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仁者无相 > 第十七回 初入南阳难施力 夫子遣徒来相助

仁者无相 第十七回 初入南阳难施力 夫子遣徒来相助

作者:一技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02:59 来源:笔趣阁

景福二年夏末

南阳治所宛城

豫州居于九州腹地能以最小的地域,拥有媲美云、杨等诸州的实力。

关键就在于豫州强郡——南阳郡。

南阳古城称宛,至大周开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建城历史,因其位于秦岭支脉叠龙山以南,

荆州汉水以北,三面环山,环抱其中的南阳盆地形似大碗而得名。

南阳位居神州腹地,上承天时之泽润,下秉山川之恩惠,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古人曾言:“南阳,有高山峻岭可以控扼;有宽城平野可以屯兵;

西邻长安东南门户关峡可以招将士;东达江淮平原,可运谷粟;

南通荆襄益州可取财货;北拒三都,可以遣救援。

真乃龙兴之地也!”

宛城是南阳治所,豫州五座人口超过三十万的大城之一,

鼎盛时人口甚至一度超过豫州治府洛阳城。

此时宛城东门外,一队马车在百余骑兵的护卫下缓缓驶来。

城门守卫在查验通关文牒无误后放刘彻一行人入了宛城。

一入宛城只见街道宽敞整齐,两边商铺酒肆林立,往来行人摩肩接踵,热闹非法。

南阳作为商圣范蠡的故乡,自古以来商业发展就很好的社会基础。

现在宛城已经出现了各种商行,不同于普通的商铺。

商行的出现极大了推进了宛城商业的发展,所以才有宛城如此繁荣的城市现状。

行了约半个时辰,刘彻等人穿过东城来了南阳太守府。

南阳太守府坐落在宛城东北角,分为前后两院,前院为官署办公之地,后院为太守家属安居之所,占地颇大,太守府周边也算是宛城的豪族大户聚集之处。

前任太守已经被调往洛阳城,刘彻让郑炎林跟留下了交接的官员前去办理交接事务。

自己带着铁牛等亲卫前往后院。

前任太守一家居住在此,但因为刘彻现在只身一人,所以并没有完全启用。

只是整理出了东厢房**间房舍作为刘彻等人居住办公的地方。

刘彻的行李不多,主要都是各类书籍。

待刘彻安顿好后,铁牛带着亲卫探查了后院各处,既熟悉一下周边的环境,同时确保没有什么有隐患的点。

到达宛城后的数日,刘彻都在太守府中都没有出门。

郑炎林替刘彻挡了数波前来拜访新太守的官吏及富商,刘彻要趁着这几日先了解下南阳郡的大体情况。

通过太守府的相关郡府民政文书,刘彻大体上对南阳郡有个初步的了解。

南阳郡作为豫州最大的一郡,其人口一百万三十余万(满十八岁的人丁),其中宛城有人口三十一万人。其他周边城中居民合计约二十万,下辖十二县农户人口八十余万。

作为豫州粮仓的南阳郡占豫州三分之二的耕地共计有三千六百多万亩。

景福元年南阳郡的赋税收入是三百三十六万贯,其中人丁税三百零六万贯,商税三十万贯。

刘彻看着这些南郡的赋税情况就知道,南阳郡的情况比魏县棘手得多。

南阳郡承平百年,云青二州旱灾那几年百万百姓四处逃难,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进了豫州的南阳郡,因为只有南阳郡的千万亩良田才能养活这些难民。

而从现在郡府文书资料来看,南阳的人丁近十年来不但没有多少增长反而下降了一些。

显然大量的人口都被隐瞒了,这些人口创造的财富也被鲸吞蚕食,喂饱了南阳郡的豪族门阀。

刘彻想来第一步还是要摸排出南阳郡真实的人口及田亩情况,才能对症施策造福百姓。

但摆在刘彻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可信的人手不够,现在身边能用的人只有郑炎林一人,

