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仁者无相 > 第二百一十七回 渭县邢禅子闻讯 公子竹林言对弈

渭县位于长安西侧,县域呈长条状沿着渭水南岸铺陈开来,这里是长安最重要的粮仓之一,而且渭县也是八县中整治流民最好的县,这倒不是因为其紧邻长安,官府做的面子工程,而是因为这渭县县令邢禅的确是一位难得的能臣,事必躬亲,任劳任怨,体恤百姓。

且此人的经历也称得上一位奇人,邢禅原名邢轲玉,其生于长陵县一书香门第的世家,三岁识字,年少有智,是十里八乡的神童,十二岁便通过院试成了一名秀才,十六就在乡试中独占鳌头中了举人,被家族奉若珍宝。

本来照此延续下去,家族都认为其通过会试成为贡生,再进京参加殿试高中状元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一时间邢轲玉成为十里八乡炙手可热的名人,登门求亲的人都快踏破他家的门槛。

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中举后的邢轲玉并没有继续再参加会试,而是做了一个令所有人惊讶的决定,他竟然要出家去做个和尚,如此荒唐的举动自然引起整个家族的强烈反对,但邢轲玉以死相逼,家里也没办法。最后两方都退了一步,家族同意其去临近的草堂寺带发修行三年,若是三年后他还想出家,家族便不再拦阻,若三年后他想明白了也可以随时还俗。

其出家的草堂寺也是大有来头,在长安其名声虽不如兴善寺、慈恩寺等大寺庙,但其乃是“天竺教八宗”之一“三论宗”祖庭,是年代王朝设立专门用以翻天竺佛经的译场。其原址为后秦皇帝姚兴在汉长安城西南所建的逍遥园,弘始三年姚兴迎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居于此,苫草为堂翻译佛经,由此得草堂寺名。

自三马同槽后三马的司马家族,开了以臣子之位公开弑君夺权的先例建立晋朝后,晋朝数代帝王便不知何故便开始推行天竺教,并在长安设立专门翻译佛经的国属寺院,而其中草堂寺是译场规模最大,历史最永久的一座寺庙,自建成至今已近千年,为天竺教在九州的推行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如此,邢轲玉便在草堂寺做了三年的俗家弟子,还得了个“禅子”的俗家法号,在寺中清修三年后,邢轲玉果然如家人所想的,不再执着当和尚了,还俗的邢轲玉改自己的名字为邢禅,之后苦读数年重新参加科举考试,并高中了进士,一时传为美谈。

因为其是昭宗朝唯一一名有佛学背景的进士,故而当时在长安引起不小的轰动,甚至周昭宗闻听其事迹后都亲自召见了邢轲玉,与其畅谈佛法甚是融洽和睦,甚至破例下了恩旨让吏部安排其去了临近长安的渭县做了县令。

本来邢禅如此得昭宗的恩宠,飞黄腾达指日可待,但翌年昭宗便意外驾崩了,随后便是周绪帝登基为帝,紧接着便是景福二年的北征大败,整个长安朝廷天都塌了,邢禅也被所有人遗忘了。

虽然如此,但邢禅在渭县却是勤勤恳恳地为民做事,数年来政绩斐然、百姓爱戴,任期满五年后,也并未按照常例调任他处,依旧在渭县当县令。

在渭县县城以北临近渭水有一片竹林,方圆十余里翠竹连连、竹色清雅,因其临近渭水南岸,河水中升腾的薄雾环绕在周围,春秋之际云雾缭绕,且靠近一处古渡口,故有一个雅致的名称---云渡竹苑,这里曾是长安附近文人雅客经常光临之地,后来长安朝廷式微,大量豪族南迁,此地也就没落了许多。

此时在经过林间小道来到云渡竹苑的东侧,就会发现一座小小的宅院,数间竹舍,南侧有一湾数丈方圆的清池,以及一座临池的草亭。

此时亭中有三人,一人年纪较为年轻,身着灰衣,看着似乎是一介白衣百姓,另一位中年人身着绢布淡黑长袍两人正在对弈,除此之外亭外还有一小童,他正从一水罐中取出无根之水一瓢注入水壶,然后持蒲扇对着小火炉扇风煮茶,一阵风吹来扬起炉灰不小心迷了他眼睛,就见他扔了蒲扇嘟嘟囔囔地跑去水池边抄水冲洗。

亭中对弈的两人年轻布衣执白子,中年人执黑子正在棋盘上杀得天昏地暗,眼见大黑龙就要被白子困死,中年人放下手中的棋子,轻声道:“他来了。估摸着这两日就能到渭县。”

“嗯~他若不敢来,那就是我看错人了。”白衣年轻人捏了捏手中的白子,轻轻点头道。

“此时长安乃是险地,为什么他要亲自来。”中年人似乎在自言自语。

“若不来,便是列土封疆的枭雄,来了,就有问鼎天下的雄心。”白衣年轻人的话算是打了个太极,显然与中年人很熟悉,这样大逆不道的话也敢当面说。

“呵呵~源庭,你若不愿细说,那我就猜猜看。”黑衣人笑了笑,显然年轻人的话他并不在意,哪怕他是一名朝廷命官。“在我看来,其背后的原因其实更为复杂,明面上这是来自皇族与宰相府明面上的邀请,于公他都不得不亲自前往。暗中双方势力的角逐之下,让他此行反倒是有惊无险,况且他也可借机为豫州军正名,卸掉那弑君的恶名,给自己一个正义之名,哪怕只是名义上的,所以于私他亲至长安,此事十拿九稳。”

“不过,更深层次的原因我猜还是在于:我们都知道不除半年,内斗不息的荆州阀就会在杨阀的攻击下荡然无存,他比我们更明白关中之地不容有失,这是他与杨阀最重要的缓冲之地,此的绝不能被杨阀所掌控。

你所言地问鼎天下,我看言过其实。”

闻言,年轻人抬头看了看中年人,笑言道:“子悟,我来问你,若是他此来的目的是:寻机打破长安现有的平衡,那会怎样?要知道只有打破了这种平衡,他的豫州军才有机会踏足长安,甚至借机占领关中之地,并彻底掌控各处关要,建立起一道隔绝杨阀的坚固屏障,这比一个名义上的盟友要可靠多了。”

中年人听完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沉声道:“源庭,你的意思是刘彻之所以这次亲自来长安城,就是为了找机会打破皇族与宰相府之间的权利平衡,可是,这必然会掀起一阵狂涛骇浪,但愿这刘彻能顾念关中百姓,不要血流成河才好。”

年轻人遥望厅外的竹林,喟叹道: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可~~天不遂人愿,该来的避不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