天子。就在当天,张启元被任命为枢密院副都承旨,用意非常明显,分化他的权力,并取得上升的台阶。

不能不说,张启元押宝押的很准确,多年的投资没有白费,枢密院副都承旨官位不高,执掌却非常重要,关键是赵桓要大用他的前奏,取代王秀的都承旨地位,时间屈指可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