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月出祁连 > 33、伤兵营

明月出祁连 33、伤兵营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7:48 来源:笔趣阁

李岘实际上只是知道一点医术,但现代人都会知道一些基本的卫生常识和生物知识,虽然只是知道伤口不仅要止血,也要进行消毒,以避免伤口受到细菌感染。

但就这种水平也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的医官和医博士了。

在大宋国,医生的地位并不低,翰林医官院的医官使是正六品的和安大夫,正儿八经的士大夫阶层,中国人喜欢尊称医生为大夫的习惯也就是从宋代才开始的。宋代的医官不少,但是军队里的军医却不怎么受文人们的待见,却不能算作是官员。

古代的郎中们最喜欢用一些乱七八糟不知用什么原料制成的“金创药”往伤兵们的伤口上涂抹,但是这些药膏大多保存日久,使用前根本没经过消毒处理。最可怕的是由于物资短缺,这些医生尤其是兵卒们喜欢用随意扯下来的破布条来包裹伤口,帮助止血,这简直是往伤口处送细菌啊,不感染都是些命大的。

就是这些后世常识性卫生的问题,造成这军兵一但受伤,伤口特别容易受到感染。在这个没有任何消炎药物的年代,生死只能靠自身的免疫能力了,活下来的算命硬,死了的是福薄。但人受伤失血后本身免疫功能就下降得厉害,所以自古以来,军伍中伤兵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差不多高达百分之五十。

在中国古代军事行动中为什么在计算损失时喜欢把伤亡合计在一起,也是由于这个原因,因为受稍微重一点的伤基本上就相当于死亡,而轻伤一般是不作统计的。

象李岘的家丁教头吴开甲,当年就是因为手腕处的伤口感染最后不得不锯掉了半个胳膊。

在李岘的指导下,作为他的亲军的一众少年基本上都掌握了伤口处理的办法。甚至还有三十多个心灵手巧的少年,也初步掌握了开刀取箭头,再加上创口缝合的技术。毕竟每天送来的伤员太多了,李岘根本顾不过来,只好勉强让这些整天跟着他后面学习的少年动手操作。至于那些医官们,原来可都没少给伤员们治过箭伤,就是感觉李岘缝合伤口的法子很神奇,倒是一学就会。

现在令李岘比较头疼的事是原来自带的十多坛准备自用的蒸馏白酒很快消耗一空,只能用高浓度盐水来给伤员清洗伤口,他现在派人赶紧赶回会川的庄园里去运回一些高度白酒过来。另外就是棉纱布,这也得从秦州的自家工坊里运来。

刘仲武则没事就要到伤兵营里来转上一圈,以显示自己爱兵如子的态度。会州城里正在清理,抓了三千多名俘虏,李岘以开石炭矿需要大量人手的原由,阻止了他想要把这些人的脑袋砍下来的想法。

他并不是怜悯那些俘虏,这年头打仗的双方屠杀战俘甚至是平民的事多了去了,他是确实需要大量的劳力。刘仲武自然是很乐意干这事,免费的劳动力这当然会让他和李岘赚得更多,假如真有李岘所说的那石炭矿的话。

梁折钵自然是战死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梁家一些族人生存的权利,也算是求仁得人,死而无憾了。

拿下会州城之后的刘仲武变得很轻松,他现在继续派兵扫荡着水泉堡和怀戎堡。这两座军寨是在哲宗年间章楶在收复会州城后所建立起来的,已经成为废城,刘仲武准备把它们恢复起来,以保障会州的安全。

失去了会州靖远城这个黄河北岸最后的据点后,西夏人再想派大军从会州这一带黄河一线进攻就显得困难得多了。因为北面还有数道山脉,曲折狭窄的山间小路根本无法支撑数万人的庞大军队的后勤补给。

可以说此战过后,整个会州包括南面的巩州和秦州已经变得相当安全。

刘仲武的心情很舒畅,此次只用了十天就拿下了会州城,并全歼西夏守军近七千人,估计此役过后,他凭借战功升到节度使的可能性很大。但是秦凤军也在城下战死了三千多人,另外在李岘的伤兵营里还积攒了三千多重伤号,此役也可谓是场惨胜。

胜利本就是拿人命堆出来的,见惯了尸横遍野这种场面的刘仲武根本不在乎,不过,当他看到伤兵营里的那些伤兵情况后,还是被李岘的“战果”给惊呆了。

将近三千名重伤员,到目前只死了一百六十多人,要知道这种事要搁在以前,这些伤兵能活下来一半,他刘仲武都要烧香念佛了。

“好样的,老夫得特别为你请功,当然还有整个第三将,你们的功劳,不亚于打下会州城来的第四将。”刘仲武高兴得满脸的褶子似乎都舒展开了,没口地夸赞着李岘,全然不顾一旁一脸郁闷的辛兴宗。

