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漠唐 > 第八十六章 进退两难

漠唐 第八十六章 进退两难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57:15 来源:笔趣阁

一月底的某日。

虎北口的东寨门打开了,大约有五百骑呼啸而出。

领头的正是韩令昌,今天轮到他巡视汾河以北、以东的区域,这片区域的巡视,根据耶律德光的安排,为驻扎在虎北口的骑兵担任。

韩令昌先巡视了汾水以北的区域,中午时分开始向东部巡查,向东之后,他们却没有沿着汾水南下,而是一路东行,沿着太原到寿阳的驿道快速行进,不过这也没什么,寿阳附近是曲阳骑兵和虎北口骑兵的交叉巡视范围。

寿阳县城,建在群山之中,正好位于太原与平定县的中间位置,北边是方山,西边是大汗山,东边隔着中山与平定县接壤,南面有著名的鸦鸣谷。

一个时辰后,韩令昌五百骑来到寿阳县城的西门。

寿阳县城虽然地理位置重要,但石敬瑭现在也没多少兵力驻守,李晟基归还的五千步军全部放到了太原城,目前寿阳县城仅有一千团练、五百府军驻守。

看到赫赫有名的属珊军来此巡视,寿阳县令忙不迭地将他们迎进城门,并赶紧安排食水,韩令昌他们吃完后便对县令说要检阅守城士兵的操练情况。

县校场在城东,能满足三千人的驻扎,现在只有一千五百人,稀稀拉拉排了一个队伍让韩令昌检阅,县令、团练使、府军都头都在一边陪着。

韩令昌五百人还骑在高头大马上,看着前面稀稀拉拉的队伍,嘴角闪过一丝冷笑,他带着五百骑围着队伍转了一圈,士兵们举着各式各样的重兵器,嘴里还喊着、叫着,吓得县令、府军都头、团练使及现场的一千五百军卒战战兢兢的,生怕这“太后亲军”一个不满意将他们全部杀了。

转了一圈后,韩令昌在县令三人前面勒停战马,他骑的是一匹通体乌黑的大马,他自称“乌骓马”,单手领着重达三十斤的长柄铁锤也毫不费力。

“我等已归降平定州的李大人,你等有何话说?”,他在马上大大咧咧说了一句。

说者无意,听者却大惊失色,没想到大名鼎鼎的属珊军也投降了李晟基!

形势比人强,那三人对望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的意思,“愿追随将军”,三人异口同声地说道。

“哈哈哈…”,韩令昌听了不由哈哈大笑,不费一兵一卒,便为李晟基大人取得了寿阳县城,这“投名状”还过得去吧。

虎北口,述律银正在召集高彦平等人议事,“报!”,突然一个士兵在账外大声禀报。

等那士兵进来了,述律银、高彦平一看,这不是韩令昌的亲兵嘛,“何事?”,述律银喝道。

“禀祥稳,我平州都依令巡视河北、河东一带(这里指汾河),不想在东边山脚下碰到承天军一千多骑,韩将军正在与敌军交战,派小的回来求援”,那士兵大声禀道。

“啊?”,述律银一听大惊失色,这承天军可是歼灭了太相温、兀立都上万骑兵的劲旅,区区五百骑的韩令昌如何是对手?

正要尽起虎北口全军人马前去救援,只见高彦平起身说道:“祥稳,无妨,上次太相温大人、兀立都大人都是中了敌人的诡计,非战之罪,在旷野上,韩令昌五百骑就算不敌,跑回来还是没问题的,大人不放心的话,下官便率渤海军一千人去接应,应无大碍”

“也好”,述律银想了一下,高彦平一千渤海军是三千属珊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全部是长槊、重甲,接回韩令昌应该问题不大,如果尽起大军不幸中了李晟基的诡计,他就是百罪莫赎了。

等高彦平一千骑收拾完毕出了大寨,他回头看了一下,嘴角也显出一丝冷笑。

……

三天后,耶律德光、石敬瑭终于知晓了高彦平、韩令昌叛变、寿阳县失陷的消息,石敬瑭还好,耶律德光一听到这个消息恨得牙痒痒的,看侍立一边的高模翰的眼神也很是不善。

高模翰确是有苦说不出,先是高彦均,接着是高彦平,高家“三杰”去了两个,耶律德光能不恼他嘛,不过高氏家族全部居住东京辽阳府,高模翰是高家族长,量他也不敢反叛自己。

现在正是围困晋安寨的关键时刻,听说寨子里的战马都杀了一千匹了,张彦琪、安审琦等人对张敬达也很是不满,大变就在眼前,自己不可能在这关键时刻先杀大将,自乱阵脚,故此脸色很快变得柔和起来,对高模翰抚慰有加,高模翰也是诚惶诚恐,感激涕零。

至于高彦平等人,耶律德光心里暗暗发誓,等此处事了,回去一定屠了彼等全家。

属珊军少了一千五百人倒是个问题,人数虽然不多,可都是太后的亲军,回去以后如何向她交代?

