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海上升明帝 > 第344章 遗老旧臣

海上升明帝 第344章 遗老旧臣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6:08 来源:笔趣阁

江宁。

赵之龙府邸,一群城中前朝勋贵们再聚集。

“赵大人,这是不给活路了啊,又逼捐了!”

“这是没完没了啊。”

徐允爵、张国弼、张拱日、李祖述、张维城、汤国祚、邓文囿等一干人叫苦不迭,满腹牢骚。

上次赵之龙被劝捐二十万两,徐允爵被派捐一百万两,最后打了个一折,大家狠出了笔血,每次至少也掏了万两银子,才总算过关。

可这才过了几天,又来一遍?

就算是割韭菜,那也得割完一茬后让第二茬长出来才能再割啊。

大家虽是大明勋戚与国共荣二百余年,可这银子也不是风刮来的。

这一年来大家太艰难了,先是清军渡江,大家被迫降清,也是掏了大笔银子进贡,之后这经略总督巡抚提督总兵梅勒章京等驻防,他们哪个不得打点到,甚至就连藩台臬台道员知府也一个不敢得罪啊。

处处都得打点,到处要孝敬。

安稳没几天,这清廷先是开始翻后账,紧接着明军复起,江南糜烂,各大家的工商贸易甚至是田庄矿场都是大受影响,等到江宁戒严,他们手里的粮仓米铺布庄等更是被直接强征借用物资,换回一堆欠条。

大捐小捐不断。

“赵公,你消息灵通,这现在外面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怎么局势这么紧张了?”说话的是第五代灵璧侯,他是开国信国公死后追封东瓯襄武王汤和之后。

当年汤和那是太祖凤阳老乡,还是放牛的老兄弟,跟徐达一样,都是朱元璋最信任的兄弟,而且他这人是开国功臣中难得功成名就还善终的,虽然开国时爵位仅是侯,没能位列六国公之一,但后来还是加封为信国公,死后更是追封为东瓯王。

不过汤家的爵位传承却出了问题,汤和五个儿子,长子死在洪武十四年征云南之战,当时已经是二品前军都督佥事了,可惜战死,三子四子皆早夭,五子做到了左军都督同知的从一品职,可惜也死于征战。

唯次子长寿,不过汤和死后,按制度,应当是嫡长袭爵,嫡子早死,那就嫡孙,可汤和的嫡孙、嫡孙长都尚未等到承袭爵位就早逝,这汤和的玄孙向朝廷请袭爵位时,已经是明英宗时了,汤和的爵位都四十年没人继承了。

明英宗这个时候可不怎么再念什么太祖老兄弟家的情了,直接罢免了信国公的爵,更倒霉的是汤和的玄孙一辈子都没生出儿子,最后只能从弟弟那过继了一个儿子过来,便是汤绍宗。

本来汤家已被罢免爵位了,谁知道孝宗在位,很重视当年的那些开国功臣之勋,因此特旨恩封给了汤绍宗一个南京锦衣卫指挥使的职位,还许世袭。

到了嘉靖时,又给了世袭南京锦衣卫指挥使的汤绍宗一个灵璧侯的爵位,从此传承五代,到了汤国祚之手。

可以说,大明对汤家真的不错,先祖生封国公死赠王爵,子孙断了爵位传承,几十年后都还能再给续封一个侯爵。

“上次我掏了两万两银子,现在可是拿不出来了,如今连口粮都吃了上顿没下顿,这江宁城一封城,我看咱们就等死吧,听说那马国柱都直接扬言,要跟大凌河的祖大寿一样,到时可吃不可吃的都吃,若是围城断粮,援军不至,到时就把全城百姓当两脚羊宰了做军粮,从老人孩子先吃,再吃女子,最后吃男丁······”

赵之龙望着今天格外声音大的汤国祚,想着汤家跟鲁王府可是亲戚,第一代鲁王朱檀,先后娶了两位王妃,都是汤和之女。朱檀谥号荒,还是朱元璋亲定,可知这位鲁王多荒诞了,而据说第一位大汤妃跟鲁荒王都是一样的暴戾凶残荒诞,所以后来被朱元璋赐死,为安抚汤和,又让汤和嫁了一个女儿给朱檀做王妃,还让汤和的一个儿子在鲁王府掌过护卫。

此后,鲁王府和汤家,也是经常有联姻。

当初朱以海南下,福王继立,朱以海被派往台州,留了次子在南京,当时就是居住在汤家。

汤国祚还打算把嫡女许配给这位鲁王世子,只是后来世子死于清军南下的兵乱。

这家伙今天声音这么大,是否因为这层关系?

赵之龙思量着,他是不是已经跟鲁王取得了暗中联系?