本来是辛兴宗麾下的第二将军卒率先破城的,不过老刘让辛兴宗在关键时刻暂停了一会儿,结果老刘的亲信,指挥着前军的杨掣自然就跑到辛虞侯的前面去了。

在抢功方面,西军的将帅们可都是一惯的不要脸。

这个年代由于没见过识过种类繁多的抗生素,似乎病菌的生命力远不如后世那么顽强,而且大宋国的军卒们身体的免疫功能也很强大,大部分伤兵身上的创口在每天三次用高度白酒和浓盐水清洗后,加之包扎伤口都是采用的消毒之后的棉纱绷带,大多数人避免了原来常见的感染和炎症。

虽然在治疗中已经是很小心了,但还是有六百多伤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感染,有的人发起高烧,甚至已经是烧得脑子里出现幻觉,满嘴胡话。

李岘对此也是束手无策,他懂得只有这么多,对这种情况也没有什么好的法子。到了这种时候,他也只能吩咐军中的医官开出降热镇热的草药,让自己的手下那些军卒熬成药汁,给这些发烧的伤兵喂了下去。至于效果怎么样,只能是死马当做活马医,一切看老天的意愿。

最初三天,伤兵营里每天都有几十人死去,过了三天之后,死亡的人数随之急骤下降。

用辛兴宗的话来讲,就是这些家伙们基本上都算是活了过来。

这几天辛兴宗这厮有事没事就老往李岘的伤兵营里跑,还老喜欢跟在李岘的身边一起检视伤员。名义上他过来是探望他受伤的兄弟辛永宗,可李岘却认定这厮是贪图他用来为伤兵们清洗伤口的白酒。

这货名义上是秦凤路第二将的将主,可实际上他却是童贯的心腹,而且手下的官兵也大都来自于童贯的直属禁军。这厮如果开口要酒,自己手下那些医官哪能阻止得了。

所以,每当这厮一过来,李岘盯他也盯得很紧。

战后十来天,大部分伤员的病情已经稳定了,其后的事实际上那些医官们要比李岘擅长,所以李岘就离开了伤兵营,带着一些护卫,开始了找矿之旅。

后世的平川矿区其实就在水泉堡一带,李岘带着人在山沟里转了几圈,就发现了几处唐代时废弃的矿坑入口。这地方在唐朝时就有人开采煤矿,但是土蕃人来了却根本不知道这东西的重要性。

牧人们来回迁居,不可能带着煤块乱跑,只要有牛粪烧就足够了,也只有定居的汉民,因为柴禾不够,才会想到用石炭来烧火取暖。

李岘却希望用这东西来炼焦。

平川一带有些小的砂铁矿,主要是筛选起来太麻烦,里面还混杂着金、银、铜、铅等伴生矿物,但对于缺少铁矿资源的李岘来说,即便再困难也要把它利用起来。

而选矿的设备需要用到磁铁,这得专门联系各地的铁监去搜集。

实际上李岘如果想做钢铁,还有一处更为适合的地点,那就是兴州,也就是后世的略阳。

略阳在后世那是陕西最主要的大型铁矿,而且还有个好处是紧邻的西县也就是勉县就有几处中型煤矿,是一处相当适合发展钢铁产业的地点。

不过,现在兴州已经有了铁监,名叫济众监,而且兴州是利州路所辖州府,不归秦凤路管,想要在那里开铁厂,还需要找好关系。

李岘打算等冬天闲下来的时候,亲自去打点这事。

这次伤兵营的事对他触动很大,让他意识到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有限了,准备战事稍一停歇,就在自家的庄园里开办一所学堂,招上一些少年,向他们教授一些基本的生物、物理和化学知识。

他在这些方面并不是很专业,但在这个年代,估计前世就是一个初中生,到了这个世界上也绝对是大宗师一级的人物。

本身文明的传播主要靠的就是教育。

当李岘在刘仲武正在扩建中的水泉堡附近刚刚清理出两个在唐朝遗留下来的煤矿坑道入口后,童贯就带着三万禁军又重新回到了兰州,更为烦人的是他居然点名要李岘陪着刘仲武和辛兴宗一起到兰州述职。

李岘只能暂停了手头上的发财大业,把匠头李和叫到身边嘱咐了一阵后,无奈地看了刚刚采出来的几座煤堆一眼,然后有些恋恋不舍地返回了会州靖远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