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月出祁连 > 46、大撤退

明月出祁连 46、大撤退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7:48 来源:笔趣阁

银术可很果断,在李岘刚到太原城下时就扔下所有的辎重和粮草带着剩下的八千多人就往南逃跑了,根本没有任何犹豫。苗傅和折彦文两人无法阻挡金兵的撤退,只能带着人追杀出去十几里后鸣金收兵。

这样的结果让李岘有些不满,主要是姚古的大军没能及时赶到,但这也是自宋金战争开始以来宋国的第一场大捷,虽然只歼灭了不到四千名敌人。

更主要的是他达到了救援太原的目的。

固守太原的张孝纯和王禀两人在见到首先入城的李岘后眼泪顿时都流了出来。

“官家果然没有忘了我们啊!”

当然,这是张孝纯自己的感想,而王禀只知道这是李岘足够义气,但这话不能明说,特别是不能当着众人说。

“现在立刻组织城内所有人撤退,我要放火烧毁太原城!”李岘第一句话就让张孝纯张大了嘴巴,半天也合不上。

“为什么?难道不用守住河东吗?”王禀他们被围困了两个多月,一点也不了解外面的情况。

“还守什么守?!这次是宗瀚大意了,领着人都到了泽州,我才能有幸把你们救了出来,下次可再没这么好的运气了。”李岘说道,“现在大半个河东都没了,金军正在汴梁城下与朝廷和谈,太原也没什么用了。现在张安抚的任务是尽可能地动员河东民众立刻迁往关中。”

“河东那么多百姓,关中怎么能供养得起?”张孝纯倒不是不知道变通的人,他唯一担心的是粮食问题。

“百姓的口粮由我来解决,现在留下的人越多,以后就资敌愈甚,不必跟他们客气。”对于那些不愿离乡的普通百姓,李岘实际上都动了杀机,不过还是为自己今后的名声着想,放弃了这个念头。

“走就走吧,确实这太原城也守不住了。”王禀说道,太原城并不大,南北长三里半、东西宽二里半,而且全是土城墙,城墙外甚至都没有包青砖,与过去的晋阳古城相比,实在有天壤之别。金人只是一开始猛攻了几次,在损失了一千多人后,宗瀚就放弃了攻城,改为围困,否则就凭王禀手上的这点兵力,也不可能坚持这么长时间,李岘想放火烧了就烧了,也省得以后被金人利用。

现在的太原居然还有不少的存粮,动员百姓撤退倒是没什么困难,两个多月提心吊胆的日子他们也受够了,而且太原城内现在只有不到两万人,转移起来并不是特别困难。

李岘在太原只停留了半天,一把大火把太原城夷为白地,然后就与刘光世一起率军南下,而折可求和王禀两人则负责把太原周边的民众尽可能地护送迁往关中,具体的道理他已经跟安抚使张孝纯、河东转运副使韩总和太原府通判王逸等人说过了,得到了大多数官员的认同和支持。

现在救援太原府的战略目标已经完成,李岘又把目光转向了晋中南地区。河东两路总人口大约有一百一十万户,不到七百万人,其中四成的人口都集中在汾河串连起来的太原盆地、晋军盆地和河中府一带,他现在的目标就是动员更多的百姓迁移到关中和陇右、汉中地区,即使有人不走,他也准备把河东的存粮都搜刮一空,尽可能地运往黄河以西。

这是一个比较浩大的工程,他那两万多人马还真不够用,需要动员河东本地的官吏和姚古以及本地的一些地方部队,当然,现在大肆招募征兵也是一个比较有用的方法。他现在是一路南下,并随时下达了一份令朝廷和官员、百姓都深为痛恨的命令:第一,所有河东的青壮,一律强制征招入太原和汾州两府厢军,准备抵抗金兵,同时强行征集民间所有余粮。第二,凡河东居民,愿意迁往关中的,官府会负责供应一年的口粮,并按每户人口发给足以自足的耕地。

这听上去似乎只是在动员民众向关中迁移,可实际上军令一下,基本上就是以强迫为主了。主要目标当然是河东的富户和地主,这也是河东文官集团们的根基。现在的第一目标是强征青壮,其后是征集粮草,先强行迁移富户和地主,再迁移百姓。

这道命令中的意思十分明显,不愿走可以,不怕挨饿你们就留下,如果想吃饭,那就乖乖跟我走。

这一路向南,本来刚被金兵收刮了一遍的榆次、清源、交城、太谷、祈县、文水等地又被李岘再次折腾了一遍,前一段时间刚刚投降金国的官员又都被抓了起来,官吏们则被迫带着军卒在民间征招民夫和强征粮草、牲畜,被他这么一折腾,这些地方算是彻底变成了一个烂摊子。

如此大规模的强行迁移百姓,招致的骂名绝对不会少了。

李岘和刘光世手上的军队却迅速膨胀到了十五万人,基本上都是在本地强行征招的农夫,他唯一幸运的地方是这些地方的官员都曾投靠过金人,被抓起来之后,没人会来干扰他来强征民夫和强行收集粮草。

当然,如果加入到李岘军中,一家人的口粮也算是有了保障。

现在,李岘和刘光世两人带着二十万大军和六十多万百姓,浩浩荡荡渡过了文水,与姚古合兵一处。

可是到了汾州,李岘就遇到了麻烦,最让他头疼的当然是汾州知州张克戬。

张克戬是真宗时期太师张耆的曾孙,算是东京的官宦世家,其从弟张克公做过多年的吏部尚书,另外一个族弟张叔夜就是当年在知海州任上平定宋江那股贼寇,砍了宋江脑袋之人,现在任京西南路都总管兼知邓州。由于张克公当年任御史时曾弹劾过蔡京,所以张家兄弟多年来一直被蔡京所压制,进士出身,但倒了一辈子霉的张克戬终于在去年蔡京倒台后升作了汾州知州。

这货也确实是霉星盖顶,去年八月才刚赴汾州上任,到了十一月就赶上了金兵入寇。

不过,张克戬这人的气节是没得说,一直在汾州积极抵抗金军,是靖康年间为数不多为国死难的大臣之一。

由于张克戬的积极抵抗,汾州各县一直坚持到现在都没有陷落。

李岘此番救援太原功劳不小,但他随之弃城不顾,在太原府强征丁壮和强行移民的行径让他早已经十分不满,再加上李岘到了汾州后劝说他放弃汾州的一番“逃跑”议论,终于让老头的怒火爆发出来,指着李岘的鼻子就是一顿痛斥怒骂,让跟在李岘身边的张栓、刘滔等亲卫差点忍不住想把这老家伙当场给法办了。

李岘在汾州挨了老家伙一顿臭骂,还拿跟茅坑里的石头一般的张克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好下令让杨可世、刘光世带着大军和百姓与姚古一起先前往石州,然后从吴堡寨西渡黄河,先到绥德军安置下来,其后大部分人迁往陇右进行安置,一部分则留在鄜延和韩城就地安排。

而他本人则带着苗傅、王荀所部六千骑军转回太原。

现在吃了一场大亏的宗瀚肯定是对他恨之入骨,他需要把宗瀚的大军先吸引回云州,所以还要到北地去兜上一大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