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漠唐 > 第三十六章 飞狐

漠唐 第三十六章 飞狐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57:15 来源:笔趣阁

李承训看着头皮一阵发麻。

一行人又回到杀胡口附近,躺在地上的元丰喝了几口水便醒过来了。

……

几日前,李承基一行人与李承训离别后,出偏关,沿着山路逶迤向北直抵边墙,通过虎爪飞索爬上边墙,并对边墙外的地形进行了观察。

令他们没想到的事,他们通过边墙观察塞外的敌情,塞外的人也在通过边墙观察边墙内的情形。

李承基一行趁着夜色越过了边墙,殊不知自己这一行人的行踪早就被他人侦知了。

两天后,他们在一座小山附近遇到了几百骑的包围,李承基他们边战边退,最后退到了山上。

李承基他们这十人不亏是三路“大军”中最出色的,仅仅依靠李承训给的几壶箭、十把手弩,就射杀了敌军一百多骑,最后箭只全部用完了,李承基见形势危急,对元丰说:“我等一行十人,现只剩下七人了,而敌军却越聚越多,我等全军覆没于此事小,耽误了大人的大事事大,再说了,沿着边墙回到静边军也是之前必须完成的路线”

最后不顾元丰等人的劝阻,将剩余七人分成了三组,自己和力儿从北面硬闯,另外两人从西面硬闯,都是为了掩护元丰等三人从东边突围。

元丰三人倒是从东边闯出来了,不过在边墙附近碰到了臭名昭著的一阵烟,这些人专门在边墙附近游弋,不管是汉人还是牧民,只要是落单的,都逃不过他们的魔爪。

以前雁门八骑在边墙附近碰到过这些人,还折损了一个弟兄,故对他们很是忌惮。

李承训听了元丰的讲述,心里难受极了。

横刀都这一百人如果没有李晟基的出现,大多数将作为“山贼”终此一生,说不准哪天就被官军剿了,部分运气好的,有幸加入官军队伍,当一个伙长也就到头了。

但李晟基的出现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一年多的训练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军事素养、身体素养、武技,还教会他们读书识字。

一年多的训练完全改变了他们,不仅仅是军事方面的,更多的是眼界方面,可以这么说,李晟基的横刀都是这个世界上,综合军事素养最高、眼界最为开阔的一群人,更是李晟基撒给这个世界的火种。

这一百名士兵之间在长期的共同训练、生活中也凝结了深厚的友谊,其中的几个姓李的更是比亲兄弟还亲。

横刀都的人都清楚,虽然目前欧阳浩、季无忧、契必信比较受宠,但李晟基最看重的人还是李承基,其中除了李承基沉稳、全面与李晟基自己很像以外,他的姓名也未尝不是一个重要因素。

几个姓李的日常都把李承基当做大哥,而这个大哥在全都里面也确实在各方面做的无可挑剔,深得众人的敬重。

不知道李承基等人最终的命运如何,但李承训知道以自己这区区几人再闯大草原,结局不会比李承基好多少。

眼看三个月的期限快要到了,李承训只能默默祈祷李承基他们吉人自有天相了。

……

东边。

秋悲风三人带着薛家小娘越过平型岭,抵达灵丘县,再沿着飞狐道一路向东。

这飞狐道以前秋悲风也走过,不过当时一来他年纪尚小,二是急于奔命,并没有过多浏览飞狐道沿途的景色。

来到飞狐道的入口,秋悲风见前面已经聚了七八辆马车,一百多人,其中有不少都带着兵刃。

单人不至飞狐岭,百人始过飞狐陉。

这是代蔚两地流传的民谣,意思是飞狐道险峻,盗匪众多,虎狼出没,没有一百人以上的人马,休想平安过去。

见到秋悲风一行人,互相打过招呼之后,大队人马便开始进入飞狐道。

这飞狐道是太行山北部一条要道,是河东、河北之间的主要通道之一,不过在此飞狐道,道路两侧山势险峻,林木繁茂,遮天蔽日,有时候在道路上走上一天也见不到一点阳光。

蔚州境内的飞狐道有多条,一条沟通南北,是飞狐县与横野军之间的要道,一条从灵丘至定州,另一条就是秋悲风他们走的这条了,横贯横贯太行山,穿过位于山中的飞狐县城,再一路向东北,是沟通蔚州与易州、妫州之间最为便捷的驿道。

果然,进一步了解之后,这一百多人大多是去易州、妫州的,也有少数人辗转去幽州。

秋悲风命自己的两名骑兵在前面探路,自己与其他人边走边交谈,半天下来,他心里暗暗惊喜,没想到这一百多人里面,居然有河北高家、崔家的人,都是敢刚从太原探亲回来的,见到秋悲风这个粗豪书生,这两家人一开始颇有些鄙视,不过看在他三人个个雄武有力,想到这一路上没准碰到某些突发情况,自己虽然都带着健仆十数人,但多一人倚仗总归是好的,故此也拉下面皮与他敷衍几句。

