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月出祁连 > 21、金国与华夏

明月出祁连 21、金国与华夏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7:48 来源:笔趣阁

在另一时空的历史上,金国也是由于天会八年到九年这场持续了一年多的储位之争,最终没有能够一举灭掉南宋,从而使得临安小朝廷继续延续了下去。→八→.八**读书,.↓.o≥这次也是一样,由于金太宗吴乞买对于储君之位久拖未决,西军里出了如此重大的事件,才得以安稳地渡过。

对于储君之位,金太宗由于受汉臣的影响,意欲学习中原王朝的习惯,由自己的长子完颜宗磐为谙班勃极烈。可他的想法遭到了太祖阿骨达一系的宗干、宗辅、宗弼等人的激烈抵制。阿骨达一系的子孙兵强马壮,将宗干推了出来,称其为“太祖武元长子,以祖制当立为嗣君”。其后阿骨达和吴乞买的堂兄撒改之子宗翰也回到辽阳,也声称自己“于兄弟之中最为年长,战功又最高,当继谙班勃极烈之位。”

由是太祖阿骨达一系的完颜宗干和太宗一系的完颜宗磐,如今又加上了一支旁系的完颜宗翰,三大势力围绕着谙班勃极烈的位置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随着几个月的争夺下来,宗翰觉得自己上位的希望愈加渺茫,提出由宗峻之子,年仅十二岁完颜亶任谙班勃极烈,转而开始支持宗干一系,反正就是不能让宗磐上位,养成父死子继的习惯。

他的提议得到了宗辅等人的支持,而宗干在宗峻死后,继承了宗峻的妻子家产,完颜亶成了他的养子,对此也不好出言反对。

于是宗翰、宗干、宗辅、希尹等人入朝,面见金主完颜晟,全力推举完颜亶为储君,吴乞买见这些子侄兄弟个个桀骜难制,而宗磐孤掌难鸣,于是不得不按照女真人的习俗“兄死弟继,复归其子”的约定,立年幼的完颜亶为谙班勃极烈。▲≥八▲≥八▲≥读▲≥书,.√.≧o

三月初,金国东京。

气候已经迅速转暖,积雪消融,山地里只是那日光照不到的阴影地带还有些残雪存留。在山下的原野上,平整的农田已经展露了出来。

皇宫,偏殿里。

“讹里朵,朕已经批准了挞懒与宋人议和的建议。斡本、蒲鲁虎他们说的对,我们女真人,没有一举吞下宋国的胃口,需要采用逐渐稳固蚕食的方法。目前所打下来的地方,唯以稳定为主。不过,朕倒是指令挞懒,与宋人的和谈当为金国争取最大利益,双方当以淮河为界,方为适宜。你此次南去,主要以攻伐那陕西各路和收复河东为主,不过朕也知道那新自立的华夏国不好对付,也不可轻易冒进。”

吴乞买单独召见了宗辅,阿骨达一系的子侄当中,嫡长子宗峻因为受伤严重而早逝,二儿子宗望本是一代豪雄,可惜的是也在征服宋国的过程中,因为旧疾复发而突然去逝。如今阿骨达家虽然有庶长子宗干存在,但主要的兵马和权力却是掌握在宗辅的手上。宗辅的性格沉稳,又宽仁和善,对于这个侄子,吴乞买还是相对比较信任和喜欢的。

宗辅听了吴乞买的话后,略微想了一下后问道:“侄儿去幽州镇守,那粘罕还是指挥云州一带的兵马,从雁门入河东么?”

吴乞买看了宗辅片刻,这才沉吟着说道:“粘罕是国相,当以处理政务为主,况且他也老了,也该留在东京享几年福了,至于打打杀杀的事情,就交由小辈们去做吧。云州那边,交由希尹坐镇,另外银术可身上的旧伤未愈,就以他为西京留守好了。”

他这样的安排,明显是在准备消弱宗翰一派人马的兵权,宗辅在听了后心中一喜:“叔叔圣明,如此安排甚为妥当。”

吴乞买摆了摆手:“朕也老了……这天下将来终究还是你们的。这大金国从太祖起兵到现在,已经快打了二十年仗了,也该歇歇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那新立的华夏国不灭,我们是安生不下来的。”宗辅摇了摇对说道,“一个很好的机会,可惜我们那时耽在了东京,被轻易放掉了。”

……

新年刚过,赵芸儿将张灏召进宫内,说是准备按照李岘的遗愿将兴州道学宫改为太学宫,今后华夏国的官员选拔与任命将以太学宫毕业的学生为主。

张灏听了后吓了一跳,连忙出言阻止。如果赵芸儿颁布谕令,将会引起了很大的波折,兴州道学宫现在有一千五百多名学生,但这些学生大多都不是儒生出身,虽然也读过儒家的典籍,却大多是连府学都没进过的白身。而赵芸儿的这道谕令,等于是把西北的读书人都排除在了预备官员的行列之外。

这些儒生看似手无缚鸡之力,但是大都出身地主阶级或是官僚世家,在地方上有很大的号召力,如果绝了他们的仕途之路,在这些人的鼓动下,不少的地方会引发剧烈的动荡。

“那你说说,这些只读过儒家经史的人能够干些什么,在农业上是懂得水利工程还是精通耕种畜牧,那工业方面就甭提了,更是一窍不通。”赵芸儿轻声在质问着张灏,“这些人除了会搞阴谋诡计,还会什么利国利民的学问?”

张灏在听后也感觉有些尴尬,赵芸儿说的是些实话,儒家务虚,鄙薄农夫工匠,所以造成读书人越来越与工坊农田疏离愈远,不知穑稼,不知格物,原来在东京时就有许多太学生无法将麦苗与韭菜区分开来。但是这种事,他却不能不开口阻止:“咳咳,皇后所言极是,但是这政策切不可推行过早。这天下的读书人,成事不足,但坏起事来却是能量不小,操之过急,反而容易把他们都推到了临安那边。这万事堵不如疏,皇后可颁行谕旨,今后科举,当以太学为主,先将各地优秀之府学生招入太学,其后,再分别教授其农牧、水利及工艺之法,此事只可慢慢推而广之。”

“若是有人冥顽不化怎么办?”

“冥顽不灵者,都是些迂腐之徒,不可救药者,弃之也无谓。大部分读书人,还是识时务的,只要朝廷提倡,自然就会慢慢形成风气。”张灏说道。

赵芸儿皱着眉头道:“这事你和刘江他们商量下,拟个章程出来按排去做。切不可再拖延,这国之未来,不在于官员将领们如何,而是在于农田、牧场和这些工厂作坊,只有物产丰饶,才是最根本的稳定和强大的基础。”

张灏听了这话后,觉得有些似曾相识……11...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蓝色中文网”,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