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海上升明帝 > 第576章 折戟沉沙丧魂胆

海上升明帝 第576章 折戟沉沙丧魂胆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6:08 来源:笔趣阁

汉中西城墙上。

协守的城中青壮百姓,正帮忙搬运着石块木头等上城协防,甚至还有人在城头架起大锅,开始煮开水、热油,甚至是煮金汁。

他们一边忙碌着,一边也不断扭头眺望城外战场。

当鞑子骑兵发起冲锋时,许多汉中百姓甚至都有几分不忍直视,站在城头高处,更能把骑兵冲锋的那股子彪悍势头一览无遗,也越发让人感觉心惊胆颤。

没有多少人觉得明军能够硬抗上鞑子骑兵冲锋。

陈才芳是万历年进士,点过翰林,在京城当了多年官,后来还外放做过几年官,崇祯年间告老还乡,回到汉中。

崇祯年间,做为得天地造化,被汉水滋润,环抱于秦岭巴山之间的富饶汉中,并不太平。

各路人马来来往往,刮地三尺。

明军、闯军、西军、清军、明军、明军,你方唱罢我登场,再富饶的汉中也经不过这般劫掠。

汉中本有西北小粮仓之称,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缺粮的事,只要手中有粮,不愁没粮吃,甚至还能顺汉水运粮下荆襄或是输川北、陕甘。

饱受战乱的百姓,这几年不断往府城逃,陈才芳也从留坝跑进了汉中府,他多年为官,家境本来殷实,但这些年被各种劝捐,也是搞的日子艰难。

因为以前点过翰林,做过按察副使,所以这两年,各方势力控制汉中后,也都还用他来做汉中知府,负责民政。

其实陈才芳根本不愿意再当什么知府,可不当也不行。

从贺珍到马科,再到李国翰,他一个也得罪不起。

只是他也没想过,有一天会一觉醒来,这又成大明治下了。

大明五省经略文安之召见他,跟他聊了一通后,仍委他暂署汉中知府,让他协助守城。他的任务就是维持城中治安,召集城中保甲民壮协防等。

匆匆剪的辫子,额头还发亮,只能戴个网巾再把以前大明的官服翻出来穿上。

带着师爷们在城头指挥民壮。

他也一直暗暗盯着城外战斗。

一开始也觉得明军虽来的突然,但面对刚大败西贼的八旗未必打的过。

甚至认为八旗一冲就能冲溃城外明军。

可是当两军狠狠的碰撞在一起后,他就一直震惊的合不拢嘴。

明军列阵城外,八千人马。

背城临河,面向清军。

分为左右两翼,连绵数里。

清骑最先冲左翼,可是在明军城墙上火炮支援,阵后弓弩掩护下,明军的枪阵岿然不动。

居然死死的顶住了鞑子骑兵。

鞑子骑兵冲撞到步阵上,也不过冲入几丈就被淹没了。

人仰马翻。

清骑如巨浪拍打,但明军却如磐石坚固。

任巨浪怎么拍打,都顶住了,反而是浪花被拍碎。

“骑兵,骑兵出动了。”

