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海上升明帝 > 第608章 大使、华商

海上升明帝 第608章 大使、华商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6:08 来源:笔趣阁

总督范德朗给魏安等举行了隆重的接风酒宴,宴上提出要在城外运河边划一大块地给魏安建大使馆。

“巴城寸金寸土,运河边更是宝贵,我们也不好占用如此宝地。”魏安手端着酒杯,杯里的朗姆酒他抿了一口就喝不下,便就端在手里做样子,“本使有个不情之请,想请范总督给我们在城外划一块荒地,只要在海湾边,距离巴城远些也没关系。”

“我们可以自己请工匠建一座大使馆。”

范德朗满面通红,他给大明的这块地不大,但确实是城中繁华位置了,可没想到明人居然不领情。

思索了一下,最后看在这六船货物的份上,尤其是那些生丝的份上,他最后还是点头同意了。

宴会后,魏安直接请杨昆帮他寻块地,杨昆对新来的这位驻巴大使也是很巴结,赶紧就寻了一块地。

那块地邻近巴达维亚城,隔河相望,既能修码头停泊商船,周边还有大片空地可供发展。

别说建个使馆,以后就是再建商馆,甚至建个城堡、大市镇都没问题。

当然,这块地也紧邻着杨昆自己的土地,要是河这边开发起来,他自然也受益多多。

在刚才宴席上,杨昆被魏安特意叫到旁边坐,席上与跟他谈了些他此行来的任务,甚至将来大使馆定位等。简而言之,魏安以后做为大明官方代表,皇帝特使钦差长驻巴城,主要是负责与荷兰人交流联系的,也负责侨民相关事务,但不会插手具体的事务。

甲必丹依然还是华人首领,他们的那些代征税等特权依旧。

大使馆真正对他们有影响的,可能就是绍天帝要求的领事权。这个权力便是在巴达维亚,如果华人内部有纠纷,那么大使馆可以依据大明的法律处理本国商人间的纠纷。

在涉及华人与荷兰等外国人有纠纷时,虽然要遵守巴城律法规定,但涉及华人的桉件,须通知大使馆,大使馆不仅有桉件知情权,还有旁审监督权。

其它方面,大使馆主要还是负有联络两国,贸易合作等事务。

比如巴城的荷兰人要去大明,也须先到大使馆取得签证,商船前往大明,也一样要登记等。

在巴的华人要回国,也要登记,若要带异族的妻妾儿女甚至奴仆、朋友等回国,更需得到登记批准发给签证等。

总的来说,魏安以后长驻巴达维亚,跟甲必丹杨昆没什么利益冲突,甚至会保护华人的利益,对他们是好事。

正因得到这个保证后,杨昆现在对魏安很是客气尊重。

毕竟魏安也说了,以后大明那边会有更多的商船直接来巴城贸易,到时船、货来了后,都会直接跟杨昆他们这些本地华商联系,通过他们为中介买卖。

大明也对巴国公堂这个华商组织表示尊重和支持。

甚至朝廷还授权给他,对杨昆这样的大华商,授予官衔。

其实就是给他们一个特别机会,允许他们捐银买官。

相当于出钱买官,但并不是真正的买到官职差事,仅是一个头衔,买一个散官。这个头衔可以享受相应的品级待遇,比如说穿相应品级官袍,甚至服色、车马、房屋、乃至坟墓等规格都是不一样的。

另外捐官纳银后,就是官僚阶层了,哪怕没有职务,但有品级,所以也有诸如给官府、朝廷上书言事的权力,见官免跪,甚至免除刑罚的权力,就是不会犯了事直接抓去打板子刑讯,除非定罪后。

甚至于如今绍天朝推行按品级拥有田额等,所以商人如果捐官后,还是有不少吸引力的。

有能力的,也能凭捐纳迈入仕途。

不过绍天朝虽然允许捐纳授官,但所授俱为虚衔,就是只授个官阶而不授实职,且是只限五品以下,各明码标价。

除了可以捐官,还可以捐监,就是出钱去国子监进修,相当于国子监这所全国有名的高校,开了几个特别进修班,花钱就能进。

其实这玩意从汉代开始就有了,甚至汉代的卖官,那都是卖的实际官职爵位,而不仅中国有这套,外国人也一样啊。

比如法国人连拥有审判权的法官、拥有指挥权的军官,只要能卖钱,都一样拿来卖,据说在此时,卖官的收入占到法国财政收入百分之五十一,堪称法兰西经济支柱。

比历史上我大清有过之无不及。

相比之下,朱以海就卖点散官虚阶,给那些人点微不足道的小特权,已经很难得了。

毕竟哪怕是个捐生,朱以海都要五百两银子。

这绝对不便宜。

但对于某些有钱却没政治地位的人来说,五百两给自己或儿子买个国子监生的资格,却又是划的来的。

毕竟国子监那可是镀金,甚至要是真能好好读书,也还是能有出息的。

捐从九品,一千两。

捐正五品,五万两。

最低监生五百两,最高正五品五万两。

价格相差很大,不过正五可以穿绯袍,甚至子弟有恩荫权,还可以封妻赠祖,特权更多些。

当然,朱以海也是故意定的较高,真有这样的冤大头,那逮一个是一个嘛。

“杨会长若要捐纳,本使可以向朝廷上报。”