他不动声色,赵之龙是第十代忻城伯,他祖上是跟随朱棣靖难成功的勋臣,比汤家开国功臣要差一个档次,但赵之龙毕竟是最后一任南京守备,当初弘光皇帝、首辅马士英等逃跑后,是他留守南京,并最后带百官,献南京投降的。

“咱们得想想办法,总不能真成为两脚羊吧?”汤国祚还在继续说话。

一众人都沉默着。

这半年来,大家都经历着从云宵跌落尘底的惨痛经历,曾经的国家勋贵,高高在上,呼风唤雨,多么威风。虽然大明文贵武贱,但功勋之家,可不是一般的武官,那是最顶级的特权家族。

就跟当初福王继位南京后,提督操江的刘孔昭甚至能够当殿痛骂东林的一众尚书侍郎们一样,守备南京的赵之龙同样也是可以直接干预朝堂政事的,更别说经济上的特权了。

而这几个月来,他们体会到了这些权力的失去。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这些勋臣过去是既贵且富,可如今失去权力支撑后,他们就成了任人宰割的牛羊。

别说经略总督巡抚这些,就是城中的一些个把总、书吏现在都敢欺上门来敲诈。

忍忍忍,忍到现在也确实忍无可忍。

毕竟才交了几万两银子,这才过了几天又要。

再则,明军这半个月来的攻势实在太让人震惊了,特别是徐州一战和镇江这一战,连最精锐的满汉八旗兵,居然都已经正面打不过明军了。

这是什么感觉?

这让他们心中不免躁动了起来。

当初闯贼攻入北京,崇祯自缢,清军入关,他们也是参与拥立了福王称帝的,也享受过拥立之功带来的权力财富的暴涨。

但后来清军南下,势如破竹,襄阳的左良玉甚至提兵南下清君侧,随后清军攻淮,四镇溃败,皇帝出逃,他们也经历着无奈的投降。

现在鲁监国如此强势,已是中兴明主气象,大家不免的心里又开始摇摆起来。

这亡国奴是真不好当,更别说从勋臣到韭菜了。

所有人都躁动着,却又还犹豫着,徘徊着,谁也不敢冒然迈出第一步。

赵之龙叹了口气,“局势大坏。”

“梅勒章京巴山带领的两千五百八旗,尽皆战没于镇江,被全歼,据说勇悍能战的满州八旗,居然出现了十三个跪地求降的,他们膝行十里向鲁王请降,最后被剪了辫子,连那块头皮都削了,又削去了他们的双手大拇指、中指和双脚大拇指,然后封他们为贝勒,又以其中八人为八旗旗主·····”

“提督操江、安徽巡抚陈锦,漕运总督兼河道总督兼盐运使兼淮扬巡抚辰泰,江宁巡抚张大猷,也都战死镇江。”

“江洲水营、镇江水营皆反,明军缴获战马数千匹,马骡上万,铠甲万领,刀枪无数,红衣大炮都数十门,各类铳炮火药无数·····”

“现在江宁城仅八千兵,三千经标,三千督标,加两千余土国宝代领的抚标。”

“除镇江和江洲两营水师,另外还有两营水师和一营提标,都被击溃或俘虏了。”

随着赵之龙的这些消息,一众前明勋臣们个个都脸色胀红,呼吸急促起来,他们消息比一般百姓灵通,也属于能种大概知晓八旗也就二十万兵的那少数人,还知道如今八旗入关后,兵力分散,也知道江西、汉中反正,湖广、江南、山东等地糜烂。

尤其是尚可喜、陈锦、巴山等的战死,以及江南各地此起彼伏的绿营叛乱,都让他们明白,这好像要变天了。

“马总督说要坚守江宁,与城存亡,玉石俱焚!”

······

汤国祚红着脸道,“现在江宁局势,还不如夏时。”

他说的是当时清军渡江攻下镇江后的形势。

说话间,一名经略旗牌官带着数名标兵前来传令,进来后目光在众人脸上扫了一圈,然后笑道,“原来诸位都在啊,那倒是省了我的腿脚,正好本来也是要去各位府上的,现在倒是省事了。”

“诸位,局势艰难,明贼进犯,经略有令,城中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时间急迫,便按上次的捐助数额,大家再捐一笔,另外呢,严经略再向各位借一笔。”

“这个是单子,还烦请大家拿银子。”

说着,给赵之龙先送上两张单子,一张是捐单,还是上次数额两万两银子,另一张是借条,借银两万两。

说是借条,可上面既没有借款人还款人名字,也没有担保人见证人,更没有约定还款时间和利息等。

这种借条根本就是糊弄人的。

“还请赵公赶紧让人取银子来,我时间紧迫,还得去下一家。”

“黄金、铜钱,也都是可以折银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