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月出祁连 > 47、盛典

明月出祁连 47、盛典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7:48 来源:笔趣阁

李岘以高世宣为河东北路兵马都统制,何蓟为副统制,王庶为河东北路转运使兼知太原府,驻守太原;刘锜为河东南路兵马都统制兼知河中府,姚平仲为副都统,霍安国为河东南路转运使;另外吴玠为知隆德府,梁兴知威胜军,两部人马守上党和白陉;张栓知辽州兼平定军守井陉关;刘滔知宪州和宁化军,赵澈知代州并兼和忻州,两人分守雁门和瓶形寨;再加上杨可才知汾州、王荀知华州和李岌为知晋州,这一系列的人事任命,让李岘的嫡系将领们也进入到了大宋中级官员的行列当中。

另外,李崕和翟亮所部骑军返回洛阳。

在差不多解决了河东的问题后,李岘直到五月中旬这才率杨可世、康泰和苗傅三支骑军,返回到长安述职。

在二月初,李岘主动放弃朝邑、冯翊和华阴三城后,长安城内的反应是十分慌恐,大多数太子府的官员以为是和靖康年间一样,金军会长驱直入,直扑长安。若不是张叔夜、吴革、谢克家和张孝纯几个死命拦着,太上皇和太子祖孙两个惊慌失措,都准备要移驾逃往蜀中了。随后的消息传了回来,原来是李岘主动为金人设的埋伏,西军居然在华州和同州大胜金军,差不多全歼了入侵关中的金国骑军。

李岘为了保守机密,此次行动甚至连太子府这边也没有告知,最终害得大家遑遑不可终日,连续好几天都寝食难安。紧接着就是西军一路势如破竹,一连串收复河东各地的捷报传来,如此大悲大喜,使得整个长安城上下都有些举止失措。太上皇甚至在接到捷报后怀疑和原来的虚报一样,等到后面的消息陆续传来,这才肯真的相信。

一时间太子府上下弹冠相庆,明谕各地西军收复河东,另外准备择日告庙,向列祖列宗报告这一难得的喜庆消息。同时明谕京兆府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庆捷大典,稍稍令人可惜的是这场战役的几位主要功臣都滞留在河东无法回来,只有姚友仲和王荀、李孝忠带着一部分亲军赶回来参加了这场隆重的检阅仪式。

五月十六日,李岘、杨可世引大队骑军到达长安,大军抵达灞桥时,太子派出以谢克家为首的迎接使臣团已经等候多时,在李岘和杨可世等接了太子的谕旨后,又分发财物犒赏三军。到了这个时候,作为勋贵代表的曹晃这才又重新见到了数月未见的李岘。

可能是因为这几个月过于操劳的原故,李岘的脸色显得又黑又瘦,脸上的胡须也显得有些发灰,不过骑在他那匹火龙驹身上,却腰杆挺得笔直,很有些睥睨天下的气势。在见到以谢客家、朱孝章为首的使臣后,脸上却挂着谦恭而和煦的笑容,熟悉李岘为人的曹晃很明显感受到了那笑容背后的虚假作态。

他在礼节上显得非常熟练,言语中也是透着客气和风趣,与在场的每一位官员们都打着招呼,除了让人感受不到亲近外,礼貌方面简直无可挑剔。曹晃知道李岘的性子很是随意,是个不拘小节的人物,这样的表现就表示他从内心里并不相信这些人。

“呵呵,又胖了不少,这样下去可不行,晚上要多活动一下。”在看到曹晃后,李岘突然就说起了玩笑话,这让曹晃在心里很受感动,至少在李岘心里还是很念旧的,没有把他这个纨绔不当朋友。

“我也想跟你上前线!”曹晃不知怎么在冒出了这么一句。

“你?!”李岘吃惊地看了曹晃一眼,随即哈哈大笑,“好,不过这可是件苦差事!”

一场盛典,太上皇和太子在城外万年县的大校场检阅三军。长安城内万人空巷,大多数居民涌出城外,来观看这场盛大的校阅仪式。可惜的是长安城里只有三万多户人家,任凭官家怎么动员,来到城外观看大典的民众也只有数万人,与当年童贯平收复燕京时在汴梁所举行的那场大典时的盛况相差甚远。

这场景也不仅让首次在公众场合露面的太上皇凭生了许多感慨。

大军临近长安,需要十里一停,五里一通报,身穿朱衣,背插彩旗的信使在官道上来回穿梭,也显得十分热闹。从灞桥到万年县的官道已经被长安城出来的宫城禁军给封锁了,五步一人,十步一哨,闲杂人员一律不准上路。这些禁军倒也是衣甲鲜明,威风凛凛,只当过比正规的西军身上少了许多杀气。

