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漠唐 > 第八十二章 属珊军

漠唐 第八十二章 属珊军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57:15 来源:笔趣阁

一月初,李晟基安排横刀都拼死突破了契丹骑兵的封锁,终于进到了晋安寨。

元宵节,虎北口。

虎北口靠近汾水河曲的地方立有三寨,西北边的寨子是从那一万牧民中挑选出来的三千老弱,老弱中有一半是十四五岁的少年,其余的多是接近五十岁的老人(此时的草原民族活到四十岁就是高寿了),所以其主要战力便是那十四五岁的孩儿兵,大部分是接近云州、朔州的靠近外边墙的原吐谷浑赫连部、白部、以及原沙陀族的处月部的牧民。

中间的寨子则是上次被高行周打残了的三千多鞑靼骑兵,平定州战事发生之后,耶律德光为了护卫自己的一万老弱以及牛羊,便将一直不肯再参加与晋安寨的战斗的鞑靼骑兵全部调到了此处。

战斗力最强的三千属珊军驻扎在靠近泥屯山的地方,由于此地接近寿阳,用不亚于狼牙都的属珊军在此驻守耶律德光才放心。

属珊军,契丹太后述律平的亲军,全部是从刚征服的各部族中遴选的武艺高强、身世清白之士组成。

三千属珊军中,有一千人来自原渤海国的投降士兵,大多是最后一任渤海国国王的亲卫,有五百人来自契丹国攻占的原大唐平州——即真正的卢龙节度使辖区(今河北唐山到迁安一带)的牙军,其余一千五百人则来自各招讨司、统军司。

渤海国投降的士兵中,主要是两种人:靺鞨人、汉人,前者也就是熟女直,到渤海国末期,已经同化的跟汉人差不多。

也就是说,三千属珊军中,汉人或认同汉人文化的占一半。大多是渤海国以及平州贵族以及世袭高官、将领的后代,又多弓马娴熟、骁勇善战。

渤海国降兵的首领叫高彦平,刚三十岁,高氏家族大多身材修长,矫健有力,又生的英俊潇洒。

高彦平正是上次在大防山战役中被姚猛俘虏的渤海都头目、高模翰的堂弟高彦均的亲弟弟,高家在渤海国、大唐都是名门望族,以高彦平领一千属珊军也是应有之意。

高彦平率领的这一千属珊军全部都是马槊、横刀、一石硬弓,骑士全部是锁子甲、铁盔,战马的头部、胸部也是同样的锁子甲,战斗力与渤海都相比也不遑多让。

与狼牙都、属珊军相比,只有区区四百人黑甲骑的李晟基算得上寒酸。但虽然只有四百人(原有五百人,在大防山损失了一百人),但他舍得用,他有一句名言:“强兵是打出来的,不是养出来的”

而契丹军的狼牙都,一开始无论耶律阿保机还是耶律德光都是往狠处使,契丹立国,特别是统一漠北草原之后,契丹国兵多将广,用部族军多于皮室军,用皮室军又多于狼牙都,而属珊军则很少捞上实战机会。

因为这次支援河东属于“灭国之战”,述律平担心自己儿子的安危,便拨了三千属珊军给他,属珊军名义上有两万人,实际上真正的精锐只有五千人,这次到河东的三千人就属于属珊军中的精锐。

那五百平州牙军武器较为驳杂,不过都是像铁鞭、铁锤、铁枪、大刀这样的重武器,骑士都是加厚的鱼鳞甲,战马着厚牛皮甲。

平州籍属珊军的首领叫韩令昌,五短身材,却极为粗壮,原是平州牙军的勇将,手持一把长柄铁锤,铁锤重三十斤,另有小铁锤一柄,用于远程袭击。韩令昌今年三十五岁,以武勇论,韩令昌的实力在契丹国能排上前八,据说与几百年前三国时东吴名将韩当是一个祖先。

属珊军驻扎在泥屯山西侧,最靠近泥屯山的就是高彦平的渤海军。

元宵的夜晚,月色朦胧。

由于河东、契丹军败阵连连,耶律德光、石敬瑭都下达了不得大肆庆祝的命令,所以现在驻扎在泥屯山西侧的高彦平部虽然多习汉俗,但整个大营却漆黑一片——除了高彦平自己的营帐。

刚才所说的寨子,也就是在帐篷外面搭一溜木制望楼,望楼后面则是大片的营帐。

高彦平正和一个人对饮,油灯下对面那人圆脑袋、短粗的脖子分外瞩目,正是平州军的头目,契丹人根据汉人的规制,也叫都指挥使的韩令昌。

两人虽然在对饮,却没有丝毫的欢乐气氛,每人一个牛角大杯,说豪饮还差不多。

对饮半响,只见高彦平将牛角大杯重重地搁在桌子上,“砰”的一声让站在帐门外的亲兵伸出了半个脑袋,见二人无事又赶紧将脑袋缩回去了。

“二郎,何事?”,韩令昌见状赶紧放下刚豪饮了一半的牛角大杯问道。

“何事?”,高彦平心里暗骂眼前这夯货,“平定州的事你不知晓吗?”

