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大拯救 > 144 悲催的张晋【求订阅】

明末大拯救 144 悲催的张晋【求订阅】

作者:茶碗的彼岸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9:52 来源:笔趣阁

一处在内院最大的一个花厅内,这里主要是公侯夫人与世子、地位较高的同僚与门生故吏、张家自家人等。

另外一处,则在那花厅外的庭院里,这里主要是一些名声地位不太高的同僚、属下、门生与不请自来者。

两处场所,一个在花厅内,一个在花厅外的庭院,相隔很近,只有一扇门之隔,但两处场所所代表的意义却全然不同。

苏文铤无所谓,他径直去了花厅外庭院内的席位。

他此行北上京师,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张晋献上蛋糕,讨得张晋祖母的欢心,以保全张晋苏州卫指挥使的身份。

至于在花厅内还是在花厅外,对苏文铤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

张晋倒是有心带苏文铤去花厅内,可是张晋的地位太低了,在座位安排一事上,他根本插不上任何手。

就连张晋自己的座位都排在末位,如何能够安排苏文铤进花厅内呢!

对此,张晋其实心有愧疚的。

……

……

花厅内,那张晋的祖母——张老夫人高高坐在上首主位。

她已经七十高龄了,但精神头看起来还不错,满脸皱纹,却笑呵呵的,看起来颇为慈祥。

张老夫人左侧,是张晋的父亲——张高远,他亲自站在张老夫人左侧下首,陪着张老夫人说话。

张汝瑶,作为张家最小的嫡女,此时她正乖巧的缩在张老夫人的椅子侧边,扶着张老夫的手。

连张高远都只能在侧边站着,而张汝瑶竟然可以缩在张老夫人的椅子上,这就是最小的嫡女的优待。

下面有多排椅子,那魏国公夫人、怀远侯世子、宁阳候夫人、忻城伯世子、抚宁侯夫人等,以及几位绯袍高官皆坐于椅上。

另有一大波人站着,分别是张高远在朝廷六部的同僚以及下属、五军都督府的同僚以及下属、张高远的门生故吏,以及张家的媳妇儿孙等,乌拉拉站了一大群。

正式的贺寿环节还没有开始,底下的宾客们交头接耳,互相聊着天,倒也显得热闹哄哄的。

张老夫人眯着已经有些浑浊的眼,伸着脖子,从花厅的左边看到右边,从后边看到前边,她那老态龙钟的动作,看上去颇为滑稽。

伺候在侧的张高远心中奇怪,张老夫人看向花厅内的左边时,张高远跟着看向左边,顺着张老夫人的视线。

张老夫人看向花厅内右边时,张高远也看向右边,跟随他老母亲的动作。

缩在张老夫人椅子上的张汝瑶也觉得奇怪,与张高远一样,她也学着张老夫人的动作,东看西看。

接着,那张老夫人的视线转回到这高台上,看了看自己,然后看向身边的张汝瑶。

张汝瑶与张老夫人大眼瞪小眼,张汝瑶甜甜一笑,乖巧如猫咪般说道“祖母……您在找孙女么,孙女一直都在这里呢!”

张老夫人缓缓摇头,说道“不是你!”然后又看向身侧的张高远。

眯着浑浊的眼睛看了张高远一眼后,张老夫人摇头道“也不是你!”

老太太东看西看的动作滑稽可笑,但是张高远却不觉得可笑,他纳闷了,与张汝瑶面面相觑,最终他问道“母亲,您在看什么啊?”

“国维呢?怎么不见国维这孩子?”张老夫人终于说出她到底在找谁了。

张国维,她的第二子,张高远的二弟,张汝瑶的二叔!

“额……母亲,二弟他在江南事物冗杂,因此耽搁了些时日,但今天应该能够赶回来的。”

张高远说完后,不禁暗暗叹了口气,老母亲的健忘症似乎又严重了,他昨天才给张老夫人说过此事……

“哦!国维现在执掌一方,应当以朝廷公事为重……”张老夫人楠楠道。

张老夫人说完后,忽又看向身侧的张汝瑶,老夫人一惊一乍,奇道“汝瑶,怎么不见你的夫君呢,快去将你夫君领来,老身要亲自帮你把把关!”

张汝瑶错愕,与张高远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见了一抹惊愕——老夫人的健忘症真的无可救药了……

张汝瑶云英未嫁,待字闺中,哪里就有什么夫君了!

张汝瑶羞涩道“祖母,汝瑶还没有夫君呢……”

“还没有夫君啊。”

张老夫人似乎更加奇怪,满是皱纹的手捧着张汝瑶的脸蛋,嘱咐道“汝瑶呀,该找个夫君了,这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不祖母,汝瑶要一直陪着祖母。”

“傻孩子,女人这辈子迟早都是要嫁人的,唉,对了,你爹是不是不为你张罗亲事?你爹呢?你爹在哪里?”