石敬瑭这边却在暗自忧心,他不是为寿阳县城,那地方早被他当成了弃子,他忧心的是粮草。

原本他为河东的主力军准备了足够支应两年的粮草,可契丹大军南下后就有些紧张了,这些胡人虽然以肉食为主,但马匹的消耗全是由河东供应,加上也要供应一部分粮食给骑兵吃,当契丹大军刚到时,桑维翰与他合计过,全部粮食只能支应“联军”半年所需,现在已经过去三个月了,也就是说他只剩下三个月的粮草了。

另外,向属珊军这样的精锐骑兵投降李晟基也使他心惊胆战,如果说郭威投靠李晟基还在他的意料之中,但高彦平、韩令昌的投降就使他忧虑不安了。他也知道投降李晟基的两支骑军基本上都是汉军骑,胡骑是不可能投降的,但自己旗下可基本上全是汉军、汉骑啊。

景延广阵亡之后,他让侄儿石重贵暂领城里的步军,想到石重贵,便想到了深陷洛阳生死未卜的两个儿子,他心里不禁在喊着:“我这一步棋走得到底是对还是错?”

其实,还有一件天大的事情耶律德光尚不知晓,高彦平、韩令昌为何在此时明目张胆地反叛?

就在平定州、太原、晋安寨互相对峙之时,在遥远的河南道登州,三十艘大船正准备扬帆起航。

前来送行的人中有当今翰林学士、给事中李崧,正准备上船远行的却是一个胡人打扮的中年汉子,那人约莫三十七八岁,长相与耶律德光有几分相似,但更高一些。

这人正是耶律阿保机灭掉渤海国之后,封在渤海国故地(今东北三高官子、原东丹王耶律突欲,又名耶律倍。耶律德光接替阿保机登上大位之后,对自己这位精通汉文诗书的大哥,防范的非常紧,终于在某一日,耶律突欲忍受不了这种恐惧,仅带了自己的妻妾儿女从苏州(今旅顺)渡海南下,投靠了后唐。

耶律倍到达后唐后受到了热情地接待,李嗣源以天子仪卫迎接,并赐姓东丹,名慕华。改瑞州(今江西高安)为怀化军,拜怀化军节度使、瑞慎等州观察使。后又赐姓李,赐姓名为李赞华,移镇滑州(今河南滑县),遥领虔州(今江西赣州)节度使。

河东战事爆发后,给事中李崧便上书李从珂,建议将耶律突欲送归东丹,以分耶律德光之势,李从珂一开始不同意,最后等到晋安寨被重重包围,张敬达等人眼看就要弹尽粮绝了,便同意了李崧的奏议,又在青州、密州、莱州、登州四地抽调州兵三千护卫耶律突欲坐船北上。

十天后,消息传到了洛阳,也传到了李晟基那里。

耶律突欲成功了,依靠三千中原军队,加上东丹故地还有不少忠于长子的亲信人马,耶律突欲很快就控制了东京(辽阳)、沈州(沈阳)一带,加上以前支持自己的渤海、女直等部族,他也顺利地拉起了一支三万多骑的人马,等他的母亲,契丹国太后,镇守上京临潢府的述律平反应过来,已经木已成舟了。

正是得知了这个消息,李晟基才让高彦均通知高彦平、韩令昌“举事”。

而耶律德光得知这个消息,却在十天之后——述律平从两千里之外的临潢府传过来的。

这下耶律德光进退两难了,眼看就要成功了,不想后院却失火了!

虽然他在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都驻有重兵,临潢府有一万七千属珊军,五千皮室军,大定府有两万皮室军,加上一向与他交好的乌古敌烈部,耶律突欲想要一举夺得中京、上京也不是那么容易。

更为关键的是,自己的母亲述律平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以母亲大人的英明果决,是不会轻易让契丹帝国出现内乱的。

最后,他决心再等十日,十日之后,无论成功与否他都会立即退回漠北。幽云十五州固然重要,如果最终却是为耶律突欲做了嫁衣,那就不必要了。

晋安寨的大营里,张敬达、张彦琪、符彦卿、安审琦等人也是忧心忡忡。已经断粮三日了,前不久已经吃光了辎重队伍里所有的驮马、驼牛,三日前已经开始杀战马充饥了,可整个大营有五六万人,区区几千匹战马无异于杯水车薪,能熬过十天就不错了。

“平定州来人了”,正在众人一筹莫展时,门口的亲兵进来禀报。

一时众人脸上纷纷有了喜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