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海上升明帝 > 第388章 烂摊子

海上升明帝 第388章 烂摊子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6:08 来源:笔趣阁

清晨,朱以海仍然很早就醒来,没有过多留恋龙床上还偎着他香睡的美人便起床了。

一个女官带着几个宫女服侍他梳洗,为他穿戴好常朝冠服,他走出乾清宫,在前边院子里先是打了套太极,然后射了三十支箭,寒冷的早晨,浑身都热了起来。

热完身,便回西厢殿用了早餐,还特意交待,免了皇后、妃嫔和公主的日常请安。

早餐也很简单,小米粥配羊肉。

羊肉是事先煮熟且有咸味的,小米粥看丐为像是豆浆一样浓郁粘稠,这是特意用小米加黄豆熬制而成,天冷,这小米粥表面形成了一层粥皮子。

把羊肉倒进粥里,搅拌几下,

羊肉和粥混合一起,让胃都暖了起来。

自进入南京皇宫后,朱以海几次三番的重申要朴素节俭,不能铺张浪费,他的早餐不会有什么七碟八碗,吃多少就做多少,虽然御膳房也会花心思为皇帝做些不重样的早点,但用料简单。

就如这碗小米羊肉粥,也就是小米、黄豆和羊肉,羊肉也是普通的羊肉,绝不会跟扬州盐商一样,一个鸡蛋就要一两银子一个,非得是打小用虫草人参这些喂养长大的母鸡下的蛋。

小米既不挑产地,羊肉也不讲品种。

吃过早餐,浑身暖洋洋,换了身暗龙黄缎便袍,他便出乾清宫却了广场外的总理处。

他日常在武英殿办公,但乾清门外的总理处也有御书房。

乾清门,千牛镇总兵官杨伯兴在这里恭候。

“早。”

面对杨伯兴的拜见,朱以海挥手,让他不要那么多礼节,简单一些。

“吃过没?”

乾清门是南京紫禁城内外城的分界线,门内就是后宫,门外就是前朝,外臣是不可以进后宫的,杨伯兴是禁卫大将,后宫里也是有一些侍卫等,但数量较少,另有御马监等一些太监侍卫负责当值,甚至有一支女子警卫。

而在门外,则侍卫就多了起来。

杨伯兴如今是提督衔的禁卫大将,却一如继往的忠心而谨慎小心,仔细的回答着皇帝。

朱以海一边走一边跟侍卫们闲聊点家常,他能准确的叫出每个侍卫的名字,甚至知晓他们的家乡,以及他们的一些现状,比如结婚否,妻子哪人,又诸如家中兄弟几个啊,或者谁父亲刚生病等,这些也都是平时闲聊来的,他很关心大家生活,也通过这些身边的侍卫,更深入的了解如今大明他治下各个阶层的将士百姓们的生活。

一直到了总理处门口。

这里又有一队侍卫值守,不仅有千牛卫还有御马监的。

侍卫们止步。

朱以海入内,总理处晚上保持两人值班。

昨夜是张国维和王之仁,一文一武。

两人上来拜见,昨夜并没有什么突发大事,朱以海给两人带了羊肉小米粥,“赶紧趁热吃。”

虽然只是简单的早餐,但这是天子赐食,还是很难得的恩赏。

留下他们谢恩后用餐,朱以海回到自己的书房,在御案前坐下,开始看奏章。

御案上已经堆了许多奏章,既有经通政司转呈过来的内阁的票拟,也有总理处大臣提交的备忘录,还有各个情报部门上呈的各种情报,以及一堆大臣们的私人奏折。

这些私人奏折,都是不经通政司不经内阁等处,直接呈奏朱以海,并由他亲启的,这些奏折带有很强的私人性质,只有获得朱以海特赐的密奏资格,才能给皇帝上折,因此一般这种折子也称密奏,折子。