“啊,原来是这事,述律银大人不是说小败嘛,无伤大雅”,韩令昌不以为意地撇撇嘴。

“小败?我可听说了……”,说着凑近韩令昌的耳朵,“太相温都战死了”

“啊?!”韩令昌一听大惊,惹得帐门口又探出半个脑袋。

“你这厮,再高声叫唤就滚回去”,高彦平恶狠狠地小声说道。

“二郎莫恼,俺不叫就是”,韩令昌赶紧低声求饶。

“我可听说了,太相温五千皮室全军覆没,兀立都那贼胚的五千室韦也全完蛋了,兀立都还被钉在寿阳附近的驿道上,哀嚎了三日才死”

“啊?”,这次韩令昌的嘴巴还没有张大就被高彦平捂住了。

“你这厮,没个记性,滚”,高彦平恨不得扇他一耳光。

韩令昌赶紧自己轻轻扇了一下自己,“二郎,再不会了”,“二郎,是何人如此厉害,竟一举灭了太相温、兀立都两部人马,难道那厮竟比高行周还厉害?”

高彦平长叹了一口气说:“还记得我的兄长高彦均吗?他的三千渤海都就是毁在同一个人手里,兄长自己至今也下落不明”

“啊?”,这次韩令昌学乖了,“啊”的声音很小,“李晟基?”

“李晟基这厮竟有如斯厉害,真是令人神往啊,莫非是卫霍之流,抑或霸王、武悼之亚?”,韩令昌醉心武艺,还以为李晟基是一个绝世勇将,竟拿冉闵、项羽与之相比。

“虽不中亦不远矣”,高彦平端起牛角大杯一饮而尽。

“这下大汗有麻烦了”,韩令昌虽然长得粗头粗脑,心思却不憨笨。

“.…..”,高彦平正要开口说话,只见帐帘一挑,那亲兵进来了,“大人,小的该走了”

高彦平一挥手,“请”,目送那亲兵走远了才重新坐下,又喊了一声:“是高明吗?”

只见一个高高大大的年轻后生挑帘进来,“二爷,是小的”

高彦平点点头,“好生在外边看着,不许外人靠近”

听到高明应了一声后高、韩二人才重新说起话来。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心中疑惑,高彦平为何对一个亲兵这么客气?

原来属珊军成立后,述律平虽然让各部族的人继续统领本族的兵马,但毕竟不放心,又安排了一些“亲信”给各部族的首领,名为亲兵,实为监军,刚才那人正是述律银安排的亲信,现在换班的则是高彦平自己的亲信。

“二郎,你说这次大汗能得手不?”,韩令昌又问道。

“嗨,我看悬,有这么一个李晟基在此,很难了”,高彦平又长叹一声。

韩令昌凑近高彦平,这次很轻声的说道:“二郎,如果大汗败了,我等……”

高彦平没好气的看了他一眼,“自然是追随大汗回到塞外,收拾心情,重整旗鼓,以待卷土重来,大汗疆域辽阔,控弦百万,这次是轻敌了,下次尽起十万人马,横扫中原不在话下”

韩令昌撇撇嘴,“控弦百万?二郎你莫要欺我,灭渤海国才用了三万精骑,收付室韦、乌古敌烈也才用了五万精骑,击退阻卜、黠噶斯用兵最多,也才区区六万,据俺所知,大契丹国自立国以来,一次性用兵从来没有超过十万的,何来控弦百万”

“如有百万大军,早把中原灭了,咱们现在已经在南海钓鱼了”

“你……”,高彦平有些生气了,“韩小乙,你的心放在何处,胆敢……”

韩令昌这次却没给好脸色,“二郎,俺与你等不同,你等家室皆在契丹,可俺,俺的老家还在汴州啊,可怜我那孤苦的老娘……”

高彦平见他这样也不好多说,也不知道说什么,二人便相对无言,帐篷里霎时陷入沉寂。

又过了好一阵子,眼看天色已晚,韩令昌正要告辞回自己的营帐,只见门帘挑开了,高明既紧张又兴奋的一张脸出现在帐篷里。

“何事?”,高彦平一挑眉毛问道。

高明走过去在他耳边说了几句,“真的?!”,高彦平差点大叫起来,不过他到底比韩令昌多了一根弦,强忍住没有叫出来。

只见他走出账外,先望了一下四周,这时天全部黑了,月亮也被乌云遮住了。在透过营帐的微弱的灯光下,帐篷的角落里正站着一个人,穿一身黑色衣服,外加一件黑色的斗篷,整个脑袋藏在斗篷的帽子里,看不清面容。

高彦平见四下无人,赶紧将那人拉到自己帐篷里。

回到帐篷里,只见那人将自己的斗篷的帽子一掀,“大哥”,“大郎”,两声惊呼传出来,吓得外面的高明紧张地四处观望着,生怕有人听见或看见。

来人赫然是上次在大防山受伤被姚猛俘虏的高模翰的堂弟、高彦平的亲哥哥——高彦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