杨昆对于魏安报的这个捐官的价格有些惊讶,觉得太贵了,但是他也没拒绝,因为若能有个官方身份,还是很有好处的,就比如他在巴达维亚,既是荷兰人任命的甲必丹,又是巴国公堂的会长,这双层身份,让他成为华商领袖,他的事业也因此兴盛。

当年苏鸣岗十五岁就从福建下南洋谋生,这位读过些私塾的福建少年,能文善武,硬是在西爪哇苏丹国闯出一条路子来,成了当地华人首领。

后来他还迁来巴达维亚,并与身在日本平户的同安李旦,在日本长崎的漳州张敬泉、欧华宇,厦门的漳州许心素,暹罗大泥的李锦,马尼拉的漳州黄明左等这些海商,结成了一张以福建同乡关系网组成的亚洲贸易网。

在东线贸易圈,李旦、欧华宇、许心素等人既是合作伙伴,还是结拜兄弟。

而在南洋航线,苏鸣岗与茂哥、林六哥、杨昆等都既是福建同乡,又是姻亲关系。

不过在崇祯年间,苏鸣岗参与的这张海贸大网也破裂,先是李旦早年在马尼拉遭遇西班牙屠华,他的船、货被夺,自己都被抓起来在西班牙人船上当了几年苦工,最后才逃去日本。

后来张敬泉、欧华宇、李旦先后逝世,这才有了郑芝龙的崛起。

荷兰东印度公司与郑芝龙的结盟,最后也让在巴城的这些华商们传统商业模式受到很大冲击,甚至因为苏鸣岗在苏丹进攻巴达维亚之战中,既没帮荷兰人也没帮苏丹,加之战后与他关系密切的总督离任,让苏鸣岗最后不得不辞职返回福建,却又发现局势大变,最终在台湾呆了三年,还是回了巴城。

现在荷兰人又跟大明直接展开贸易,对于巴城的这些华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危机。

“捐个七品,多少银子?”

“五千龙银。”

“那有劳魏大人为小的上报朝廷,”杨昆打算捐个七品,花五千两银子,另外给这位魏大人一千两银子。

这一千两是他私人礼物,另外巴国公堂送四千两给魏大人。

魏安笑笑。

“本使是朝廷官员,天子钦差,就算在海外,也不能收礼。不过如今要建大使馆,需要花费,你们这些海外义商若是愿意资助些,本使代大使馆收纳,会如实上报朝廷,也会勒碑记录公示的。”

私礼不能收,但对公捐赠可以收。

杨昆心想这不还是收礼吗,什么私礼公款,到了你们手里,怎么用还不是你们的事,当然这种事他觉得很正常,也没必要点破,笑着应下。

魏安带来的六条船,每条船上的货,都起码价值几十万银元,总价值几百万。

这些货,荷兰人当然愿意要。

不过魏安也没直接给荷兰人,而是让杨昆出面居中介绍,并给他相应的佣金。

“谢大人如此信任在下,在下一定会尽心寻找合适的买家,牵线铺桥促成交易,绝不让大人吃亏。”

魏安点头,交待给他另一个任务,“大使馆的营建,本官也都一并交与杨会长承包,到时该多少开销,一并报来结算,本官可以先付你们一千银元。”

“另外,本使还想烦请杨会长协助,帮忙尽快把在巴城的华人都给登记在册,授予他们护照,以此为我大明子民在海外的身份凭证,以后凭护照便可得到大使馆的庇护、帮助。”

六条船上几百万的货,除了一些常跑南洋巴城的华商自己托运的货,绝大多数都交给杨昆他们负责中介出货,哪怕是百分之一二的佣金,都得有几万两了,何况实际好处哪止这些。

这么大的好处,杨昆非常识趣,甚至直接就跟魏安说要给回扣。

魏安谢绝了。

“等这批货出手了,船队也要准备货回去,到时要用大米、蔗糖压舱,另外还要采购棉花、棉纱,以及香料等返回,也还得有劳杨会长替我们寻找货物,牵连搭桥,居间佣金,也都会按规矩给你们,不会亏待的。”

杨昆心中大喜,觉得这五千两银子捐个七品散官还真的值。

“谢大人抬举,大人交待的这几件事情,就都包在小的身上,一定办好。大使馆,现在就给大人招募工匠,采买材料准备开工。

船上的货,也可以立即组织看货会,需要的货也马上就可以寻找货主。”

魏安对杨昆的这办事效率非常满意,不愧是能在海外异乡混出来的人,这办事能力确实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