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月出祁连 > 29、巡视襄阳

明月出祁连 29、巡视襄阳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7:48 来源:笔趣阁

与其他三人交待完未来战略上的事情,李岘又命人拿过三根用白银打造外壳的单筒望远镜出来,送给了王禀、翟进和刘锜一人一支,另外还嘱咐三人此物在遇到危险时须先行毁去,切不可落入金人手中。

虽然不怎么担心女真人会烧制出玻璃来,但望远镜片也能够用天然水晶磨制而成,这种新式战争装备的使用,李岘还是相当谨慎的。

这三人原来是见过望远镜的,李岘在会川城自家屋顶上架了一具天文望远镜,主要是在闲来没事的时候,观察一阵星空,能够找到一些过去的回忆。他们找就想得到一件这种夜观星象的“法器”,可李岘原来是说什么也不肯给,现在倒是给了三人一个小小的惊喜。

李岘在洛阳耽了三天,其后把所带来的骑军主力留在了洛阳,只带着何蓟、李岌和梁起三部一万骑军启程,与刘锜一起护送王襄去邓州接替杨可世出任京西南路兵马总管。

其时刘光世所部已经被调往应天府,为南京留守,只留下了其兄刘光国所部驻扎在颖昌,以防范杨可世、翟进两人的进犯。在原来的历史中,刘延庆、刘光国父子在靖康中从东京城突围而死,而在这个时空,刘延庆并没有带兵跑回汴梁,而是从河间府一路往南逃到了东平府。其后因为其拥立大元帅府和康王登基,刘延庆被晋为太师,而刘光国、刘光世兄弟所统率的两支部队成了官家手上最精锐的两支军队,与东京留守宗泽、御前营都统制王渊处于并列的地位。

李岘与刘光世打交道比较少,但与刘光国却也交情不浅。

在听到李岘南下的消息后,刘光国倒也算是胆大,只带着一小队护卫骑兵,亲自跑到了鲁山的军营来特意登门拜访。

伸手还不打笑脸人,况且刘光国手上的部队以刘延庆原来的三千鄜延路亲军精锐为主所组成,实力也不算弱。所以李岘很客气地亲自将刘光国迎入营中,又设下宴席,叫上老将王禀和刘锜、何蓟这两个西军二代坐陪,大家一起喝酒畅谈。

李岘倒也开诚布公,替翟兴和杨可世两人与刘光国划下了各自的辖区范围,以免因为地盘的原因而引起三支部队之间的冲突。刘光国倒也是无意与杨可世、翟进这两员西军猛将发生战争,很痛快地就答应了李岘所提出的调解方案。现在大家一方为官家,一方保太子,也算是各为其主,分道扬镳,不过酒席间也算是相谈甚欢。

这酒喝到一半,刘光国就借着酒劲向李岘大倒苦水,说是现在由于东京里的匠户都被金人所掳走,自己的部队目前极度缺乏武器、甲胄等装备。李岘知道他话里的意思,不就是惦记他家在韩城铁坊里的股份,试探一下李岘还会不会给他家分红。

于是他微微一笑,端起酒杯对刘光国说道:“你家的股份某还都给你们留着呢,每年刘家所得的分润大约有五万贯左右。过段时间我可以给你提供一千套武器和盔甲,每套装备作价三百贯,至于这些东西你们怎么向官家核销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也算是预付给了你家这五年内的红利。”

刘光国听后大喜过望,李家工坊出产的武器盔甲最是精致,这每套装备他找官家要五百贯都是少说了,要知道这大宋国每州每年的岁入也不过数万贯,李岘等于是凭白送给了刘家数十万贯的好处。于是他开口说道:“还是安国最为仗义,说话算数,若是今后有什么事情,尽管吩咐。”

李岘哈哈一笑,将杯中的酒一口干了:“尽管吩咐,只怕未必,你们兄弟俩要真到了关键时候未必肯听某家的。只不过韩城铁坊的分润是你家应得的,某家还看不上这点小钱。”他这话说的十分豪气,要知道河南府已经算是非常发达的地区,岁入也不过十六、七万贯,仍然不过是目前兴州铁坊利润的五分之一,李家一座庄园的出产就能顶差不多一县之岁入,这也是目前李岘能养军的底气所在。

