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仁者无相 > 第二百九十回 诚王爷步步为营 关中地推行新政

书房的窗户无声地慢慢合拢,数名近侍也缓缓退出了房间。

一旁的袁公德闻言,轻轻握了握衣袖中的手,以缓解内心的激动,斟酌一番才恭敬道:

“回禀王爷,灵帝之事只要一日不公宣,此事就会一直悬而不决,王爷正好先做足准备,以备万一,就算最后灵帝驾崩的消息传出去,王爷您也不会过于被动。故而属下以为当下有三个方面要提前准备,是否妥当还请王爷定夺!

其一、在对外的军事方面,当前需暂止荆州的战事,除了留下部分人马守卫荆北以外,可先将对王爷最为忠心的扬州军主力,调回通州大营及杭州大营,以拱卫扬州四境,震慑宵小。

其二、王爷可密令青州、豫州、云州等边境守将这段时间坚守城池,加强戒备。同时让暗卫时刻关注中原各州的门阀大族及那些心向皇室的官员,监察他们是否有任何异动,并随时将情报递送王府。

其三、现在就可以先让人在民间广布消息,宣扬王爷的恩德与才干,收拢民心,凝聚民意,另外可密令心腹之人寻机上呈祥瑞之物,逐步造势,以备后用。

只待时机成熟,王爷便可振臂一呼,登基为帝!”

说完,袁公德轻轻抬头看了一眼闭目倾听的李亨,便不再言语。

书案边的诚王待袁公德言毕,缓缓睁开虎目,沉声道:“嗯,先就这么办吧,另外关于让本王为朝廷摄政的皇诏下达后,朝中百官可有异议之声?”

“额~有些许杂音,大多是长安那边来的官吏,但他们在扬州毫无根基,不足为患。”袁公德拱手道。

“也罢~~庭院大了有些杂草也难免,是时候打理一下了,你办事去吧!”李亨昂首靠在太师椅上,轻轻捏了捏鼻尖淡淡道。

闻言,袁公德会意地点头应诺,随后缓缓退出书房。

诚王李亨毕竟是一代乱世的枭雄,论隐忍与心机远超常人,既然有些事情不可避免,那么自己就要早做准备,既然他现在决定去做一件事,就必须要狠辣决绝,将一切障碍全部扫除,省得到时候碍事。

龙兴五年,五月上旬

关中长安城

进入五月后,长安朝廷也发生了许多事情,这些事虽然不大,但都在一点点改变着整个九州的格局。

就在五月初一,初掌朝政的安平公主便授意,将原先的相府宅邸赐给了在这次方丘之变中,立下大功的原金吾卫大将军刘彻,百官也从这个特殊的恩赐中觉察到了不一样的气息,此次相府宅邸归属的改变,对外的解释是:当下,韦相已经回老家雍城养病去了,考虑韦相爷的年事以高,故而将相府相关产业呈还给朝廷处置。

但此事的潜在影响不言自明,整个长安的百姓都明白,曾经哪位权相掌控大周朝野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了,韦相的大公子也知趣地辞去了吏部侍郎的职位,带着弟弟及一众家眷,在一个清冷的早晨冒雨离开长安,返回了远在雍城的老宅。

现在那座曾经位于安康坊东北角的相府,在变成了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刘彻在长安的府邸的同时,也将是五军都督府衙门所在,虽然在皇城内有专门的五军都督府衙门,但刘彻以方便处置军务为由,将五军都督府搬到了自己的新宅邸中,好在相府现在空置的房舍足够多,安置起来也完全没有问题。

墨云轩为了确保府中没有任何安全上的漏洞,安排了大批狼卫对相府内外都进行了严密的探查,为此甚至抽干了后院的池水,只为确认水道及池底的有无暗门。

其间,刘彻也用韦相赠与的秘钥,打开了相府的内库,发现其内有各种古董、名画众多,还有其他珍珠财宝装满的数十口大红木箱子,其中光金银锭粗略估算就价值上百万两,刘彻感念韦相的这份厚礼,特地嘱咐狼卫秘密护送韦家人安全返回雍城老家,并且在推行新政时,对于整个雍城韦家的产业不动分毫。

就在刘彻入主五军都督府的同时,远在庆阳的军卫署及各部衙司,也在最短的时间内抽调不少精干官吏赶到长安,以协助处置五军都督府的相关事务,毕竟现在的五军都督府可不是之前的花架子了,在豫州军强大军力的背书下,五军都督府已经成为了一方真正掌控实权的衙门,身为大都督的刘彻,其实际权柄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宰相。

而在返回长安前,机关算尽的那些百官与皇族,也在这些日子里,深切地感受到了刘彻所属豫州军的真正实力,在十万大军强势接管长安城防的同时,关中的八县一城也都在数日之内便被豫州军接管,刘彻的雷厉风行让满朝文武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在刘彻推行土地新政后,更是让关中的士族门阀寝食不安起来。

就在这些门阀大家都以为,这位大都督接下来会直接站到台前时,身在长安的刘彻却并没有过多的异动,甚至在八县开推行新政的时候,也尽可能以合理的价格,完成对部分关中门阀的土地整合,并适当保留了部分门阀的大农庄,对于长安城外的皇庄也是秋毫不犯,从这些方面刘彻也向皇族与门阀大家,释放出明显的善意,让他们原本紧绷的心弦稍稍放松。

事实上,刘彻也明白,在当下要面对杨阀这个强劲的对手时,自己还不能完全与皇族及关中门阀撕破脸,起码要维持表面上的和平,为了协调好豫州军与长安朝廷的关系,刘彻还特地将朱彦从庆阳调来长安,担任五军都督府的大司马一职。

就是因为朱彦的身份既是刘彻的心腹干吏,同时也是典型的门阀子弟,他可以作为双方都认可的人选,来居中协调双方的不同利益述求,以更好的维持双方的氛围。

在当前的局面下,朝廷原先设想的三方制衡局面已经毫无意义,因为在刘彻面前,朝廷百官完全处于下风,而皇族虽然还保存一定的实力,但也无法与刘彻正面抗衡,所以他们都明智地选择了明哲保身,避其锋芒,就这样双方暂时处在一种相对的和平状态,而刘彻也适当控制了新政的推行力度。

也正是因为如此,刘彻主要是在关中的八县地区推行新政,避开了长安城附近的皇庄,及雍城的门阀聚集之地,也只有这样,刘彻才能集中精力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激活关中百姓的生产热情,将大量的土地、人丁等资源源源不断地转化成自身的实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