而南阳郡下辖一十二县排查下来不知要耗费多少时间。

就在刘彻感觉有心无力之时,一群人的到来解了刘彻的燃眉之急。

成韬在得到师命后带二十二名师弟出山的,出山门前老师特别交代到了宛城住上几日,

需等新任太守上任满十天后,才可以登门持荐帖拜访。

今日算来十日已过,便嘱咐师弟们在客栈稍候,自己带着推荐信来到太守府。

成韬带来的这群师弟们除了他自己侧重治政外,其余二十二位人皆是精于九章算术及统计才学的专业性人才,是夫子挑选对于算术比较感兴趣的学子再精心教导出来的。

大周朝建国以来,这些喜欢算术的学子并不登大雅之堂,多数只能作为商行或者豪族的账房先生,并不为门阀豪族的权贵所喜,故而社会地位不高,真正的门阀弟子也不屑学习这些,只有寒门子弟因为家境所迫愿意学习这些知识,毕竟寒门子弟很难步入仕途又需要生存。

这二十二人也是夫子精心挑选培养的数算人才,相信在整个荆南也是个中翘楚。

当成韬来到太守府外将拜帖交给门房后,便在门外不停来回踱步,毕竟他一个寒门学子求见的是一郡主官,所以心中依旧有些惴惴不安。

要不是出于对老师的信任,自己无论如何也不敢来这太守府外递送拜帖。

不多时只见一名身穿便袍的年轻人快步来到门外,后面跟着一胖一瘦的两名随从。

成韬看着来人以为来传话的门吏忙拱手道:

“学生成韬,特奉师命拜见太守刘大人,烦请上官通禀。”

刘彻看着眼前的三十有余的成韬笑道:“我们算来也算同门师兄弟。不必多礼!”

成韬闻言大喜:“原来是师弟啊,那就好了,那太守刘大人今日当能见到了。”

郑炎林偷偷笑道:“成兄,这位就是太守刘彻,刘大人啊!”

成韬看着笑呵呵的刘彻,瞪大眼睛道:“啊!?”

随后刘彻拉着成韬的手就问道:“师兄,那些师兄弟们人在哪里?”

成韬手足无措道:“师弟们都在悦来客栈。”

刘彻闻言就要让人备马前往,却被郑炎林拦住道:

“大人不必亲去,下官跑一趟把人接来即可。”

刘彻点了点头道:“也好!那就麻烦炎林跑一趟了,我与师兄在正厅等候。”

郑炎林拱手告辞就准备马车前去悦来客栈。

成韬忙拦住将贴身玉佩交给郑炎林道:“那些师弟如若不信,可以给他们看此玉佩。”

送走郑炎林,刘彻拉着成韬的手回到府衙正厅闲聊起来。

问及老师与夫子近况如何,以及岳麓书院现状怎样。

成韬都一一回答。

翟夫子除了在岳麓书院教授九州学子的学业外,也自设荆南文馆让其弟子董钦(字昭定)免费教授寒门子弟一些天文地理、九章精算、河湖水利等等,这些在门阀豪族学子看来有些旁门左道的学科。