内容表面上是请安问好,实际上是密奏见闻,以便互相监视和探听,有时也方便君臣直接讨论一些事情,而不经过朝廷有司,不会公开。

当然,这种私下密折,确实方便大臣们互相监察,毕竟谁也不知道他们会向皇帝说什么,甚至有时,这种密奏资格,也是保密的。

这玩意甚至比东厂提供的情报还直接可靠,来自最直接的一手情报。

朱以海先翻看这些密折。

相比起正式的公文题本,各有相应格式,这些密折则简单多了,他禁止扯闲篇说废话,有事直接进入正题,越简单越清晰最好。

甚至为了避免浪费精力,新又要求密折分为两类,有重要事密奏的称奏事折,没有什么重要事情,或者只是奏报一些非重大见闻的称请安折,直接在奏折上注明。

他会先看奏事折,然后才看请安折。

一般请安折也不会特意的回复。

看了会密折,朱以海心情很不好。

这些来自各地督抚总兵们奏折,没几个好消息,虽然刚取得了连串的胜利,尽取整个长江以南地区,但各地实际情况并不好。

不少官员们用上了赤地千里,人烟断绝,甚至易子而食这样触目惊心的字句,也有不少报告里频频出现流寇、土贼、山贼、水寇、海贼、饥民等。

从四川到关中,从郧阳到湖南,从贵州到江西,又从安徽到江苏,再福建两广等地,就没有一个安稳之地。

四川刚经历了一场大战,如今虽休兵罢战,但天府之国的四川,如今居然开始爆发饥荒,此前张献忠的大西军,还有川中明军,以及地方武装、土司,还有一些流贼饥民等四起,川中乱战,结果就是无数百姓弃田不耕逃难。

后果正在显现,不论是明军还是西军,又或地方团练、土司、流贼,手里有刀枪人马的,都在拼命的抢夺粮食,特别是在川北一带,现在情况更加严重,张献忠为了准备入关中,更是毫无半点怜惜的开始从百姓手中抢粮。

甚至为了抢夺钱粮而不惜再次大举屠刀。

许多百姓背井离乡的逃难,各地土司则趁机招揽汉人百姓,四川现在表面上局势安稳了,但实际上明朝官府控制的地方一来人口锐减,二来田地荒芜,三来府库空空,面对的是个百废待兴的局面,和无数嗷嗷待哺的饥民,甚至是严重的地方匪祸,以及越来越不听话的土司。

更别说他们还纷纷上报,说张献忠正在频频调动,数十万西营往川北汇聚。

据说成都现在几乎都成一座空城,青壮人丁,府库钱粮,民间财富,全都被张献忠带走了。

川东重镇重庆,现在虽是明军驻守,但也是粮荒,现在川中明军整编,最大的问题就是粮食问题。

秦良玉、曾英、杨展这些大将,现在跟张献忠西营停火了,却又纷纷开展对境内流贼盗匪的凌厉打击,究其主要原因,还是要从这些流贼土匪手里抢夺钱粮,就跟饥民们在冬天挖老鼠洞是一样的。

湖南的情况现在也很坏。

马进忠先张先壁这些叛军虽然陆续被歼灭击败,部份兵败投降,被整编或遣散,但他们造成的破坏却十分大。

洞庭湖以南本就相对落后偏僻一些,再经此次乱军扫荡劫掠后,更是赤地千里,大量百姓逃入土司境内,有些则下两广入江西。

朱大典、堵胤锡这些督师、巡抚们的报告,看的人发堵,这里毁坏了多少府县村庄,那里掳去了多少丁壮和耕牛,哪里又有饥民聚众做乱,攻破城乡等等。

朱胜利已经在长沙立足,朱大典也重新在衡州开牙,偏沅巡抚、湖广巡抚也都在恢复地方,但是现在面临的困难太多。

一是缺粮严重,导致百姓逃荒,田地大量荒芜,这马上以开始春耕了,各地还是一片焦土,百姓还在寒风中奔走求生,大战过后,还有不少叛军余孽在到处逃窜劫掠。

仅湖南一地,他们既要防御北面的清军,又得追剿叛军余孽,又得安抚赈济流民,最主要的还是缺粮。

没有粮食,就无法赈济灾民,无法让他们返回家乡复耕,今年春耕若错过,那夏天也就没有收获,局势只会更坏。

整顿兵马要钱粮,训练新军要钱粮,安抚赈济百姓要钱粮,修复城池道路要钱粮,疏浚河道加固河堤维修水利要钱粮,反正处处要钱粮。

之前明军是进攻的一方,朱以海可以下旨主动出击,避实就虚,攻打府县,甚至强拆城池,夺取钱粮等。

但现在身份变了,明军在湖南成了守的一方,得安民得守御,各种难题就都加到身上了。

处处要开支,到处要钱粮,各项相加,便是不可承受之重。

朱大典已经算是明朝官员中比较有能力的官员,特别是在搞钱这一块,但现在他也是叫苦不迭。

他给朱以海的报告中,也提出了一些治理解决的办法,主要就是以工代赈,还有招聚流民屯田耕种,湖广军队实行且耕且战之法,百姓团练保甲等等。

但就算如此,朱大典仍需要一大笔粮食渡过眼前难关,毕竟没粮无法养军也无法供民。

周边的江西四川这两个鱼米之乡,如今也是自顾不暇,北面湖北更别提,只能从南边的两广调粮,但南边情况也不是很乐观。

做为大后方的福建两广,虽没遭受什么战乱,但地方也是积弊已深,而上次忠武等叛乱,叛军也是流窜到了江西、广西境内,造成了许多破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