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仁者无相 > 第二百九十六回 关中疏浚郑国渠 东南密报墨云轩

沣水小丘之上

王昌浩作为水政司的司监,自然知道治理沣水之害的必要性,沣水两岸菏泽众多、地势平坦,每每在雨季都会造成沣水发洪涝时漫灌两岸,使的两岸无法稳定地进行农田开垦。

但刘彻也深知若按照王昌浩的想法,用修渠分流沟通分支等方略来治理沣水的水患,又会涉及大量王室所有的皇庄,在当前的局势下刘彻并不想与大周皇室牵扯过多的利益纠葛,所以沣水的治理还是不能操之过急,这一块可以先放一放,从整个关中的水政来看,有些是还是可以先做起来。

之前在庆阳时,刘彻也在闲暇时,也阅看过许多关于西北水政的书籍,知道西北的河流不同于南方,因为地形地貌的不同,使得西北的河水中所含泥沙的量极大,所以早在前秦的战国时期,老秦人就曾引用含有丰富的泥沙的水源对关中的部分盐碱地进行淤灌,并通过种植水稻等农作物对土壤进行逐步的改良,之后关中百姓历经一千多年的艰辛耕耘,造就了无数高产的良田。

特别是随着郑国渠和漳水十二渠的灌溉效益逐步显现,让关中水政的治理有了非常成功的实践经验。后世司马迁也曾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述道:“郑国渠用注填阔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

也正是因为前秦数代水政的治理产生了卓越成效,使得关中之地才能产出足够多的粮食,最终成就了前秦一统九州的宏图霸业,诸如修建郑国渠、漳水渠等引水灌溉的大型沟渠,绝对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百姓的大工程,哪怕当时所费甚巨,但从长远看其持续的收益远超所花费的资源。

这需要主政者有极为长远的眼光及心胸,毕竟很多大型沟渠的修建少则三年五载年,多则数十年,甚至需要几代皇帝潜心推行方能大成,这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方略,一般不被主政者所喜,毕竟功劳最终很能都不会记载自己的一分一毫,不过这都是后话,总有目光高远的君主会去做事。

西北河水较高的泥沙含量虽然造就了无数良田,但也让郑国渠这样的大型灌溉工程,都需要定期地疏浚修缮,一旦停止修相关沟渠的疏浚就会造成各处渠道的淤塞,直至无法正常使用,从在这几日巡查得到的情报来看,刘彻已经发现关中平原各县的许多灌溉水渠,因为年久失修,已经造成部分地区的粮食产出减少,这在刘彻看来是不能容忍的,粮食之事大于天,沣水要治理,其他灌溉的沟渠也需要治理。

想到这里,刘彻看了看一旁的王昌浩,心中便有了计较,说道:“王司监,这治理沣水还需细细筹划一番,眼前有一水政要务本督想交予你去做。不知王司监可愿为百姓出力。”

听到大都督刘彻此言,王昌浩忙躬身道:“下官职责所在,义不容辞!”

“嗯~~”刘彻闻言点了点头,沉声道:“如你刚刚所言,那郑国渠年久失修,继续疏浚且洛水之间所涉及田亩众多,本都有意让你去执行此次疏浚工程,既然你答应了,回头本都会与工部及户部商定此事。”

“诺~”王昌浩闻言心中一喜,能够执掌疏浚郑国渠倒是一个极好的机会,若能做出一番成果,得到大都督的赏识,也算不枉费自己这些年的默默付出。

随后刘彻又与王昌浩沿沣水北上,两人又聊了一些关中的水政之事,随着交谈的深入,王昌浩也开始惊讶于这位大都督的谈吐与学识,远不像坊间传闻的只知军务位高权重的大都督,两人谈论的许多问题都很有深度,刘彻也提出了一些自己关于水务治理的设想,甚至让精于此事的王昌浩都受益匪浅,更是让他对这位大都督敬重有加。

二日后,巡视关中的刘彻一行人返回了五军都督府后,随即招来任职司马的朱彦,让其与户部、工部衙门商议,关中各处沟渠的修缮疏浚一事,并叮嘱道:“若是,户部衙门以国库空虚来搪塞此时,便告诉他们疏浚所费由我们五军都督府来出,将工部水政司的王昌浩调来主持此事。”

如此一番商议后,朱彦便领命去皇城六部相关衙司协商此事去了。

就在刘彻刚刚回到五军都督府的书房没多久,墨云轩便很快呈递了一份绝密的情报。

当这份贴有三根红色翎羽的情报被刘彻查阅后,他的神色阴晴不定。

一直紧随的铁牛见状,关切道:“三哥,是不是出了什么大事?”

闻言,刘彻缓缓放下手中的书信,叹了口气道:“远在扬州的灵帝,极有可能已经驾崩了。”

“啊!”铁牛闻言双眉一刷,哑然道:“皇帝驾崩了?!这等大事毫无消息传出。”

“这正是我担心的地方,恐怕是杨阀有意封锁了消息。”刘彻缓缓踱步道:“从墨云轩安插在扬州碟司的呈文来看,碟司也并未确信此事,但根据宫内的人事变动及灵帝三个月都没有上过朝,甚至连今春的大朝会都被延期,从种种情报分析来看,灵帝极有可能出事了。”

“额~~之前坊间就传闻皇帝中毒之后身体一直欠佳,”铁牛也是面露郑重之色,言道:“恐怕三哥所言不虚。”

刘彻走到窗前,沉声道:“此事杨阀秘而不发,自然是有所考量,其一,若灵帝驾崩,按理自然是身在长安的太子赵恒继位,但这显然不是杨阀所希望的,一个不在他们掌控中的皇帝,并不符合他们的利益。其二、碟司的呈文中也言明,近期江南各地民间有些风闻及各类祥瑞之事,件件都似乎在暗喻大周王朝气数已尽,东南要出一位新君明帝,这些民间传闻传播极为迅速,显然这背后有看不见的手在推波助澜。

由此看来,杨阀所图甚大,显然有了谋朝篡位的想法了。”

“啊!那诚王想当皇帝?!他真有这么大胆子?!”铁牛瞪着大眼珠,惊讶道。

刘彻没有回答铁牛,只是望着白云朵朵的天空,浓眉紧锁,心中暗道:与杨阀大军的直接碰撞看来不会太远了,豫州军上下是否准备好了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