一名师爷看的激动不已,直掐大腿,忍不住高呼。

此时城墙上,不论是明军将士,还是协防壮丁,甚至如陈才芳等降官,都不由的停下手里的活,全都望着远处战场。

这可是极难得一见的场面。

比看戏还过瘾。

他们站在高望的远,眼看着鞑子一骑又一骑的撞是明军枪阵,然后一骑又一骑的倒下。

一些鞑子骑兵试图调头逃离,结果却难逃弓箭、火枪的轰击。

今天天气很好,万里晴空无云。

战场形势一目了然。

两千蒙古轻骑,没多久就被撞的稀碎,而清军几千步兵还在后面没跟上,仍在卖力的跑动着。

号角声响起。

城外坐镇指挥的五省总统秦良玉下令,骑兵两翼包抄。

御营提督张世鹏亲自率领骑兵出击,他和朱万化各领一翼骑兵,勐然杀出,如大鹏展翅,两翼包抄合围。

这些骑兵数量不多。

可对于此时在战场上被明军枪阵撞的头破血流的鞑子来说,却是致命的。

轻敌大意的屯齐后悔了。

下令骑兵后撤。

后面还在赶过来的韩岱见状,也立即下令,鸣金后退。

骑兵都被打成这怂样,步兵再去就是送了,得回来重新整顿。

但明军又如何会放过这机会。

陈才芳虽然以前官做的不小,而且还在汉中被迫当了两年知府,也见过来来往往的许多兵,甚至城外的战斗不止一次,但还真没有哪一次打成这种样子的。

这激烈,这气势。

当初李赤心他们前来,被贺珍拦截时,双方也在城外打了一仗,但当时打的那叫一个难看,跟村族斗殴一样,哪有这场面。

就是后来西贼几次来犯,也没有这种阵状啊。

贺珍长安兵败后来攻,更只是叫骂了一阵,然后双方弓箭互射了一通后,就退了。

骑兵直接撞步阵,太难得一见了。

结果也是让人感叹,还以为蒙古骑兵多了得,结果就这?

屯齐深知轻视了对面明军,想撤,重整旗鼓再来,可张世鹏不给他机会。

轻骑蓄势一击,勐的杀出。

战场上,秦良玉也发出命令,各部向前推进。

秦翼明、马万年、冉天麟、季从孝等一位位前线将领,喝令出击。

士兵们举着长矛,大步向前。

“这些鞑子骑兵完了。”

陈才芳感叹着,有些不可思议。

“鞑子怎么打成这样?”

“他们为什么拿轻骑冲长枪阵?”

几名幕僚也道。

陈才芳想了许久,“因为鞑子入关后,赢的太轻松了,他们已经好久没有遇到这么厉害的大明军队了,还以为能一冲而溃。”

骑兵冲步兵,当然也不是完全不行,如果遇到实力相差大的,确实一冲即溃。好比以前官军冲流贼,甚至顺军三堵墙冲官军,都经常是能一冲即溃的。

前提必须得实力相差大。

明显鞑子预叛错了,他们也想不到这支明军这么厉害。

韩岱下令步兵后撤。

“这些骑兵好像跑不掉了,被围住了,那些骑兵好快啊。”一名幕僚指着奔驰如电的明骑道。

后方的清军主帅李国翰也发现了这个可怕的情况。

他愤怒的大骂道,“韩岱是猪脑子吗,这个时候不上去接应而是独自撤退,那不是要把屯齐两千人全送了。”

“赶紧传令给他,让他带步兵上去接应,必须把人接应回来。”

骂完,他又给部下下令,也不管后面盾车是否全过河了,赶紧整理列阵,前出接应,还让人给鳌拜传令,让他的骑兵也立即上去接应。

他不能眼看着屯齐那两千骑就这样被包围歼灭。

韩岱领着满州骑兵护着几千步兵快跑到阵前,见势不妙撤退,结果不料骑兵没跑掉被围住了,李国翰又派人来传令,让他们再折返回去救援。

“他娘的,”韩岱感觉很愤怒,这不折腾人嘛。

不过想想也是他们自己过于轻敌,才导致犯下如此大错,也不敢再违抗军令,只得又下令全军调头,再折返回去救援骑兵。

那些步兵们听到军令,纷纷骂娘,甚至明显不愿意回去送死。

可鞑子将领们大声喝斥,拿鞭子抽那些不满的汉军将领,他们也只得调头。

但这折折返返的,又耽误了不少时间。

明军骑兵围住鞑子骑兵,而明军步兵也很快追上来加入围剿之中。

等几员汉将的几千步兵赶到时,那两千蒙古骑兵已经被围杀的没剩下几个了,他们一到,反而是又送货上门。

杀的性起的张世鹏、秦翼明等,大吼着趁胜继续挥刀砍去。

明军趁胜追击,势勐如虎。

反而是这几千汉军,此时士气低落,畏敌如虎。

刚一交战,不少汉军就开始调头跑路,有些人甚至一边跑还一边乱喊,什么败了,快跑之类的,士气一撅不振。

很快,那几千汉军就开始全面溃逃。

明军一路趁胜追击。

等到鳌拜率骑兵赶到时,明军已经把鞑子的这左翼军杀的落花流水,打的一败涂地,眼看鞑子一支精锐杀到,秦良玉也就下令鸣金收兵。

各部收拢阵形,重新阵列整齐。

鳌拜赶到战场,面对这支刚获得大胜,全军高呼万岁的明军,也根本不敢近前。

“撤!”

鳌拜没敢轻敌大意,韩岱屯齐那两蠢货,一下子葬送了几千步骑,这个教训太深刻了。

他手上这几千人,就算冲上去,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鳌拜徐徐后撤。

明军全军欢呼。

“万岁!”

