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月出祁连 > 78、浊浪(二)

明月出祁连 78、浊浪(二)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7:48 来源:笔趣阁

预料当中金国方面集中兵力,开始反击的局面并没出现。

因为完颜娄室死了,当然,这并不算什么,更主要的是谙班勃极烈完颜杲死了。现在完颜家的主要人物都赶去了东京辽阳府,去争夺皇位继承人的职位。前线的金军没人统一指挥,自然是如同一盘散沙,也是死守着徐州、黄河一线,并不主动进攻。

黄河大堤被杜充从卫州一带扒开后,从开封以东的封丘、东明、考城一带经古汴河,夺泗入海,自然形成了新的河道。由于没人管理,河水泛滥,封丘、东明、考城几地原本的良田都变成了一望无际的盐碱沙地,满目的荒凉景象。

刘光国、刘光世兄弟在收复了南京归德府之后,反而成了颖昌之战后,最大的受益者,名声鹊起,被逃往江南的文臣和士大夫们交口称颂,隐隐有成为大宋国“中兴”第一功臣的趋势。

而李岘和西军,在朝廷的刻意打压下,大家都很默契地小心地避开这个话题,绝口不提任何西军稳定京西、关中,又一举收复河东的显赫战绩。

一场夏雨,来的快,去的也快。

黄昏的阳光将天地间的一切都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看起来一切都朦朦胧胧的,给人一种不真切的感受。

宰相吕颐浩在这时候,进了皇宫,进到后殿官家的御书房中。

中书平下平章事主管政务,作为首位的宰相,吕颐浩也算是忠心耿耿,跟着皇帝一起出海外逃,从而深得官家的信任。

此时,金军虽然退却,但这天下各地,由于战乱的原因,盗匪横行,山寨林立。吕颐浩这次面见官家,主要是谈安定地方问题的。

在听了吕颐浩的汇报后,赵构沉吟了一会儿,这才做出决定:“这后方不靖,天下难安,首先要解决的是杭州附近太湖周边的匪患,调张俊……还有岳飞所部从淮西撤回江南,主要承担剿匪之责。”

“为什么是岳飞?”岳飞的名声与韩世忠、刘光世等人相比,还差了不少,吕颐浩有些不理解官家的安排。

“这刘家兄弟、韩世忠、张浚,包括禁军统领杨沂中和刘文彦等人,哪个不是西军出身?这些家伙们现在骄纵惯了,现在都抱起团来了……哼,这是欺朕无人可用么?!朕偏偏要给他们树立起一个竞争对手出来。这岳飞此人,心思单纯,不比西军里的那些油滑的家伙们,可堪大用,今后也好控制,不比西军里的这些人,动一个,等于是捅了一窝……”赵构说到这里,微微摇了摇头,为什么西军里那些能打的统帅都被李岘笼络到了手下呢?

这才是以前最大的失策。

“谭州一带摩尼教聚众作乱,攻掠州县,有愈演愈烈之势……”吕颐浩又继续说道、

赵构在听了后一把掌拍到了桌子上,发出“呯”的一声巨响,过了片刻,官家这才摇动着拍疼了的手掌,对吕颐浩叹息道:“这天下动荡,妖人辈出,此方腊余孽,可令杨沂中、刘文彦两人统兵剿之。”

“可……这刘文彦……”吕颐浩张了张嘴。

赵构在鼻子里哼了一声,然后才说道:“刘法、赵隆才算是多年的老臣,朝廷一向待他们不薄,可在关键时刻,却反而在背后支持那李岘,这人心呐……我偏要那些西军将领们看看,只要忠心勤勉,我大宋就绝不会亏待了他们!”

吕颐浩想了一下,随之拱手说道:“陛下高明,用这刘文彦去荆南路平叛,其一等于是给西军那些将领们树立了一个榜样;第二,这刘文彦毕竟是刘法的儿子,目前占据荆湖北路和邓州一带的王禀等人多少会看刘法点面子,双方倒也可以相安无事;第三,以刘文彦守荆湖一带,也正好能够暂时阻止西军向东南扩张的势头,确实是一举三得的妙手。”

他这顿马屁拍得,倒是让赵构很是受用。

自金人退兵,局势稍稍安定下来,最让官家操心的便是西北的那帮骄兵悍将们了。

……

从京西回到长安,张浚的行事变得低调了许多。

他现在已经知道,李岘在长安城内布置了许多眼线,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手对的监控之下。

这种情况让他感到十分沮丧。

这座城市,甚至是整个西北都在对方的掌控之中。

他原来雄心勃勃前往西北,从现在来看,就是一个很大的错误。

从临安出来,他带来了官家的密信,赵构没有后代,在信中明确地表示承认太子赵湛的地位,并保证说自己在太子成年后,就会将皇位传给赵湛,自己则退居到太上皇的位置。这封信打消了皇后朱琏和太子府一众亲信的疑虑,也算是修复了官家和太子之间的叔倒关系,可是这并没有什么用。

太子少师谢克家告诉张浚,这西北的一切决断,都是出自李岘的陕西六路兵马都统制帅府,不止是军队,还包括各地地方官员的任命,太子府只是庇护在羽翼之下的傀儡而已。

李岘在西北的行事很霸道跋扈,动不动就以军法来约束文臣,一些不服从他命令的官员,都被他以私通金国或是西夏的罪名给弄死了,其狼子野心早就显露无疑。而且现在的陕西、河东、陇右,甚至是京西等地,大部分文臣也是在向着李岘说话,这满朝文武,就找不出几个忠心可靠的人出来。

李岘对太子府和太上皇这边都监视控制的委严格,而且吴革手上的长安禁卫军只允许保留三千员额,这其中还有一多半应该是李岘的心腹。目前在长安,就是相对抗李岘,也没有这个力量。

对此,谢克家主张是惹不起躲得起,将太子府迁去临安。

这一点上没有任何问题,李岘曾警告过他们不许插手西北的军务和政务,但是要走随便,他还会派人护送,决不会在背后搞什么阴谋诡计。

但是,太子府和太上皇一走,等于说是这西北和京西、荆襄一带,包括川峡四路的局势彻底失控。让李岘彻底掌握了这些地方,和把大宋的江山拱手相送也差不到哪里。所以皇后朱琏和国舅朱孝章、太子太傅范致虚等人都明确表示反对太子府离开长安。

就这么轻易放弃,张浚也是心有不甘。11...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蓝色中文网”,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