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仁者无相 > 第二百零一回 扬州军图谋荆州 长安来使庆阳城

龙兴五年春三月

江南的春天来的远比大西北早,此时早已是山花烂漫的时节,春风吹拂大地,春雨浇灌良田,天地间草木回春,湖水中江豚戏水,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但九州大地的苦难并没有因为春日的到来而改变,大江以北的各州却因为这些年的战乱与饥荒,而民不聊生,特别是地处中原的云州、青州等地,数年的大旱造成的饥荒,使得各州郡府的人丁大量减少,无数百姓为了活命举家逃荒远离故土,而大多豪族门阀却借着天灾之际,继续贪婪无度地兼并土地,反而变得比以前更有权势与财富。

虽然自从龙兴二年云、青二州逐步被杨阀收入治下,为了获取民心杨阀也从江南调运大量粮食用于赈灾,但依仗各地门阀势力的杨阀,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百姓土地被兼并的问题,所以之前失去土地的百姓日子,并没有因为杨阀入主各州而有根本的转变,甚至在许多郡府因为当地豪族势力的做大,境内百姓的日子反而过的更为艰难。

再加上龙兴三年、四年杨阀发起的诸多战事,在各级官吏的层层压榨下,许多百姓们日子更是快过不下去了,在这种官逼民反的大环境下,民间百姓都积攒了极大的怨气,许多地区的无地农民在饥寒交迫中,为了反抗门阀无底线地盘剥,开始发起各种暴动,不过在杨阀强大的军力面前,大都很快便被强力镇压下去,杨阀治下的九州勉强维持着脆弱的稳定。

在江南数州,也并没有因为其是扬阀统治的核心地区,而有更好的待遇,因龙兴四年的杭州朝廷发起的北征大败,造成十万江东健儿折损在辽东的荒野之中,作为主要兵源地的杭州府,几乎百姓家家批麻哀痛,战死的绝大多数阵亡将士的尸身也因为无法运回,其家人只能立起衣冠冢,民间百姓对于朝廷的无能也是颇有怨言。

而就在这种情形下,朝廷发下的五十余万抚恤银,竟然又被各级官吏克扣、贪墨,为此造成民间极大的愤慨,一开始官府还以武力弹压部分军属的抗议,由于目无王法甚至造成部分战死将士家属的无辜惨死,更是激起了杭州各郡百姓的滔天怒火,最后事态急速蔓延,整个杭州府多个郡府都闹了起来,无数百姓围住了知府县衙讨要说法,此事最终闹得上达天听,使得朝野震动。

闻听消息的周灵帝亲自下旨彻查此案,言明朝廷会给百姓一个交代,但即便如此,因杭州官场各级官员关系盘根错节,那些贪墨的官员都与诚王集团有着极深的利益瓜葛,这桩贪墨大案即使换了几名主办的官员,依旧没办法查下去,最后诚王李亨亲自出面,也只是斩了二个候补的知县,算是给申冤的百姓一个交代,以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面对官府雪亮的兵戈,百姓们虽然嘴上没有再说什么,但心里更是对朝廷失望透顶,在这样的环境下,诚王李亨决定对荆北动手,想以一场大胜来转移百姓们的注意力,并借此凝聚内部涣散的军心。

此时的荆州在失去南部四郡后,就剩下江北的武郡、随州、新城、江夏、宜昌、襄阳六郡,而且随着原荆州刺史张文忠的病逝,整个荆州集团群龙无首,内部争权夺利,互相攻伐,这也给了杨阀李亨一个极好的契机。

故过完龙兴五年的正月,诚王李亨就秘密调集军队前往荆北周边地区,金陵水军也以春训为名进驻洞庭湖驻扎,荆南的扬州军精锐也开始向沿江的朗州、安化等城池集中,屯驻在豫州南阳郡的扬州军也调动频繁,大量暗卫谍探也开始向荆北各郡渗透,执行探查情报、策反官员等秘密任务,按照杨阀的密令,扬州军会在江南梅雨季节结束后,择机对荆北动手,一时间中原大地再次战云密布。

就在杨阀积极筹划夺取荆北六郡之时,远在西北的刘彻也从铜城返回了庆阳城。

一回到庆阳城的郡守府,刘彻就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就他在铜城巡查的这几日间,长安朝廷来人了,只是这次并不是如上次陆大学士一般秘密前来,这次来的使者是在百余名长安殿前军骑兵的护卫下,于前日正大光明地来抵达庆阳城,因为刘彻不在城中,所以郡守府的官员便安排长安来的使者,暂时住城东的驿馆之中,只待主公刘彻回来后在做定夺。

回城的第二日,刘彻便在郡守府见到这位使者,两人并没有太多的言谈,这名太监显然着急返回长安回复主子,所以简单宣读了旨意后便在殿前军的护卫下辞别刘彻离开庆阳,甚至婉拒了刘彻摆宴接风的流程。

郡守府门外,刘彻领着官员们将使者送走后便返回了自己的书房。

在书房中他再次细读了长安使者带来的旨意,慢慢踱着步子,思量许久。

这长安来的使者名为曾士敬,是供职大内司礼监的一名传旨太监,既然是传旨太监他来自然是来宣旨的,只是这个旨意自然不可能是来自皇帝陛下,因为现在大周王朝名义上的帝王,是远在杭州的灵帝陛下。

事实上,这名太监来此是以东宫太子的名义,传达来自那位七岁太子的旨意。

这样做其实并不合规矩,因为按照大周礼制,除非是皇帝下旨让太子监国,否则东宫太子无权向官员传达任何旨意,只是现在的大周朝早已今时不同往日,长安朝廷与杭州朝廷分庭抗礼也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只是在名义上维持着一个王朝的名分罢了,所以也不会有人去追究太子的擅权之责。

要知道豫州军头上还扣着谋害灵帝陛下的黑锅,虽然天下人都知道他们是被冤枉的,这也可能是这次来宣读旨意是宫里的太监,而非兵部或者吏部的官员的原因之一,因为反对灵帝继位最为激烈的正是太子党的一派,灵帝继位后利益被极大损害的也正是身在长安的皇族。

这些盘根错节的利益交葛,根本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言明的,在绝对的利益面前,朋友与敌人是可以随时变换的存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