“万岁!”

“吾皇庇护,天佑大明!”

秦良玉骑马立于帅旗下,看着清军灰熘熘后撤,长呼了一口气。

她回头望着日月旗,忍不住激动的也高声呼喊,“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河山永在,吾皇千秋万岁!”

明军大胜,歼敌数千。

战场上从容打扫,挥刀将一个个鞑子首级砍下。

对于那些伤兵和俘虏,不论是秦良玉还是张世鹏,都只做了一个砍的动作。

没必要留着。

浪费粮食。

有人砍首级,有人剥衣甲。

还有人收集刀枪弓箭。

其它人也没闲着,救治自己的伤员,收敛抬回自己阵亡的弟兄。

还有人把鞑子的死马直接就给开膛破肚剥皮卸肉,把马肉卸成大块,挑回城中。

陈才芳站在城头,无限感慨。

几名师爷也是叹气连连,“这就赢了?”

“赢的也太轻松了吧?”

是啊,起码得有两万鞑子吧,而明军城外不过八千人,居然鞑子大败?

“估计死了得至少有三千人。”

“不止,开始那两千蒙古骑兵,你看逃回去几个?几乎全军尽没,后面上来的四五千步骑,也几乎折了一半。鞑子这次伤筋动骨了,起码折了五千人。”

这仗打成这样,大家都不敢相信。

陈才芳扭头便走,

“大人去哪?”

“向文经略贺喜!”

清军徐徐后撤,一直后撤了十里才停下。

全军士气低落,一片愁云惨雾。

“贝子屯齐、固山额真韩岱,皆没于军中,另有参领三员,副将两员,参将五员皆战没,其余游击、都司、左领等·····战没十几员,一战死伤五千余······”李国翰跟鳌拜等诸将通报战果时,忍不住哽咽落泪,泣不成声。

众人沉默。

这仗打成这样,得怪屯齐、韩岱轻敌,李国翰战前特意交待过,要等盾车、大盾等备齐后,以盾车掩护,步兵打头阵,骑兵侧翼掩护破敌,结果那两蠢货轻敌冒进,居然用轻骑冲敌步阵,致此大败。

可两人都死了,而且这两人都是宗室,现在李国翰这个主将也是难逃其咎,当然他们这些人也逃不了干系。

鳌拜皱眉,“还是说下接下来该怎么办吧,阳平关、汉中府城皆失于敌手,明贼势大,且陈仓道已经被截断,我建议立即经褒斜道撤回关中,而且得快,晚了就怕被明军堵住褒谷口,到时咱们可就麻烦了。”

褒谷口的石门栈道,非常险要,在褒河西岸,与河道平行。

全长四百余里的褒斜栈道,直通关中眉县,栈道非常险要,沿河谷悬崖凿孔,立木为柱,上铺木板,装上栏杆,车马悬空而行,交通能力不错。

但万一明军抢先占领褒谷口,甚至直接烧毁谷口一段栈道,那他们就真要被困在这了。

李国翰有些犹豫。

他奉命镇守汉中,结果现在成这样子,这样撤离,没法交代。

可鳌拜不管这些。

李国翰如何交待那是他的事情,而他们要是再犹豫,可就极可能被这支精锐明军左右包夹,最后全军覆没在此。

这是极有可能的事,刚才那一战,充分证明,他们的实力比张献忠他们强多了,甚至鳌拜入关后,两次南下大战,都还没碰到过这么硬的对手。

现在他们只剩下不到两万人的疲惫之师,还被明军趁机抄了老剿,连个落脚地都没有,再呆下去,粮草不继,孤军无援,必死。

他可不想死在这。

“我现在就带骑兵先行赶往石门栈道,守住褒谷口,大帅可以率其余人马,随后撤来。”

“先回关中汇合吴三桂再说吧。”

李国翰犹豫着,“不能就这么走了,这一撤,再回来就难了,如何向朝廷交待?鳌拜将军,你带三千骑兵先行,立即赶往北边褒城镇,把此城控制住,然后分兵守住褒谷口。

只要褒城镇还在我们手里,我们就还能在汉中有一个据点,进可攻退可守。”

丢失汉中的后果他承受不起,只能出此下策,虽然这样做,可能会被明军包围在褒城,一旦城破,有可能全军覆没,但李国翰还是想拼一下。

“派人去长安向吴帅求援,让他赶紧带兵来援,汉中不容有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