张高远无比汗颜,忙躬身道“母亲,母亲,儿子在这里,儿子在这里。”

张老夫人看见张高远了,她拽着张高远的手就是一通说教,将张高远说得那是面红耳赤啊!

无奈他知道老母亲老毛病又犯了,这解释都无法解释,只得受着。

张高远心中其实在呐喊“谁说我没有为汝瑶张罗亲事,只是汝瑶这逆女太过顽劣不听话,才导致现在都嫁不出去的好么,我……”

……

……

终于进入贺寿的程序了,那些宾客,按照身份高低,开始祝寿,他们只需说几句祝福的话即可。

至于他们的寿礼并不会当场献上,因为人数实在太多了,恐怕等所有宾客将贺礼当场献上,这一天都过去了。

但张家的子孙却要当场献寿礼,贺寿的流程很快进入张家子孙呈献寿礼的阶段。

先是张高远,然后是张高远的一众姬妾,接着就是以张檐为首的孙子辈了。

张檐献上了一副观音图,据说乃是宋代张择端的真迹。

张老夫人连连赞道“好!”并说“檐儿有心了!”

这是张老夫人首次开口夸奖,说明张老夫人非常喜欢这幅画。

张檐作为嫡长子,送出的寿礼得了祖母夸奖,张檐自然觉得脸上有光,并得意的扫视了一眼他的兄弟姐妹们。

作为嫡长子,张檐花费了许多心思在这寿礼上,为的就是将其余兄弟的寿礼比下去。

张檐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因为他是嫡长子,以后要继承张家诺大的家业的,他必须事事争先,在每件事上压过所有弟兄们的风头。

如今看来,张檐几乎成功了,因为张老夫人已经开口夸赞了他的寿礼。

那可是张择端的真迹啊,张檐不相信剩下的弟弟妹妹们献上的礼物能够盖过他的风头!

张家的人丁在张晋这一辈枝繁叶茂了,孙子辈足有三十多个!

这主要得益于张高远与张国维的努力,他们两兄弟各有十几房妻妾,辛勤播种之后,才有了如今的规模。

张晋在一众兄弟姐妹们中的地位排在中游偏下,不算好,也不算太坏。

很明显,张晋是妾生子,他的母亲王氏本是一位普通民女。

不过在张高远十几房妻妾中,还有一小半的小妾出身贱籍,比如婢女、歌姬等,她们的身份比普通民女还低一等。

母凭子贵,同样,母亲的身份也能够影响子女的身份。

作为民女的儿子,地位自然在张高远那出身名门正妻的子女之下,又在那些出身贱籍小妾的子女之上。

按理来说,张晋进献寿礼的次序应当排在中间。

高门大户中处处都是规矩,张家的这些子女从出生起就排定了地位高低的顺序,这个顺序就是一切行事的基础。

比如进献寿礼的次序、家宴时的座位排序等。

但实际上,张晋因为张汝瑶的事被父亲张高远所恶,尽管张汝瑶偷溜出府本就是她本身的问题,但张汝瑶作为张家最小的嫡女,极为受宠,这顶黑锅无论如何都要扣在张晋头上的。

更何况,张汝瑶的脚还崴了,这更是大事,张高远甚至听都没听张晋的解释,直接将所有责任算在张晋头上。

所以在排定进献寿礼次序的时候,张高远直接打乱既有的地位高低顺序,将张晋拎到最后,以此来表达他对张晋的不满。

张家这么大一个家族,本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张晋被张高远所恶的事早已经传遍整个张府,兄弟姐妹们都以异样的眼光看待张晋,张晋的母亲也哭哭啼啼,暗中落泪。

但是,张晋对此毫无办法!

谁叫他自己嘴巴贱,非得要给张汝瑶吹嘘那蛋糕的美味呢?所有一切都是因此而生的!怨不得旁人呐。

在整个进献寿礼的过程中,张老夫人在笑,张高远在笑,张檐为首的孙子辈在笑,各位宾客也在笑,整个花厅其乐融融,一片欢腾。

只有张晋站在角落里,漠然看着这一切。

他实在高兴不起来。

前几日因为张汝瑶的事,他被父亲张高远严厉斥责,不仅仅是被打了板子那么简单。

张晋担心的是另外一件大事——他的苏州卫指挥使的位子,估计也保不住了。

张晋在苏州府一年多,他早已经尝到了甜头。

首先是自由,在苏州府他几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在京城,有严厉的家规约束,就连晚上都不能夜宿在外面,这哪有在苏州自由。

明末大拯救p

p明末大拯救62328dexhtlp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