战鼓阵阵,号角连天,随之旌旗招展,大地震动,大队的骑兵沿着官道缓缓驰来。

三万名骑兵在军旗的指引下,分成五军列成方队渐次进入校阅场地。万年县的军校场顿时显得十分混乱和拥挤,这些西军骑兵可没受过禁军那样的校阅经验,显得队形有些散乱。

太上皇牵着太子和太子府的一众高官们站在临时搭建起来的检阅台上,显得祖慈孙孝,神情复杂地看着眼前的这支军队。

李岘带着杨可世等十数名军将来到台下,下马后以军礼拜见太上皇和太子,然后使劲扯着嗓子高声喊道:“臣李岘率陕西、陇右诸军一战而尽复河东之地,如今得胜还朝,还请上皇和太子检阅,天佑大宋,万胜!”

他身后的帅起被高高举起。

数万骑军随之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吼声:“万胜!万胜!万胜!”

高台上太上皇的嘴唇在嚅动着,由于现场有些风,连李岘都没听清他说的是什么,随之台上的令旗高举,诸军则又齐呼三声万岁!

检阅仪式其实很简单,各军依次在主将的带领下列队从高台下通过,就算是完成了校阅。只不过三万余人,走完这个过场,也花费了将近大半个时辰的时间。最后李岘和副帅杨可世一同登上高台,再次接受太上皇的宣谕抚慰。

太上皇乃封李岘为晋国公,加太子太保,领陕西、河东诸军兵马元帅;杨可世为赵国公,领陕西、河东兵马副元帅;没有参加检阅的刘锜则封为韩国公,领陕西、河东兵马副元帅;老将刘法为陇国公,领陇右诸军兵马元帅,姚古为燕国公,加太师衔;太上皇似乎很感激救过他的翟进,又加翟进为豫国公,为京西路兵马元帅。

这次的封赏实际上有些尴尬,由于不是官家的圣旨所命,只是以太子监国和太上皇的上谕形式所发,按道理属于违制。可现在谁还管得了这么多。李岘率领诸军将上台依次接受封赏和拜谢,算是完成了这次的仪式。

这次的封赏完全没有文官的什么事,这不免让人心生妒嫉,范致虚在李岘接受封赏时就悄悄对太子太傅孙觌说道:“看此子鹰视狼顾,又是一个安禄山般的人物,如此下去,社稷江山危矣!”

孙觌眯着眼看着李岘在拜谢太上皇的封赏,脸上毫无表情,只当是没听见范致虚所言,也不知心里在想些什么。

大军在长安城外休整了五天,其后李岘就在朝会上入禀道:“臣刚接到从前线传来的战报,东京留守杜充不战而逃,金国右副元帅宗翰已经率军占领了开封,现在洛阳告急,臣欲率陕西军步骑五万往救洛阳。”

由于太子赵谌只有十二岁,皇宫中由皇后朱琏与太子一起临朝听政,却听朱皇后闻言皱眉道:“李元帅率陕西各军出战,关内可否有危险?”

李岘回答道:“目前娄室在云州,手上只有两万余人马,只要西夏人不大举南犯,关中并无什么风险。微臣此去京西,主要是为了安排洛阳和南阳一带的防御。”

此时太子府诸臣并无人异议,唯有张克戬出言反对道:“京西军务,自有翟进、王禀主持,李元帅为陕西、河东帅臣,这手未免伸得太长了些吧?!”

李岘闻言怒道:“洛阳、南阳安危势关陕州、汉中得失,这天下军事本为一体,什么叫我的手伸得太长了?这大宋国现在成了这个样子,都是让你们这帮什么也不懂,打起仗来就知道逃跑投降的无耻文人给搞坏的!”

这张克戬被他一番指责气得不能说话,怒指着李岘道:“跋扈!”

李岘随即奏道:“张克戬性格乖张,臣以为不适合为太子宾客,议论军*国大政,不过为官还算清廉,现在凤翔府知府空缺,还请皇后谕旨,命其为一方牧守!”

此言一出,太子府诸臣属尽皆面面相觑,朱皇后也是沉思了一会儿这才说道:“此事容后再议,李爱卿关于出兵洛阳之事,本宫准奏!”

李岘辞朝回到陕西置制使署衙,发出命令,调姚友仲、杨可世、康泰、苗傅、何简所部共五万余步骑于潼关集结,准备出兵洛阳。在动身出发前,又得到上谕,命张克戬出知凤翔。看来太子府内经过一番争议,最终还是同意了李岘所奏,把张克戬贬出了长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