但又因为这些学科对于百姓生计息息相关所以求学的寒门子弟甚多。

这次成韬带出来的二十二人都是荆南文馆的学成弟子。

刘彻看到拜帖是翟夫子的推荐信,心中大喜。

当年在岳麓求学,刘彻与翟夫子志趣相投,得夫子赠予书经传道解惑,

在心底刘彻已经把翟夫子当作自己的老师了。

现如今自己正愁着无人可用,这些学子的算术专业正好是刘彻最急需的人才。

别的门阀豪族也许看不上这些人,但对刘彻来说这些人千金不换,岂能不喜。

约过了一个时辰,郑炎林带着二十二名学子回到了太守府。

刘彻赶忙迎接,虽然这些学子从没见过太守这么大官,

但刘彻为人谦和有礼,大家又同为一门很快学子们便放松开来,

郑炎林看着兴奋不已的刘彻,悄悄嘱咐下人赶紧准备今晚的接风宴。

傍晚在宛城太守府的正厅,刘彻与众位学子痛饮畅言,众人间的师兄感情急速提升。

有了这些专业才学的学子帮助,刘彻清查田亩的事情就顺利多了,

即便如此经过二个多月也只是弄清南阳郡的一些基本情况。

后面经过众人的统计核算将一份新的郡府田亩人口详情交到了刘彻的手上。

刘彻看着新核查的田亩数,面色凝重。

按照大周制,地方郡府需要三年核算一次人口及田亩数,造册登记,重新核算朝廷赋税。

但根据原记载近三年来的南郡人口相比六年前人口没有增长反而从一百四十余万降了十余万。

而根据最新统计的人口及田亩,即便这些只是估算,

南阳郡也有近一百六十万人口,四千二百多万亩的耕田。

两相比较差额巨大,光人口这块朝廷就少收赋税近百万贯,真是触目惊心。

可见南阳郡那些豪族大户兼并土地瞒报人口的情况多么无法无天、肆无忌惮。

现在看来治理南阳郡,首先要面对的最大障碍,就是如何让那些豪族门阀吐出他们兼并的土地及瞒报的人口。

随后刘彻放下文书出了书房,在铁牛的陪伴下缓步来到前院的西厅,

这里现在腾空作为成韬带着二十二名师弟的办公场所。

刘彻来到偏间喊来成韬与郑炎林三人商议起来。

刘彻问道:“目前汇总的各县人丁田亩情形与之前所记录的相差极大,二位有何想法?”

郑炎林略一思量道:“大人,南阳郡与魏县之情相差无几皆因豪强门阀,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成韬属于典型的技术型官僚,对于最近汇总的相关信息多次参与计算汇总,与之前记录的差额也了然于心。

闻听刘彻的问话拱手道:“通过查访核实,大多数的田亩及人丁都被南阳门阀朱家和崔家及所属亲属家族所吞并,所以这两家是大人治理南阳绕不开的门阀大族。”

刘彻闻言沉默无语,闭目思量所收集到的官员这两大门阀的信息。

南阳朱家曾经是南阳最为显贵的门阀家族,家族四世出了一名宰相、二名侍郎。

可谓是风头无二,现任家主是人称朱老太爷的朱瞻,字文合。

光宗朝时曾为吏部侍郎,掌管吏部二十一载,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虽然已经告老还乡十余载,但平时朱家乐善好施在南阳郡百姓中拥有很高的威望。

家中有二子一女,长子朱彦,次子朱守晨,长女朱氏早年就嫁给了洛阳曹家。

而南阳崔家是近二十年南阳郡新崛起的豪族门阀,崔家跟朱家这种官宦世家不同,崔家发家于南阳郡叶县,本是叶县豪族,因为家族所拥有的山中开采出了盐矿而暴富发家。

要知道在三种常用盐里,相比海盐与井盐矿盐被称之为精盐,最得权贵所喜。

崔家又善于经营关系网,获得了朝廷给予的叶县矿盐专采之权,

更是把家族的盐矿生意做到了整个豫州及长安等地。

特别是最近几年,南阳崔家不断扩展了商路。

不但经营精盐也开始涉及锦缎、酒楼、客栈等等行业,家族发展可谓是蒸蒸日上。

隐隐力压南阳朱家一头,有成为南阳第一门阀家族的势头。

崔家显然家主崔颢正值壮年,此人颇有经商头脑,育有一子二女。

独子崔怀,长女嫁到了崔家商场上的多年合作伙伴扬州门阀林家,二女儿不详。

但真正让刘彻顾忌崔家的并不是崔颢,而是崔颢的长兄崔振。

崔振的另一个身份是豫州南阳大营大都督。

这位执掌豫州近三分之一兵马的实权将领这才是崔家真正的底气。

刘彻闭目开始思考如何处理朱崔两家,但仅凭现在自己手上的信息,刘彻无法做出最好的处理方法,心道看来自己需要择机拜访两大门阀,亲自探探虚实了。

正当刘彻思虑如何处理南阳朱崔两大门阀家族时,洛阳的刘裕也在看着刘彻的下一步动作。

烧掉下面送来的密报,刘裕望着窗外自语道:“卧榻之侧,岂能容他人酣睡。”

正所谓:

一重山来一重关,破开重关见重山,重关重重重山险,开关重山莫等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