有精良的武器装备,又能提供足够的食物,在目前这个乱世里,他并不是很愁招不到兵马,唯一头疼的是怎么把这些公民训练成合格的军卒而已。

刘延庆父子目前紧抱着官家,但是必要的笼络手段该使的时候还是要用的,不就是钱么,只要能用钱来解决的问题都不是个事。

送走了刘光国,一行人从鲁山出来,经南阳,直接到了邓州。

杨可世在这不到两年的功夫,将南阳一带的部队扩充到了八万余人,这与京西道总管王襄和邓州知州高公纯两人的全力支持是分不开的。这两名文臣很有些自知之名,知道自己统兵找仗不行,一切军务都有杨可世说了算,轻易不会出面干涉军队里的事情。这种做法与大多数想骑到武将的头上颐指气使的同僚们很不一样,否则以杨可世的火爆脾气,早就会与两人闹翻了。

邓州城外的宋军大营规模可真是不小,足以容纳数万兵马屯驻训练,加之今年李岘又为他们送来了价值数百万贯的兵器和盔甲等装备,看上去军容整齐,很有些强军的架式。

李岘知道这都是表面功夫,这些新招募的丁壮只进行了一些初步的训练,也就是刚能做到列队整齐的地步,如果到了战场上,面对金军铁骑的冲击,很大概率上会被一冲而散。不过这种话却不能明说,在王襄、杨可世、高公纯等人陪同下检阅了一遍南阳军,倒也随口夸赞了一下老杨练军有方。

“哪里哪里,这都是你派来的那些学生们的功劳,某家可不敢居功。”杨可世心里虽然美滋滋的,在口头上还是难得的谦虚了一回。

不过在太子府发出的谕令,由王襄来接替自己出任京西南路兵马总管,把这支部队移交到王襄手里的时候,杨可世的脸色顿时变得阴晴不定,明显是很舍不得将这支自己花费了很大心血才组建出来的部队交到别人的手上。

李岘将杨可世扯到一边,然后低声说道:“明年我准备反攻河东,何去何从你看着办。这邓州在战略上肯定是要先放弃的,这些部队只能是拉到南面去守荆襄。你实在不愿意离开我也不勉强,但必须把手上的骑兵交出来,让杨可胜带着跟我回关中,我要这些骑兵在反攻时有大用。”

杨可世纠结了半天,最后还是勉强答应与王禀交卸了职务,与李岘一起北上征战。

在杨可世与王禀交接完毕后,李岘、王禀又在王襄、杨可世等人的陪同下,前往襄阳视察防务的准备情况。

襄阳自古即为连接南北的通衢要地,西接川峡、汉中,北连南阳、中原,南临荆湖之地,即是交通枢纽,又是战略要地,在历史上有许多的经典战役都是围绕着襄阳一带的控制权争夺而展开的。

汉江以南为襄阳城,而在江北与襄阳隔江相望,就是樊城。在三国时期,魏蜀两国就隔着汉江而南北对峙,就是在此地展开的。蜀国大将关羽守襄阳,而魏国大将曹仁守樊城,在《三国演义》里水淹七军的故事就是发生在樊城周边。

在李岘的记忆里,这里在很长一段时间是叫做襄樊市,只不过在后来因为在历史上樊城的的记述很少,这才又改回成了襄阳市。

在李岘的计划里,并没有准备放弃江北的樊城,而单纯地固守襄阳,他准备在樊城之下大量地消耗和拖住宗翰大军的主力,为自己反攻河东争取更多的时间。在看到襄阳与樊城之间只有一条简易的浮桥相连的情况后,李岘叫过了刘江和李崎,仔细交待一番,命两人负责在樊城再修筑一圈外城和监修一座通连襄阳和樊城之间,横跨汉江,能够通行车马的铁索大桥。鲁山有煤,襄阳以西的山地里就有石灰,水泥很容易烧制,至于钢材和铁索,只能是从兴州通过汉江运输过来。

至于样式,李岘给出的草图是仿照大渡河上的泸定桥而画成的,只不过要更加宽大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