不过听到他姓秋,还是妫州姓秋的,那姓高的便与他热络起来,在秋悲风“触景生情”、“脱口”吟出几句颇为惊艳的诗句之后,那姓崔的也不禁对他刮目相看了,再也不敢以寻常人待之。

高寻,河北高家嫡支,二十余岁。

崔呈,河北崔家嫡支,近三十岁。

秋悲风一路上与高、崔二人相谈甚欢,队中有一个书生模样的人很看不过眼,出言讥讽道:“什么河北世家,那都是前朝的事啦,几百年了,还揪着不放”

高、崔二人闻言脸色大变,正要出言反驳,秋悲风赶紧拉住他们,策马来到那书生旁边:“还未请教尊姓大名”,那书生是整个队伍中唯一一个单身一人的,骑一匹瘦马,背着包裹,腰里挎着一把长剑。

那人瞥了秋悲风一眼,漫不经心地答道:“易州鲜于贞,并非河北世家”

秋悲风心里有些生气,不过脸上并没有显露出来,“鲜于兄,在下也并非什么世家子弟,不过旅途寂寞,与旅伴攀谈,以增见闻耳”

那鲜于贞也觉得自己刚才有些过了,便拱拱手说:“在下年轻气盛,方才多有得罪,望诸位恕罪”

高、崔二人都假装没听见,秋悲风赶紧打圆场:“不妨,人不轻狂枉少年”,说完又打量了一下鲜于贞,见他身形修长,长相英俊,不过面上却凝结着一股阴郁之气。

“人不轻狂枉少年?”,鲜于贞仔细品味着这句话,半响才说:“秋兄大才,竟能说出此种警句”

秋悲风脸一红,“这话不是我说的,是我的一位师长所说,他还给我写过一幅字,与鲜于兄当下的情形倒颇为贴切”

“何字?”,鲜于贞这下来兴趣了。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仗剑人在天涯”,秋悲风一句一句地吟出。

鲜于明听了眼睛一亮,“秋兄,你哪位师长姓甚名谁,还望不吝赐教”,这时崔、高二人也转过身来看着秋悲风。

秋悲风见此情形,一咬牙,团团一揖,干脆将实情和盘托出:“诸位,不瞒诸位,在下乃朝廷新设之河东道平定州录事参军事,前往妫州探亲,在下方才所说的师长就是新任平定州刺史、承天军使李晟基李大人”

三人没想到眼前这位貌不惊人的人竟然是一位有品阶在身的官员,想起刚才他的一番做派,完全不像是装的,如此平易近人之官员当真少见。

四人便又交谈起来,连鲜于贞也加入其中,不时插上一两句,最后听秋悲风说了凌云寺一事后,三人都隐隐有些后怕,因为他们都在那里住过。

对秋悲风以十人剪除五十祸害也敬佩不已,对他“千里送薛娘”的义举更是赞不绝口。

只见鲜于贞骑在马上对秋悲风长长一揖,“秋兄,你等以少敌多,当得一个‘勇’字,救妇孺于魔窟,当得一个‘仁’字,遵守承诺护送孤女北上,‘信义’两字也当得上,大兄身为朝廷官员,与我等平民并马而谈,当得一个‘礼’字,大兄一路上诗句、警句频出,一个‘智’是跑不了的”

“这一路,秋兄仁义礼智信俱全,还有大勇,真可谓我等楷模,可笑我鲜于贞还想仗着一把宝剑和满腹文采横行天下,与大兄相比,真是可笑、可叹、可悲”

说完一下子跳下马,将秋悲风马匹的缰绳抓在手里,“为大人牵马坠蹬,吾之愿也”

秋悲风赶紧拦住他:“鲜于兄不可如此!”,二人正拉扯着,前面探路的一名横刀都士兵跑过来说:“主人,前面有人拦路!”

“主人”是此次北上东路军中对秋悲风公开的称呼,秋悲风听了,赶紧将缰绳抢过来,又将弓箭背在身后,提着大横刀对崔高二人说:“有劳二位带领众人将马车围城一圈,将老弱妇幼围在圈中,家丁们在圈外防御,我去去就来”

说完他催动马匹往前奔驰,瞬间便来到另外一名横刀都士兵站立的地方,前面是一段上坡路,坡上立着三十多骑,衣着五花八门,有官军的,也有寻常百姓的,秋悲风见了略一思索便拉着那名士兵往回跑。

等他回来时,马车圈已经圈好了。

秋悲风将队里会弓箭的七八个家丁中的五个放在后边,另外三个与他们三人一起守在前面,其他拿着横刀的家丁约有二十多人也分成两组,前后各一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