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月出祁连 > 69、义军

明月出祁连 69、义军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7:48 来源:笔趣阁

种师中最终没有选择去大元帅府去和赵构会合,他对于那些夺走他部队的文官们戒心很深,另外在听了刘滔他们在太行山一带的发展情况,也觉得河北、河东两地有很多机会。现在原来在河北滞留的宋军都被赵构带去了山东,而金人也没有控制住这些地方,在金军没有返回之前,正处于一段权力的真空期,如果在这个时候凭借着自己的官职和名声登高一呼,响应者一定不少。

自进入腊月后,东京的朝廷实际上已经投降了,金人占据了开封城外城四壁城墙,但也惧怕在城内进行巷战,便传出话来,说是不信任当今官家说的话,要太上皇出城商谈投降的细节。官家赵桓害怕金人复立太上皇上位,于是便亲自前往金营请降,献上降表对金称臣。

其后金人开始索要大量的金银钱帛,牲畜粮草以及妇女,此时满朝文武早已没有了抵抗的意志,在开封城内大肆搜刮,极力满足金人的任何要求,官府酷吏,变得比强盗还要厉害,整个把开封城内洗劫了一遍。

到了此时,朝廷颁布诏令,要求各地放弃对金人的抵抗,大宋国朝廷了存亡,也只在金人的一念之间了。

由于靖康元年有闰十一月,天气自进入腊月后,开始渐渐变得暖和起来。随着气温回升,河北大部分地区自腊月十日深夜起,飞飞扬扬地下起大雪来,以后三天里雪是越下越大,降雪的范围,一直扩大到了整个黄河流域,整个华北平原,都覆盖在了一层厚厚的积雪。

由于气温并不是很低,许多地方积雪融化,道路更是变得泥泞不堪。但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重伤初愈的种师中却带着一支人马,马不停蹄地奔走在中山路各个州县,招抚各地的“义军”,任命首领,这让他手上的队伍如同滚雪球一般迅速扩大起来。

自从宣和五年伐辽以来,河北、山东两地就民不聊生,局势就一直动荡不安,活不下去的流民就聚众抢劫,结寨而居。驻防河北一地的宋军一直无心准备边事,倒是一直也没闲着,东奔西走,在到处扑灭各地的民乱。

但是各地的乱民却是越剿越多,一直到现在也没平定下来。

这金军南下,各地的官员是跑的跑,降的降,整个河北一地,只剩下中山(定州)一城还在坚守,没人再理会这些乱民的事情,倒是让各地的“贼众”队伍越来越壮大。自金军南下,许多有头脑的山寨头领就打起了抗金保宋的旗帜,大家的身份顿时从“乱民”转变成了义军。

大部分的朝廷官员并不重视这些义军,只有原来驻真定的河北西路招抚使刘韐因为手底下缺人,令马扩在元氏、赞皇一带招抚义军。不过真定失守后,逃跑的刘韐被招回东京待罪,马扩的这支部队也失去了后援。

绝大多数义军首领本都是想找个官府来投靠,谁都不愿意一辈子占山为王,过强盗的日子,现在正是国难当头,大家谋取出身的好时机,所以招揽起来并不困难,还有不少人是在听说后自己找上门来投效的。

种师中本身的官职就比刘韐要高,而且种家自种世衡之后,累世将门,种家军长期在西北与西夏人作战,在大宋国内也是赫赫有名,现在种师中亲自出面,其号召力居然比在东平府的大元帅府更大。

仅仅一个多月,投入种师中麾下的义军就有三十八个山寨之多,加起来的总兵力人数居然超过了十多万人。

种师中没法许诺给这些投靠到自己名下的各路寨主粮草等补给,因为粮食供应刘滔和张栓两人的本军都很紧张,但却许给这些义军可以提供武器,因为刘滔和张栓两人信誓旦旦地表示他们能够搞来大量的装备。

这已经就足够了,本来各路义军首领投靠种师中只是为了图个出身和名声,现在居然还能得到武器,自然更是喜出望外。

对于义军的使用,种师中却与刘滔、张栓有严重的分歧,种师道希望把河北、河东各地的义军合并,重新整编训练,组成一支大军。而刘滔则坚持义军依然坚守在原来的山寨一带活动,以山寨为根据地,在金人的后方寻机作战。

现在双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种师中是想伺机出击,占领目前根本没有多少金兵守备的真定、中山等地,袭扰金军的后路,以牵制金军对汴梁的围攻。刘滔却坚持说目前义军根本没经历过训练,只能进行小规模的行动,而且还要尽量避免引起金人的注意,悄悄在敌后发展和壮大自己,说什么也不能允许各部队进行大规模的集结和作战行动。

另外就是静阳军会向每个山寨派出几名教官指导和帮助各路义军训练,却不干涉他们的指挥权,这种方案更容易让那些头领们接受,毕竟大多数义军头领都害怕官方找借口夺取他们的军事指挥权。

所以在会议上,绝大多数义军首领都站在刘滔和张栓这边。

刘滔是刘仲武的孙子,比种师中小了两辈,平日对种师中倒是很尊敬,但在这种原则性的问题上却丝毫不肯让步,态度坚决,并一再声称自己只是奉令行事。

至于奉谁的令,这也是明摆着的,不是刘法就是李岘,反正不是他种师中。

种师中也无奈得很,问题他手下现在只有一千三百来人,静阳寨各支部队的指挥权一直牢牢控制在刘滔和张栓两人手中,没有这两人点头,种师中根本指挥不动。两人控制这支部队的骨干就是他们从西北带过来的一千五百多人的部队,现在基本上在静阳寨各个山寨里都当上了军官或是教官。

恼怒的种师中有时也会生出杀人夺军的念头,但他很快就放弃了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其一这事根本就不容易做到,那些控制这支部队的中级军官都来自陇右,本身就是一个团体,自己根本就控制不了。另外就是刘滔和张栓两人的身份他也无法轻动,就算是能杀了刘滔和张栓两人,自己恐怕也不能承受刘法、刘锡和李岘三人联手之后的怒火。

这两人明显是在利用自己的名声和地位,但是种师中何尝不是也在利用他们。

他也需要利用这支部队用战绩来洗刷自己全军在平定军战败的耻辱。

所以这场争执最终还是以种师中的妥协才结束。

各地的义军都存在着不少的缺点,最明显的是缺少正规训练,而且也不懂什么军事技术和战术,作战时基本上是一拥而上,不利时则四散而逃,至于配合、掩护、层次等根本没有这种概念,作战纪律和作战意志也就不用提了。

刘滔、张栓等与各路首领在一起商议了三天,研究了具体训练的办法,提出首先要做到“明号令、知约束、遵军纪、习战技,令行禁止,熟悉军阵武技”,要求各山寨暂时减少活动,进入一个整顿、训练和休养的时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